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力争明年基本完成脱贫任务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摘自十九大报告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江门在行动!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滴灌”,近年来,江门在扶贫攻坚路上“先走一步”,趟出了一条“统筹城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10月28日,我市召开传达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会,十九大代表、市委书记林应武在会上指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是本届市委、市政府必须完成的一项硬任务。

扶贫攻坚,任重道远。林应武明确要求,接下来,江门要进一步落实市县镇村四级党政一把手扶贫责任,大力实施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全力做好全市5097户16659人城乡重点扶贫对象的帮扶工作。“我们的目标是力争明年基本完成脱贫任务”,同时统筹推进市内扶贫和广西崇左市对口扶贫工作。

江门探索

探索出“两个率先”实现“三个全面完成”

江门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是必须补齐的短板。近年来,江门持续掀起脱贫攻坚浪潮。2014年底,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思路,并将其作为重大民生项目来抓,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我市城乡扶贫开发工作的方案》。这标志着我市扶贫攻坚工作转变思路,走向“城乡统筹”“精准帮扶”的新道路。

经过短短一年的实践,江门精准扶贫已探索出“两个率先”,实现了“三个全面完成”。其中,“两个率先”即率先将城镇贫困户纳入扶贫开发帮扶范围,率先将扶贫工作与守住绿水青山及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结合。“三个全面完成”即贫困户精准脱贫任务全面完成、贫困村精准脱贫目标全面完成,以及103项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目标全面完成。

“江门精准扶贫的特点在于,我们不只盯着农村,城镇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家庭也纳入了精准扶贫帮扶范围。”市农业局副局长、市扶贫办主任谭俊彦认为,此举改变了过去只以农村贫困村、贫困户为帮扶对象的传统做法,实现扶贫对象城乡全覆盖。此外,我市还找到了解决“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之间矛盾的办法,建立起扶贫长效机制,有效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建立“11+3+3”城乡扶贫长效机制

精准扶贫,江门在路上!去年我市出台的《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方案(2016—2018年)》,认定城乡5097户16659人为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建立“11+3+3”常态化、全覆盖的城乡扶贫长效机制,即以11项精准扶贫措施促贫困户精准脱贫,以3项精准措施全面提升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以3项精准措施改善老区生产生活条件。

这其中,我市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千(万)义工助千户”整合了志愿服务资源,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帮助扶贫对象实现脱贫目标;“百医牵百村”组建医疗服务队到全市100个偏远落后老区村定期开展名医下乡义诊活动;“百企扶百村”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动员全市100家企业参与扶助100个落后老区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带动经济发展和脱贫增收。

一年多以来,全市已累计开展精准扶贫志愿服务活动超过400场次,参与志愿者人数7000多人,建立扶贫党员服务队300支,全市5097户精准扶贫户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开展下乡义诊活动69次接诊病人5610人次,组织商会企业到村166次,采取帮扶措施45条,到位资金153.47万元。我市逐步构建起政府、市场、社会合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创新举措

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

从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到如今的“造血式”扶贫,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中,我市要做好全市5097户16659人城乡重点扶贫对象的帮扶工作,还将继续发挥好产业带动作用,结合当地产业优势和种养习惯,推动精准扶贫“一镇一产业”“一镇一特色”模式,通过金融扶贫助创业、就业扶贫助增收、产业联动促发展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参与发展,长效脱贫。

在产业扶贫方面,我市积极推进资产收益扶贫,探索“三变”改革,让贫困户充分利用既有的资源、资产,参与产业发展,获取分红或租金,从而享受到产业发展的成果。同时,通过积极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等扶贫模式,以产业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在就业扶贫方面,我市则直接为贫困对象提供就业岗位,切实解决贫困对象的就业问题。在金融扶贫方面,我市进一步扩大农业“政银保”覆盖面、受惠面,不断完善贫困人口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小额信用贷款政策,开发创新金融支农项目,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

记者了解到,市扶贫办还与邮储银行合作,从市扶贫基金中安排100万元,开展扶贫小额贷款,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两年期、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贷款;为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或提供就业的农业“四大经营主体”提供最高50万元的基准利率贴息贷款。

探索开展“两线合一”改革试点

探索开展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改革试点工作,推动扶贫政策与低保政策的有效衔接,是我市当前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我市已初步实现“三个合一”。一是帮扶对象的合一,我市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户是从2.9万户低保家庭中组织申报确定的,贫困户即低保户,低保户包括贫困户。

二是准入门槛的合一。我市通过提高扶贫线标准,按2015年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6600元(其中,台山、开平、恩平三市农村低于5040元)的标准,确定我市的相对贫困人口。而上述的6600元和5040元也分别是我市2015年不同地区城镇和农村的低保标准,从准入门槛上实现了扶贫线与低保线的合一。

三是脱贫标准与低保提标衔接合一。到2018年,我市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标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7832元,即月均收入652.7元。2018年我市将实现全市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预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700元/人月以上,将可超出我市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提出的脱贫标准要求,实现社保兜底脱贫目标。从脱贫目标来说,也实现了扶贫线与低保线的“两线合一”。

