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论坛在我市举行 “江门经验”备受各方关注

11月30日,在我市召开的广东园林学会2017年会暨公园城市论坛落下帷幕。来自全省各地的300多位嘉宾、专家学者参观考察了滨江新区核心水系湿地公园、盆趣园、圭峰山等地,领略江门作为公园城市、森林城市的风采。当天,公园城市论坛还举行了经验交流,公园城市建设成为论坛焦点。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广东分院顾问刘业以江门为案例,畅谈了公园城市建设创新理念与实践;我市林业和园林局总工程师覃炜则从多个方面分享了建设公园城市的“江门经验”。

江门建设公园城市有机遇、有基础

什么是公园城市?公园城市的概念最早源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刘业介绍,1911年,设计师沃尔特·格里芬为堪培拉进行城市规划,提出在莫朗格洛河上筑水坝,形成广阔的湖面,结合地形打造城市轴线,用多角几何形和放射线路网布局,将园林和建筑物组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将城市和公园融为一体。

“公园城市不同于城市公园。”刘业认为,城市公园是在城市里面建公园,而公园城市则是在公园里面建城市,这也是当前所倡导的,就是要先将城市打造为一个大的公园,再把城市的功能安排进来。同时,也有先建城市公园,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建成公园城市的模式,如新加坡。

2014年,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出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并于2015年印发了《江门市公园城市建设工作纲要(2015—2020年)》和五大行动方案,成为我国首个按照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力行公园体系建设的城市。刘业认为,江门首倡建设公园城市,在政策、经济和群众等方面都拥有很好的机遇和基础。

她认为,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城市双修”,城市进入转型发展阶段,成为公园城市建设的政策基础;社会、城市的发展从单一的经济发展转向多元建设,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了经济支持;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质需求,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了群众基础。而城市发展的不均衡也为公园城市建设带来了挑战。

跳出固有思维,在公园里建城市

江门具有独特的侨乡文化优势,同时也具有山水城市、滨江城市等特点,曾取得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刘业认为,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深化江门市城市园林绿化成果,就应该跳出固有的思维格局,通过在公园里建城市的思路,将江门打造成为全国特有的公园城市。

对此,刘业表示,江门建设公园城市首先要打造出城市的文化地标;公园建设需要有联通性,滨河与道路等带状绿地能起到重要作用;城市公园特色需要有整体性,打造特色公园群;整合旅游资源,发展全域旅游,以产业带动建设,还要明确公园城市建设的规划与发展策略,提升江门城市现代化质素,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近2年多来,江门根据《工作纲要》和五大行动方案,已在公园城市建设中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目前,我市已建成各级各类公园1100多个,包括:龙头公园7个、特色田园风光公园7个、综合性公园11个、湿地公园8个、森林公园78个、镇街公园62个、村居公园950个。

此外,江门还建成城乡绿廊和慢行系统2000多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4.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至17.78平方米,构建“市、县、镇、村”四级公园体系,基本实现“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今年10月,江门还被正式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六方面“江门经验”推进公园城市建设

“创新理念、规划先行、加快推进、示范引领、特色挖掘、健全机制”,市林业和园林局总工程师覃炜认为,江门建设公园城市主要有六方面经验。首先是理念创新,江门构建了市域公园体系,以大型公园景区为龙头,综合性公园和镇街公园为骨架,以田园风光公园为特色,实现村居公园全覆盖均衡分布,城乡绿廊有机串联。

《工作纲要》提出,到2020年,江门全市生态景观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利用,各类公园数量大幅增加、分布更加合理、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实现大地公园化,要以规划先行,江门在立法保护、规划带动、规范统一等方面,实现了保护与建设并行。

除《江门市市区山体保护条例》《江门市绿色生态水网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等法规、规划外,江门还出台了《江门市各级公园建设标准指引》,按公园规模、内容、服务对象、范围,提出了“市、县、镇、村”四级公园体系建设标准,统一公园标识标志。

面对资金、用地、维护等问题,覃炜认为,可通过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采取资金奖补、部门合力、社会投入等形式,破解资金瓶颈,实现政府、企业、社会共赢。同时,通过“三旧”改造、村居环境整治,以及镇级文化广场建设等,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推进公园建设。

此外,江门还注重示范引领、特色挖掘,并在健全机制上狠下功夫,保证工作推进。其中包括: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建设推进情况,解决重大问题;考核制度,列入工作责任清单,明确目标考核,推动公园城市建设。

四大提升策略打造最具特色公园城市

刘业还从规划的视角提出了一体化绿化提升策略、“立体绿化”规划提升策略、“海绵城市”绿地规划提升策略,以及绿道与步行道建设提升策略,这四方面建议。

着眼于东部三区一市,刘业认为,江门要在公园城市建设中,逐步解决区域绿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现绿化水平的统一,目标一体化;逐渐缩小指标差距,实现市域整体提升,发展一体化;打造环城一体化旅游线路,旅游一体化;规划连接景观廊道及步行径休闲廊道,景观廊道一体化,以及实现管理标准一体化、公园标识一体化。

“立体绿化”是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刘业认为,面对城市旧区公园建设场地不足的现状,应在建筑立面增加绿化,增加城市绿量;在立交桥等不适合种植高大植物的地方,应使用立体绿化替代。

谈到“海绵城市”建设,刘业表示,应该实现公园均衡分布,成为城市中的海绵体;重点建设湿地公园,充分利用湿地对雨洪的调节能力;道路绿化带推广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增加绿化的雨水吸纳能力;对未开发林地与水体采取低影响开发策略。

同时,还要建立多元化的绿道与步行道系统,构建覆盖面广、可达性强的绿道与步行道网络,可让居民15分钟内到达最近绿道网络。

刘业说:“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规划思路要与时俱进,要以生态的公园对城市快速发展所遗留下来的问题进行修复、修补,让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改善,让城市变成公园,让住在城市里面的人也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把江门打造成为省内乃至全国最具特色的公园城市。”

(文/图唐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