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江门日报讯(周晓营 谭锦波 摄影/ 徐卫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实施“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的要求,近年来,恩平市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契机,积极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地方属地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关于印发恩平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执法等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建立起市、镇、村、基地、市场“五位一体”的全方位监管体系,正逐步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方位监管,有效遏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稳定向好。2015年至今,恩平市蔬果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畜禽、水产品检测合格率达100%,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恩平近年来通过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使农产品质量安全从源头得到管控。


经验


“大手笔”投入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今年6月,恩平市农业局多次接到群众举报有人私宰生猪,通过精密部署,恩平市农业局执法队锁定被举报的生猪私宰点,于6月11日凌晨4时许迅速行动,在良西镇雁鹅村委会查获一宗私宰生猪案,在私宰点缴获生猪产品150公斤及屠宰工具一批,避免私宰猪肉流入市场,从源头消除食品安全问题。


“依靠基层力量,着力打好监管体系建设‘基层牌’,是恩平市持续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重要举措。”恩平市农业局总畜牧兽医师谭乾开表示,近年来,恩平市范围内没有发生一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无论是在打击私宰生猪或是查处其他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都取得不俗成绩,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过程中,恩平市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12个职能部门以及11个镇街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各镇(街)发挥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及全市“创先争优”工作考核考评目标任务。


另外,恩平市还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恩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农产品生产、屠宰、收购储运、流通作为重点监管环节,每年制定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计划,从而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为常态。


为适应新形势,恩平市对镇村监管机构重新定岗、核定待遇,建立起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制度,健全了“市、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监管体系日臻完善为恩平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基石,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从2014年至2017年,恩平市每年从有限的财政收入中拿出足量的资金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4年共投入超过1500万。今年,恩平市加大创建预算经费,农业部门专项资金为110万元,另外还利用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经费70万元,打造14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健全制度明确监管标准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管”出来的,近年来恩平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一些问题和隐患得到解决,执法监管扎实有力。


一方面是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完善农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将恩平全市171家经销点全部纳入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实行动态更新管理,对农业投入品生产者、经营者进行资格审查,从源头上严把市场准入关,对不具备条件的坚决不予发证和备案。


另一方面是规范经营行为,印发了《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前移监管关口,制订农业投入品购买索证索票制度等一系列农资经营管理制度,促进高毒农药在经营过程中销售信息100%可查询、流向100%可跟踪、质量100%有保证。


还有就是落实质量监控,一是结合重点农时季节,加大对农资生产、批发、零售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二是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制度和执法抽查制度,制订并实施农资质量年度抽检计划,实行例行监测和动态检测相结合,将群众反映较多、问题突出的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纳入重点监测范畴。


恩平11个镇(街)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落实了镇(街)每年480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样品任务。另外,恩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建设食品药品快筛快检分中心和5个农贸市场快检室,今年以来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累计开展蔬菜、水产品、畜禽肉蛋类食用农产品快检合共41528批次,其中蔬菜快检38519批次、水产品快检2136批次、畜禽肉蛋类快检873批次,筛查发现了蔬菜阳性样品89批次、水产品阳性样品53批次,督促销售者对阳性产品采取自行下架、销毁共计172.8公斤。


除了政府部门监管,自我约束机制也让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了更加有力的保障。引导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将辖区范围内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生猪禽屠宰企业、收购储运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零售市场全部纳入监管名录,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并通过开展培训班、法制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入户宣传等系列活动,增强经营主体依法依规生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据统计,自2014年以来,恩平市共组织农业各类型培训班和业务对接80场次,影响、培训及参会人员近2万人。同时,高标准打造了20个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示范基地,让广大生产经营主体“学有榜样”,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有力促进了全市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的落实。


维护良好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是“产”出来的,恩平是广东省农业生态区和重要农业产业区,不仅农业生态资源优越,而且十分重视环境“保养”。


2018年4年,恩平市印发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严格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评制度,完善污染监管制度,促进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土壤环境监测方面,恩平市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控点共748个,2017年完成“国控点”定位任务18个,“详查点”采集任务241个,“省控点”采集任务18个和“加密调查点”采集任务100个。同时,对土壤普查数据超标较大的农区农产品产地进行加密调查,摸清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为农产品产地分级管理和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治修复提供数据支撑。


