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抓社会主要矛盾化解作为深化改革着力点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蔡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自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之后,至今有关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改变。

时代在变,人民的需求在变,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论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方面是改革开放39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不仅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9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工业体系日益完善,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正在迈向制造业强国,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已经得到根本改变。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人民群众希望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方便的出行体验、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态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当前由于我们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乡、区域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还不能够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牢牢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工作,积极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更均衡、更充分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一些方面依然比较突出,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东部三区一市和西部三市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差距较大;二是农村建设的短板,我市在基层建设、“三农”方面的遗留问题和历史欠账还比较多;三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整体水平不高的短板,在社会保障、底线民生、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教育资源等方面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四是制造业发展弱的短板,堆头小、缺乏大项目带动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五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六是政治生态修复和建设的短板。

要补齐这些短板,有效化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我市部分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关键是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有效化解矛盾和补齐短板的根本途径和着力点,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具体来说:一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各项改革工作的落实。二是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紧紧围绕总体部署和行动计划,落实各项具体任务。三是要加快新农村建设,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脱贫攻坚为契机,加快推进我市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解决农村建设落后、基层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投入不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等困难和问题。四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工业立市”战略,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强战略研究,积极对接好发达地区的产业合作,推动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五是要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构建较为完善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以“5+1”重大产业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大对我市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等的科技攻关投入;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江深、江澳、江港、江广合作和制度创新,推动产业、人才、科技、资金、信息等的对接合作,通过区域协同、加强科技优势互补。六是坚持问题导向,正风肃纪,全面从严管理干部,紧盯重点领域,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通过清单式确权、全方位控权、阳光化晒权、多元化督权等手段,进一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遏制群众身边的腐败,促进党风政风好转,不断修复和改善我市的政治生态。

只要我们“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持之以恒,“一张蓝图干到底”,把抓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作为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侨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能得到更加均衡、更加充分、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会不断提升,“幸福侨乡”、“健康侨乡”、“美丽侨乡”的建设目标就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