新会:构筑“人才高地” 谋划“人才制胜”

人才,正以一个全新的姿态进入新会人的视野。

点击近年来新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图谱,人才集聚正演绎着精彩纷呈的一幕幕:

以优惠政策引才,为世界一流水平创新团队提供最高1600万元扶持、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最高100万元购房补助;以优质服务安才,兑现人才相关优惠政策效率高,不断创新机制推出“六个一”服务;以创新平台聚才,建立院士工作站、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科技转化应用效果显著……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新会区坚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特别是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正形成一整套系统的人才引、育、用、留政策体系,成功摸索出一条具有新会特色的人才工作新路径。

“人才资源是新会的强区之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是新会担当好江门加快发展主力军必须抢抓的‘第一资源’。”新会区委书记文彦如是说道。

以创新机制吸引人才,以产业平台聚集人才、以用为本用活人才、以先进典型激励人才。可以期待,当跨越赶超的巨舰加速开启,“人才强区”成为新会大地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乐章。

栽“梧桐树”

人才优惠措施力度大、补助额度高

一座城市招才揽才的决心,可以看出这座城市未来的格局。

以人杰地灵著称的新会,自古重视人才培养,哺育了明代理学大师陈白沙、维新领袖梁启超、国学大师陈垣、武术宗师陈享等著名历史文化名人,新中国成立后被载入名人辞书的新会籍重要人物约有180人,新会籍中国两院院士多达15人。

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新会也在不断适应加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出台的《关于加强我区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意见(试行)》、《新会区引进创新团队和项目扶持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在人才的引进、就业、落户、科研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安排创新团队和项目专项资金等人才发展专项经费预算2900多万元,创新团队扶持最高达1600万,引进人才购房补助最高100万,优惠措施力度及人才补助额度为全江门最高。

新会人关碧欣,目前在在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工作,2016年从德国硕士毕业后毅然选择归乡的她,看中的正是家乡招才揽才的这份决心和细致。

“我特别关注政府在购房、租房、生活、科研等方面提供的补贴,可以说新会的人才政策非常吸引我。同时,在回来工作期间我也能够感受到政府对于人才的关心和服务,相信新会发展会更好!”关碧欣说。

关碧欣的回乡,是新会区一年来创新机制吸引人才的缩影。在各项人才政策的激励下,全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数量持续增加,有效强化了全区创新发展的智力保障。2016年,新会区共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300多人,其中博士和硕士63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106人,目前该区有区管专家50人(有9人同时也是市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

留“金凤凰”

让各类人才人尽其用、用当其时

如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能、尊重人才”在新会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为了进一步发挥专家人才的科技领军和人才传帮带作用,新会区管专家每年在各行业各领域选定80多名培养对象进行结对培养,由他们担任培养对象的“导师”,不少培养对象成绩斐然。

如,新会康宇测控仪器仪表工程有限公司专家罗小勇的培养对象李海全于2014年取得了高级工程师职称,所带领的团队为公司创造了累计超过1.2亿元的经济效益,李海全于201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一年来,新会区分别开展了首届“新会杰出人才奖”(每名奖励30万元)和“第五批优秀中青年专家和拔尖人才”评选活动,以此突出高层次人才示范作用。

新会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宋岩在颁奖仪式上要求,全区各单位要营造一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以最优的政策、最宽的平台、最好的服务,让各类人才人尽其用、用当其时。

“在这一点上我的感受最深,新会不仅在引人上出力,在留人上也舍得下工夫。”新希望眼科医院主任、新希望眼科医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主持人唐聪博士对此深有体会。

唐聪于去年6月进入新希望眼科医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目前已经收到了第一笔共计6万元的生活补贴,同时还有1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助。“只要符合条件,申请并不复杂,政策一目了然,审批也很快。”他说。

据新会区委组织部人才股负责人介绍,该区在兑现人才政策相关优惠措施效率高,每半年一次审批发放人才补贴和科研机构补助,一年来该区受理高层次人才补贴申请达600多人次,兑现各类补助经费超500万元。

此外,新会区还在不断创新人才服务机制,除了设置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开通绿色通道,同时,打造“六个一”服务,包括:对于引进人才来到新会之后,分管人才工作的领导要与人才见一次面、谈一次话;节假日发一条短信、送一张贺卡;人才病了给一声问候;赠送人才一张体检卡,一张旅游卡,一张需求卡等。

吹“集结号”

“人才强区”战略助推“新会速度”

人才引进是手段,开发使用才是目标!

在新会,我们见证了在“人才强区”战略的推动下,一家家企业的勃勃生机:

今年初,无限极公司技术人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合作突破功能油脂技术难关,“油料功能脂质高效制备关键技术与产品创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同时,区管专家、无限极公司技术部高级主任黄生权在“中草药多糖快速筛选、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使该项目成为我市实体工业企业首次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实现了巨大的历史性突破;

同为区管专家的新会美达锦纶产品研发部经理陈欣,主持完成的“耐久防紫外吸湿排汗聚酰胺纤维及高档面料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助力公司获省科技奖三等奖;

……

坚持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充分发挥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对人才的“虹吸”效应,以人才带动科技转化成果的事例不胜枚举。

近年来,乘借江门市“双引双创”推介会东风,新会区全力构筑顶尖人才和创新平台,加强各类研发机构和孵化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载体、创新团队已陆续落户。

目前,已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3家,院士工作站2家,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7家,省级工程中心19家、市级79家。首期投资40亿元的中科院生物医药装备项目一期部分地块已摘牌;投资10亿元的大型综合性孵化器中国科技开发院中科创新广场项目已建成中小企业总部主体工程;维达集团爱生雅亚洲产品研发中心已试运行;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落户;国家级珠西综合质量检测服务平台正加快建设。

在留人上舍得下功夫,在用人上胸中有策略,新会正逐渐尝到“人才制胜”的甜头。

江门日报记者/叶田 林润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