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文化名家张国雄:面向全国推动侨乡文化研究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谌磊

近日,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委宣传部组织多家省媒来到我市,对江门在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和新成效给予了重点关注。据介绍,我市先后出台文件,为我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拔尖人才培养建立了科学化的管理和制度化框架,明确在5年内培养选拔不少于20名文化名家、50名拔尖人才、储备100名后备人才的硬指标。

近日,江门市文化名家工作室名单顺利通过公示,首批共选出了20名文化名家和3个文化名家工作室。五邑大学原副校长、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国雄教授入选文化名家,其牵头创办的侨乡文化工作室亦入选文化名家工作室。

推动江门成为全国侨乡文化研究学术高地

日前,多家省媒和本地媒体组成采访团,对张国雄进行了采访。张国雄自1995年来,长期从事世界遗产、华侨历史、侨乡文化研究工作。“来到江门之后,我就深深地被江门侨乡文化所吸引。从广东省来看,江门的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基础好,走在前列。”张国雄说。

2006年,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在五邑大学挂牌成立。在张国雄的牵头下,江门侨乡文化挖掘和研究工作逐步走向了全国前列,在这一带动下,紧接着福建、浙江等7个省都相继成立了各自的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侨乡文化是广东最大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好这一优势,各方要重视起来,我们一直所做的工作也就是在推动侨乡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张国雄说。

此外,在张国雄的推动下,我市在全省、全国首先开创“侨乡文化与遗产”学科领域,组建了侨乡文化学术队伍,搭建了国家侨乡文化文化研究和国内侨乡比较研究学术平台,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推动侨乡文化研究,培养年轻的学术力量,逐渐使江门成为全国侨乡文化研究的学术高地。

据了解,张国雄1996年开始接触开平碉楼,并围绕侨乡文化进行了20多年的资料挖掘和整理研究。作为“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的首席专家,在开平碉楼申遗过程中,张国雄经历了所有被托管的碉楼的文献、文物整理和清理工作,并带领专家团队承担起了申遗文本和保护规划撰写这一核心工作任务。

《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文本被国家文物局推荐为2006年以后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撰写的范本,该文本还荣获广东省2006—2007年度省社科调研咨询报告类一等奖,这也是省政府自2004年设立社科政府奖以来,首个以地级市研究团队为主体独立完成的一等奖,也是江门市获得省级社科政府奖一等奖的重大突破。

“把侨乡潜在的资源变成现实生产力”

张国雄表示,此次市委宣传部开展文化名家评选,对文化名家工作室给予扶持,体现了政府对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人才工作的重视;侨乡文化工作室也将力争发展成为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流的工作室,为省、市文化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把侨乡潜在的资源变成现实生产力”,这句话是张国雄常挂嘴边且牢记于心的一句话。“我们在做学术研究的同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术中,更应注重将学术成果转化为侨乡文化生产力。”张国雄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例如,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广东省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亦成为江门乃至广东的一张响亮的名片;“广东旅游看碉楼”的概念深入人心。

此外,张国雄还承担了“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的学术总负责工作,全面参与文物征集,研制陈列大纲、布展方案,撰写布展文稿,挑选陈列布展文物,为博物馆建设贡献突出。

“全国共有27个华侨华人博物馆,展出文物有9万多件套,而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就有近5万件套。可以说,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是国内最好的华侨华人博物馆,来江门旅游的人都必看的景点。这也是把侨乡文化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体现。”张国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