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好人”甘郁文 专注精神卫生事业16载

甘郁文的工作,可有效减少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甘郁文是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关爱科主任,副主任医师,2002年到该院工作以来,16年如一日,坚守在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一线。曾任援川医疗队队员,到四川灾区为灾民提供心理卫生服务。2011年至今,奔波于民政、残联、居委、救助站、派出所等部门,坚持帮助流浪救助患者找回温暖的家,帮助“被遗弃”的精神障碍患者极力挽回家属的关爱,为贫困精神障碍患者积极争取医疗救助费用,赢得了医院领导、病人和同仁的广泛赞誉,营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被评为2018年第一季度“江门好人”。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银换

为贫困患者争取医疗救助费

2017年4月,44岁的魏婷(化名)露宿街头8小时,还出现一些精神疾病状况,被民警送到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关爱科进行治疗。由于其处于发病阶段,精神状态并不好,不能准确说出个人信息,一直被当作无名氏来治疗。

为了找到魏婷的家人,甘郁文多次与救助站联系沟通,经多番努力,终于在今年1月9日联系上了魏婷的家属。“你拿着这张《残疾人康复需求评估表》到村委会审批盖章,通过后就能减免6000元医疗费了。”记者见到甘郁文时,他正在跟魏婷的家属李伯讲解精神医疗救助补贴申领流程。由于李伯年纪较大,耳朵不灵光,对流程不太理解,甘郁文站着反复讲解了近半个小时,还帮忙联系街道工作人员,最终家属理解后,他才安心地去干其他工作。

“他们家是低保户,家庭比较困难,申请救助补贴能减免医疗费,事关利益,一定要解释清楚。”甘郁文说。

魏婷只是甘郁文帮助精神障碍患者的一个缩影。他告诉记者,还有一位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一直希望联系到家属,尽早出院。甘郁文为此多次与市救助站联系,经过2年努力,才终于完全核实信息,在家属的陪伴下,患者离开了医院。

坚守精神卫生防治工作

甘郁文所在的科室患者数量很多,高峰时住着202位患者,现在住了200位患者,经常床位爆满。而该科只有8名医生,治疗压力非常大。而且该科收治的患者情况较特殊,多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流浪救助者或贫困患者,多数患者精神行为衰退明显,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常伴有躯体疾患或智能低下,治疗难度大。

“当精神科医生挺辛苦的,现在全国各地普遍缺少精神科医生,而患者数量庞大,精神科医生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甘郁文说。此外,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对精神专科仍存在歧视感,这让医生需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进行自我调节,不过现在这种情况逐渐好转,社会也越来越接受了。

在2013年《精神卫生法》颁布前,精神科医生需要出诊接收精神障碍患者,有着极大的风险。甘郁文曾被患者拿着刀和长棍追赶,回想起那段出诊经历,甘郁文至今仍心有余悸。《精神卫生法》颁布后,则主要由患者家属、所在工作单位、居委会、公安部门等将患者送到医院治疗,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医生的人身安全。

甘郁文大学学的是他之前没听说过的专业临床医学(精卫专门化),同专业的同学共有19人,而到现在只有4个人还坚持从事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有的同学转到内外妇儿等专业了。“能坚持下来,大概是因为热爱吧。而且,我觉得工作就要认认真真地去做,干一行爱一行,因此没想过转行,或转其他医学专业。”甘郁文说。

护士长肖雁与甘郁文共事十多年,在她看来,甘郁文是一个很勤奋、很负责任的人,“由于精神障碍患者具有特殊性,且该科患者数量多,甘主任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完成工作,近几年,他都没有休过假。在带教查房方面,他总是亲力亲为,他带教的学生非常多,他也非常耐心地进行讲解。他敬业奉献,是我们科室其他同事学习的榜样。”肖雁说。

不断提高基层精神防治水平

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对社会影响甚大。为此,除了做好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外,甘郁文还积极参加基层精神科医生培训工作,以不断提高基层精神防治水平。

2011年至2015年,他参与了国家重性精神病管理“686”项目,通过登记、评估、随访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基层精神障碍防治点送医送药、应急处置患者、解锁救助关锁病人等服务,培养基层精防人员队伍等,不断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防治和管理能力,有效减少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甘郁文曾任援川医疗队队员,到四川灾区为灾民提供心理卫生服务,并在当地率先开通了汶川首条心理咨询热线,有效避免了当时频繁被打扰的灾区群众受到二次伤害,更为真正需要心理援助服务的群众开辟了新途径。同时,他结合心理咨询门诊服务,帮助灾区群众走出心理阴影、挺过难关,受到了当地群众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

(责任编辑: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