记者了解到,市扶贫办目前正与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合作,组建服务团队,共同来谋划我市“两线合一”试点工作课题,探索构建常态化、全覆盖的城乡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现已形成《江门市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研究报告》(初稿)和《江门市关于推动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改革试点的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扶贫案例

贫困户卢玉娴:有信心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

△专家教授卢玉娴养殖技术。

新会区大鳌镇新一村委会村民卢玉娴是这个单亲贫困家庭里的经济支柱,依靠低保金及务工收入,她不仅要维持生计,还要供两个女儿读书上学。去年,她在亲戚的帮助下,承包了13.9亩的鱼塘,准备养殖南美白对虾改变生活现状。可是由于经验不足及资金短缺,卢玉娴只能利用其中7亩鱼塘养殖南美白对虾。

了解到卢玉娴的情况后,新会区、大鳌镇等相关部门迅速为她量身制定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其中包括:为她申请5万元额度的贴息扶贫贷款,帮助她破解资金“瓶颈”;新会区海洋渔业局组织专家为她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并为其提供种苗、资金支持等。

这期间,大鳌镇农业部门帮助卢玉娴加入社洪水产专业合作社。“之前由于我经验不足、缺乏资金,养殖规模一直搞不上去。得到大家的帮助后,我不仅有了种苗、资金,还学会了养殖技术,增强了我依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的信心。”卢玉娴说。

爱心工场员工谭秀芳:爱心工场改变我们整个家

爱心工场是鹤山市首个残疾人就业基地;是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子公司利奥包装有限公司,结合企业自有资源和用工平台,探索出的社会化精准扶贫模式。家住鹤山沙坪的谭秀芳是爱心工场里有着6年工龄的“老员工”。

谭秀芳原来是鹤山一家塑料厂的员工,1987年因为生产事故导致右手伤残,随着塑料厂的倒闭,她也失去了工作和收入,家里的重担落在了丈夫一个人身上,她只能留在家带两个孩子。

“那时起,老公干保安的1000多元收入,既要负责日常开销,还要负责孩子读书,压力很大,而自己却无能为力。”2008年,谭秀芳一家申请了低保。虽然有了一些补助,但她还是希望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减轻家里负担,改善生活。

“后来,我把这个心愿告诉了鹤山市残联,很快就有了回复,他们告诉我可以到爱心工场工作。”如今,谭秀芳每个月不仅有了社保医保,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无论是工资收入、福利待遇,还是奖励机制,都与普通工人一致,家庭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爱心工场不仅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我们整个家。”谭秀芳激动地说。

据了解,2011年5月至今,爱心工场这个“家”已累计拥有170多名“家人”。

恩平“奔康农庄”扶贫户黎长喜:产业帮扶增强脱贫信心

△黎长喜获得“奔康农庄”首期1000元分红。

今年55岁的黎长喜是江门市恩城街道办西安村委会的贫困户,由于妻子早年离世,家中年老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都靠他每月打散工的600多元收入艰难维持生活。今年初,恩城街道办设立“奔康农庄”产业扶贫项目,他以1000元财政产业帮扶资金入股成为合作社社员。

今年5月12日上午,“奔康农庄”举行第一期分红仪式,包括黎长喜在内的62户扶贫户每户获得1000元分红。这让他感到满心欢喜,也进一步增强了他要实现脱贫的信心。黎长喜所走的脱贫之路,只是恩平市为920户贫困户制定精准脱贫计划的一个缩影。

如今,恩平市已初步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构建常态化、全覆盖的城乡扶贫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一户一策”为扶贫户科学制定脱贫措施,努力摸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途径,做到“造血脱贫”,确保贫困户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部门声音

市扶贫办:切实压紧压实责任保质保量完成脱贫任务

江门精准扶贫有三方面特点,一是创新工作目标,选准帮扶对象,扶贫工作重点由“点上帮”向“面上帮”转变;二是创新资金使用方式,选准资金投放方向,促村委会工作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进一步提高基层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创新帮扶方法,选准帮扶措施,帮扶方式由传统的“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

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已经打响。目前,江门正逐步建立起“11+3+3”常态化、全覆盖的城乡扶贫长效机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合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这其中,开展多层次多方式的社会扶贫是我市的自选动作、创新举措,可以为全省探索出可供复制的精准扶贫经验。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市委、市政府对江门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新时期城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方案(2016—2018年)》工作要求,围绕“统筹城乡,分类施策,大力实施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的精准扶贫”思路,不断探索和创新,全方位开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大力推动贫困人口的脱贫攻坚工作,保质保量完成脱贫任务。

一是切实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健全扶贫工作机制体制,制定《关于建立“三级结对挂钩联系扶贫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的工作方案》。目前该方案已形成送审稿,送市委、市政府审定。二是继续落实好各项帮扶措施,推动金融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等帮扶举措,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并有效整合资源,大力实施社会扶贫行动。三是持续强化督查督办机制,加强扶贫专项资金管理,跟踪各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确保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到位。四是继续探索开展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改革试点工作。

同时,全面推进与广西崇左市四个县的“携手奔小康”帮扶行动,确保如期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对口帮扶任务。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唐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