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好人”李权亨 “做好事,才有好结果”

江门日报讯(文/图 记者 程建华)他帮助高位截瘫少年李汉华找回信心,重返泳池,最终成为一名残奥会冠军;他帮助一名青年成功戒毒,找到合适工作,并成为技术骨干。他,就是今年64岁、被命名为2018年第一季度“江门好人”的李权亨。李权亨是鹤山市古劳镇上升村委会莲花村人,多年来,他积极开展关心青少年工作,培养了不少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青少年人才。近几年,为推广水乡文化,他撰写了《古劳龙舟之渊源》《西江明珠背后的故事》《水乡土地公之缘由》《古劳围的修筑与冯八秀的传说》等文章,以水乡人的情感和视角聚焦家乡,为文化学者研究水乡提供了素材。今年5月,李权亨被评为“感动鹤山十大人物”。

△李权亨在自家的芒果树下摸着硕大的芒果,笑着说:“做好事,才有好结果。”

助力残疾运动员成残奥会冠军

1999年,时任古劳中学校长的李权亨得知,在全国小有名气的古劳水乡游泳小将李汉华不幸摔伤致残,一家人正为高昂的医疗费用发愁。李权亨在登门探访李汉华后,鼓励他坚强面对困难,勇敢与病魔抗争。回家后,李权亨写了一篇题为《李汉华:你在哪里?》的文章,叙述了这位全国少年游泳冠军所经历的不幸遭遇和举步维艰的困境,并向《江门日报》投稿。经求证后,李汉华的相关信息得以见报,江门市残联康复中心很快对李汉华实施了手术,并减免了部分医疗费用。随后,李权亨又在村里发动乡亲捐款,筹集善款2万多元。

李汉华的手术虽然成功,但他的身体已是高位截瘫。那段时间,他意志消沉,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李权亨听说后,隔三差五就会去与他谈心,给他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保尔·柯察金和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张海迪等人的故事和事迹。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权亨看到省残疾人游泳队准备成立的消息,马上告诉了李汉华,督促他抓紧训练,争取能被选上。在李权亨的陪伴和鼓励下,终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李汉华找到了适合自身的游泳技巧。后来,在省残疾人游泳队的考核中,李汉华顺利通过。

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李汉华获得一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他回乡后,第一个拜访的就是李权亨,跟他分享获奖的喜悦。

后来,李权亨替李汉华向政府部门提出就业申请,使他成为鹤山市残联的一名工作人员。去年,李汉华还受邀到古劳中学举办了一场题为《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的励志演讲,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和感化身边的人。

“帮助李汉华是我觉得最荣耀的一件事,他是水乡人的骄傲,身上有一种水乡人特有的精神。”李权亨说。

和失足青年交朋友

李权亨表示,帮助吸毒、犯罪等青少年是自己觉得最欣慰的事。受助人群中,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同村的小李。

2014年,年仅20岁的小李吸毒后神志不清,继而对人敲诈勒索,被法院判处两年有期徒刑。2016年,小李出狱后,他的父母找到李权亨,希望这位老师能帮自己儿子做做思想工作,远离不良青年。

一天,李权亨来到小李家中探访,小李递给他一支烟,笑道:“曾经是吸毒人员的烟,敢抽吗?”他点着香烟,迅速抽了一口。小李重新打量了他一遍,说:“出狱以来,你还是第一个敢抽我烟的人。”

李权亨和小李拉起家常,对他近期的生活处境关怀有加,这让小李心中升起一丝暖意。慢慢地,李权亨表明自己的来意,主要是受其父母所托,希望他远离毒品。几次接触后,李权亨和小李慢慢熟悉了起来,沟通起来更顺畅了。李权亨跟小李提出一个建议,三个月不要出村,和过去一些不好的朋友断绝来往。如果无聊,可以约自己饮茶、聊天。

这期间,李权亨不下十次到小李家中探访,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慢慢地,两人成为了朋友。李权亨发现,从那以后,小李再没碰过毒品。

前年,小李应聘到沙坪一家企业打工。去年,他由于表现出色,还被评为年度优秀工作者。最近,小李找了女朋友,向李权亨报喜,要请他饮茶。李权亨说:“其实你的优秀,就是我最好的‘大餐’。”

古劳水乡文化的传播者

李权亨热爱写作,笔耕不辍。近几年,他撰写了《古劳龙舟之渊源》《西江明珠背后的故事》《水乡土地公之缘由》《古劳围的修筑与冯八秀的传说》《榕树》《新社点天灯之美丽传说》等文章,并被《江门日报》等多家媒体选取刊登。

李权亨表示,在撰写《古劳龙舟之渊源》时,他与当地长者促膝交谈,并广泛收集历史资料,留下了关于古劳水乡龙舟的珍贵记忆和历史。“有时候,我也会走进学校,为同学们进行一些关于龙舟等水乡文化的讲座,希望将水乡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间,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李权亨说。

去年底,沙坪河整治工程如火如荼进行中,大家都在探讨过去用来排涝、排污、抗旱的涵洞“古帽窦”该不该保留。李权亨认为“古帽窦”不管在历史价值或现实作用方面都值得保留,于是他主动联系村干部及相关工程师、建筑队共同探讨“古帽窦”改造工程,在既不损坏“古帽窦”历史面貌,又能保留“古帽窦”防洪、排洪、通航功能的情况下,对古窦进行改造,为古劳水乡的旅游发展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源。

今年初,中央电视台《记住乡愁》栏目组走进古劳水乡,采访了李权亨,一段关于“点天灯桥”的历史从他口中娓娓道来。其实,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年过花甲的他不愿搬离水乡的原因就是他那份难以割舍的乡情,这里的一景一物早已深深烙在他的心中,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张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