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颜值

▲工作人员在江海一路清理“牛皮癣”。


随着城区市容环境卫生网格化“路长制”试点工作的开展,以及“爱心之城”建设的不断推进,江门城市管理也不断往长效化、精细化、制度化方向推进,文明城市“升级版”正向我们走来。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常态化管理巩固创文成果


整治“升级”治标,制度化常态化精细化的管理为我市巩固创文成果提供了治本的保障。


记者了解到,在市容市貌管理上,我市启动了城区市容环境卫生网格化“路长制”试点工作,实现网格无盲区、保洁全天候、服务全时段、监督全过程的常态化运行。运用数字城管系统,落实严管标准,加强巡查和联合执法,强化监控查处力度。统筹协调住建、城管环卫部门,以点带线、点线结合方式对重点区域进行专项整治。


交通秩序管理常态化。在开展整治车辆违停行动中,查处交通违法停车上万宗,加大对“僵尸车”的清理力度,确保辖区主干道、小街小巷道路畅通、停车有序的同时,依托“五进”(进机关单位、学校、企业、社区、农村)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发动市民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共建活动。


在农贸市场管理上,我市建立了市场整治会商制度和部门联合执法机制,系统推进市场整治工作。采取驻场检查、流动检查等方式督促市场抓好问题整改和市场规范管理,并对整改效果不明显的市场进行约谈。以“诚信红黑榜”“契约管市”“星级经营户评比”为抓手,建立起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良好机制,推动自律管市。推动农村基层设置“流动摊贩安置摆卖区”,制定相应文明创建督导标准,明确监管要求,解决乡村农副产品集散经营场所监管困局。


建设“爱心之城”也是江门巩固创文成果的一大亮点工作。记者了解到,我市精心组织制定下发了《2017年江门市“爱心之城”建设工作方案》,比如开展“爱心融城·共奔小康”慈善公益行动,面向全社会倡导市民献爱心帮扶困难群众,今年全市共募集认捐善款人民币1.6537亿元;举办“爱在江门——把爱唱响”歌唱大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红笺传情爱的家书”征集评选活动,推进群众家风家教建设工作;启动“爱心之城”主题公园建设筹备工作,为市民增添休闲娱乐场地;利用24小时图书馆设置志愿驿站,打造志愿服务一站一品牌;设立“邑家园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社工+义工”的运作模式,提供“9+X”(党建、行政、长者、扶贫、生育、残疾人、职工心理健康、青少年、妇女儿童共9项服务内容,增加“X”项本地特色项目)的“一站式”服务,实现行政、社会等公共服务就在“家门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路长制”让城区市容市貌管理提档升级


今年5月,蓬江区召开推进城区市容环境卫生网格化“路长制”试点工作动员大会,结合有关工作方案和管理、考评制度,对试点进行了详细部署。

这次试点的范围,定为环市街、白沙街及滨江新区启动区,旨在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作用,实现网格无盲区、保洁全天候、服务全时段、监督全过程的常态化运行,促进城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整体提档升级。


蓬江区按“属地管理、全面覆盖、分级负责、责任到人、把握重点、动态管理”原则建起的三级网格化“路长制”基本架构,以社区(村)为网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死角,无缺漏,将辖区分为三级网格责任区。其中,区长为一级网格总路长,镇(街)领导及部门主要负责人为二级网格路长,村(居)主任为三级网格路(片)长,并由镇(街)领导负责统筹相应片区工作。


网格路长(片长)日常巡查的对象与内容,包括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场管理、重点场所和病媒防治等。考评制度明确规定,城区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镇(街)、村(居)年终工作考核;对问题处理不及时、不过关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将进行全区通报,情况严重的呈报区政府启动警示约谈和问责。


全力治“癣”让群众满意


“牛皮癣”是城市综合治理的顽疾,为提升城市颜值,自2015年起,蓬江公安、城管联合成立“牛皮癣”专项整治办公室。今年上半年共出动执法力量3500余人次,查处“牛皮癣”案件392宗,查获涉嫌违法、违规人员328人,其中刑事拘留3人、行政拘留3人、行政处罚328人、其他处理58人,查扣违法小广告29万余份。


除了严打以外,还采取“堵疏结合”的方法,在各街(镇)、社区设置108个小广告无偿张贴公告栏,解决小广告出路问题,方便市民获得便民信息。此外,还开设学习教育培训班,要求违规乱张贴“牛皮癣”人员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同时对违规企业进行约谈,近期已约谈3家涉“癣”企业相关负责人,制止其大范围乱张贴小广告行为。


经过公安、城管、辖区街道办等部门的努力,城区“牛皮癣”情况得到很好遏制,“牛皮癣”被清理,张贴“牛皮癣”情况也大大减少,市民普遍对此表示满意。

(责任编辑 陈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