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波叔活跃在调解一线 经手案件500多宗

“现在我最遗憾的是年纪50多岁了,做调解工作快要到‘终站’,但我本人是热爱调解工作的,就算到‘晚霞时期’,都要‘晚霞争朝霞’!”2003年11月15日,当时就任外海街道麻一村委会调解主任将满一年的林泽波,提笔写下了心得体会。谁能想到,十多年过去,这抹“晚霞”至今灿烂如昔,今年已71岁的林泽波仍然作为人民调解员,活跃在化解矛盾纠纷一线,经手调解的案件已达500多宗,调解成功率更是100%。

5月9日,记者前往麻一村委会,听林泽波讲述调解故事。

▲波叔写得一手好字,村里许多创文宣传招贴便是出自他的笔下。

他是村里的 热心人、老党员、调解员

5月9日上午,记者在村委会办公楼内,遇到前来办事的67岁东涌里村民邓锦洪。一提起林泽波,邓锦洪马上告诉记者:“村民没有谁不认识他,我们都叫他波叔,人特别热心,这个村干部当得好!”

邓锦洪告诉记者,波叔之所以口碑好,是因为对村民的求助从不叫烦,且“百无禁忌”。让邓锦洪印象最深的,是波叔这么多年来,坚持向家中有丧事的村民伸出援手。“麻一村是大村,人口多,当村民家中有人去世,即使是春节,波叔也从不忌讳,主动上门帮忙,例如帮家属联系殡仪馆,帮忙去派出所开证明,还会教村民接下来按风俗习惯该怎么办等等,所以波叔很受信赖。”邓锦洪说。

记者在村委会二楼找到了大家口中的“波叔”。他习惯穿一身朴素又整洁的白衬衣、黑西裤,头发梳理得服服帖帖,他不仅是村民眼中的热心人,党组织里27年党龄的老党员,同时也是业务精通的资深人民调解员。波叔告诉记者,2002年起,他在村委会任职调解主任、法治宣传员多年,如今虽然年岁大了卸任了,但仍然兼任村里的人民调解员。

“情理法”结合 成功化解大型纠纷

波叔介绍,如今麻一村有户籍人口4300多人,外来人口达8600多人,村里的矛盾纠纷种类多样,如出租屋周边环境卫生纠纷、婆媳矛盾、邻里滴水纠纷等。“农村纠纷,往往会涉及亲情、爱情、友情等,以‘情’切入,接下来才能顺利地讲法、讲理。”波叔告诉记者,发生于2010年的大沙围征地纠纷事件,便是典型例子。

“当年,麻一村大沙围被征收建设工业园,有116户人家共数百村民,对征地价格不满,还认为青苗补偿费、离场费太少。”波叔介绍,后来之所以能成功平息风波,他主要是采用了三招:首先,是以情动人。造成村民不安的一大因素,是想到土地被征用,日后生活缺少保障,对此,波叔承诺,若村民因征地造成就业困难的,由村委会帮忙联系各厂企解决,还与填土公司沟通,劝服对方答应在青苗补偿费的基础上,承担一些农作物损失。其次,是以理服人。后来,大部分被征地村民,接受了青苗补偿费等的发放标准,但仍有8户人家表示不满。于是,波叔请来3名常年在大沙围耕作的农户,咨询他们征地时农作物的亩产及市面售价,得到答案后,又请来另外7名农户再次核实数据,用事实告诉那8户人家,补偿标准与市场价格一致,是合理的。最后,是以法制人。调解过程中,波叔常提醒村民们,表达意见诉求也要依法进行,否则不仅事情办不成还触犯了法律。此外,他还向村民们宣传此次征地是合法的,已经得到本村65%的村民代表同意,程序完善、手续完备。

最终,历经8个多月、前后调解35次,波叔将一场大型纠纷成功化解。

多年经验总结成1.1万字“秘笈”

在农村开展人民调解,很容易遇到的一个难题是,明明“情理法”都讲了,但效果仍然不佳。对此,波叔认为问题原因是没有找准调解技巧。

在多年调解生涯中,波叔摸索出大量调解技巧。如了解对方的喜好与生活习惯,沿着对方的思路说话,与对方找到共同话题……这便是波叔调解十大技巧中的“掌握情况、摸清底线”。今年3月18日,江海区司法局组织人民调解学习交流活动,专门邀请波叔向辖区广大调解员授课。交流活动中,波叔把多年调解经验整理成1.1万字的发言稿,其中的“精华”便是调解十大技巧,波叔表示,自己年岁已长,如果这些调解经验随自己离开岗位而“失传”,那就太可惜了,希望传播开来,能给调解工作者们提供一些思路、一点启发。(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李千帆 通讯员/罗永元 周明来)

(责任编辑: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