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激发新动能!江门市努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为帮助企业成长,近年来我市增添了多种类型的孵化器。图为中集智库孵化器。

如今,创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要义,成为激发城市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有力手段。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把创新驱动放在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将改革创新体现在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城市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速增效升级。

在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林应武在8000多字的报告中15次提到创新,更是指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创新驱动发展工作部署,主动作为,担当实干,在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构建高效创新体系、推动科技金融紧密结合、促进产业创新转型升级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全市各级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举措”和科技创新“五个倍增”工作目标,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江门,正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从小微双创到高企培育】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这是江门科技创新中的一件大事。2015年5月31日,江门在全国众多城市中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以第一名成绩成为首批全国15个小微双创基地示范城市之一。

在跻身首批全国小微双创基地示范城市之后,我市迅速制定出台“雏鹰计划”(《江门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方案》)及“1+15”小微双创扶持政策,明确创新性、公平性和竞争性三大原则,着力实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环境优化三大工程。

2015年底获批成为我省唯一的小微双创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后,我市出台实施了工作方案,明确了深化小微企业经济体制、健全小微企业投融资体系、完善小微企业激励和引导机制以及推动小微双创区域合作四大改革方向和领域,全面实施12项重点改革事项。

同时,于2015年9月1日上网运行的小微企业名录库,解决了小微企业目标不清晰、政策扶持对象不明确的问题。我市率先在全国制定科技型小微企业认定标准和小微双创指数评价体系,更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充分肯定。

在小微双创工作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我市进一步探索,通过建立“科技型小微企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高企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高企提升计划(STEP计划)”,建成了具有江门特色的科技型企业四级培育体系,并实现各级扶持政策的全覆盖。

从小微双创到高企培育,我市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同时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作为推动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牢牢抓住高新技术企业这个创新驱动的“牛鼻子”,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体系。

“近年来,江门在高企培育及创新驱动方面宣传越来越到位。发展中的企业,特别需要政策扶持与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结合政策发展、壮大。”江门市海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媒介公关总监谭毅娟说。

去年,市科技局组织723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经过第一批高企网评、申诉、答辩和第二批网评后,目前高企数量进度为741家(含2016年存量)。按照目前情况,全市高企可确保达到700家。

【技改与研发共同推进】

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激发经济活力的“倍增器”,而自主创新能力要不断提升,核心技术攻关以及技术改造缺一不可,我市更是将加强研发机构建设、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纳入了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举措”中。

近年来,我市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不断加大扶持重大科技专项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达7.6亿元以上,申报省重大科技专项4项、科技奖28项。去年1—10月,全市专利申请1248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968件;专利授权688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58件。

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高校或通过合作方式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建立起我市特色的研发体系。

目前,我市共有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9家、省级创新平台27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32家;全市规模以上和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分别达到43.87%和100%;技术合同登记额达50000万元以上,其中小微合企业技术合同登记额达14500万元以上。

此外,为更好地推动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我市编制了《江门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江门制造2025》、《江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扶持措施,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扶持力度。

现阶段,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额达237.51亿元、实施技术改造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447家、智能化技术改造示范企业数量达18家、新增机器人应用数量达980台。

【“筑巢引凤”培育沃土】

完善配套为创新“保驾护航”

“90后”大学生林炳塔在机缘巧合下来到江门做项目设计,一直怀揣创业梦想的他,项目完成后留在人生地不熟的江门,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2011年,已达天命之年的双料博士彭渤毅然辞去企业高管的职位,带着自己的团队来到江门,开启了创业创新之路。

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创业环境、政务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企业来到江门。

2016年,我市出台《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若干意见》(简称人才强市“十四条”)和10项配套政策,建立了全国首家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人才工作力度空前提高,人才竞争优势得到增强,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而这一有利政策更是吸引了大量人才进驻江门。截至去年11月底,我市引进博士95名、硕士694名;新增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1353名;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达到11个、在站人数达15名;引进院士2名、院士培育对象1名。

同时,我市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的核心作用,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在全国首创“研发贷”金融产品,出台了《支持上市企业、上市后备企业、股权挂牌企业和信用良好级企业开展研发融资的奖补办法》,支持金融机构为科技企业研发投入提供信贷资金,目前已带动研发投入资金2亿元。

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建有备案创业投资机构7家,地方财政设立创业引导基金较2016年新增了3725万元,总数达4.8亿元以上。全市共有10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募资额达70亿元以上。

此外,结合小微双创示范工作,我市持续加大孵化器、众创空间扶持力度,出台了《江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等5项扶持措施,不断提高孵化器的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目前,我市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0家、孵化器面积34.84万平方米、在孵科技企业达720多家、当年毕业企业数量50家、建成众创空间22家。(文/图陈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