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规范畜禽养殖业发展,优化布局,防治污染,恩平市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用现代手段管理经营农业、用良好环境保障农业、用新型农民从事农业,促进“十三五”期间农业结构和区域产业布局科学合理调整。


2014年以来,恩平市利用粮食高产创建、阳光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项目大办蔬菜、生猪、水产品种养技术培训,全面推广农业标准化技术,实现标准入户全区覆盖达100%。


在良好的农业硬软件驱动之下,2012年开始,恩平市借江门市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奖励办法施行之际,积极发动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开展“三品一标一名牌”认证和申报,打造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生产企业积极性。


目前,恩平市有县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7家,江门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3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2个,省菜篮子基地4个,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14个、专用品牌3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37个,无公害基地22个,获证产品占恩平市食用农产品产量比重达到40%。


创新


利用大数据掌控监管农民散户


2014年恩平市成为首个广东省世界银行贷款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下称世行项目)示范点以来,每年均实施该项目,并通过了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项目验收,从生产源头控制有毒有害物质侵染,提升病虫防控能力,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要从生产源头控制农业生产安全,除了做好种养大户的宣传和技术支持工作之外,如何有效监管农民散户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加入世行项目以后,恩平市以世行项目研发的IC卡补贴信息管理系统为抓手,突破了农民、农田分散监管难题,建立起农户信息数据采集库,采用大数据监控管理,有效追溯农民散户的农药及化肥使用情况,掌握绝大多数农民散户的农业数据。


为什么一张IC卡有那么大的能耐?农户张根浓道出了所以然,“用IC卡购买农资有补贴,虽然补贴不是发到我们手上,而是相当于买农资进行打折,但相比其他品牌品种的农资要便宜许多,可以降低我的种植成本。”张根浓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平均一亩田每年在农药、化肥上能节省200多元,一年下来就能节省近1500元的开支。“小数怕长计,我的种植面积虽然只有7亩,但一年下来购买农资的钱也不少,用IC卡到店购买农资,老板会根据我购买的记录给予指导,什么时期、什么阶段该放什么药、施什么肥,他们会教我,我耕作也省事很多。”张根浓说。


“通过IC卡信息系统,查阅相关散户购买农资的历史记录可以推测这位农户在这个时期是否投入耕作,还是弃耕去打工。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IC卡对应的农户身份,知道他具体耕作哪一块田,对他所使用的农药可以进行实地检测,从源头有效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谭乾开说。


据统计,目前,参加世行项目的恩平市农民散户有10210户,对应合计有效管控田块4.3万亩,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推动农业环保健康发展。


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


去年,抓住恩平市成为广东省三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建设示范县之一的契机,恩平市把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下称溯源系统)推广使用作为农产品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广泛发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注册使用。


“溯源系统的建立使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向国家最高标准看齐,共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资源。”谭乾开表示,溯源系统能进一步健全全市范围内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企业、农产品、投入品、农资经销网络信息库,依托系统建成“管、防、控”于一体的面向生产企业、加工企业、流通企业、销售终端和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时、在线追溯系统,为“政府监管、企业管理、消费者追溯”提供服务,做到所生产的农产品能从种植生产到销售全程可溯源。


目前,恩平市已有40家企业在系统上线,生产企业借助实现全程信息化管理,科学控制生产加工过程,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及产品竞争力,拓展宣传渠道,打造企业品牌形象。


“职业农民”带来农产品生产新模式


恩平市作为全国首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从2009年起编制实施了《恩平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并经过多年不断巩固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到位,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开展良好,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到待遇保障等都得到改进和完善。


在此基础上,又经过三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工程,恩平市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包村联户”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农业技术服务模式,并充分发挥利用这一模式,把科技示范户变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户,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政策、知识和技术指导,发挥对周边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农民中树立榜样标杆,对于推广农业新技术、带动农户能起到奇效。位于沙湖镇那梨村委会南昌村与岭咀村地段的丰穗米业加工厂是恩平市一家出名的“老字号”米业企业,其负责人谢国良去年被广东省农业厅评为“广东百佳新型职业农民”,是恩平市少有的“职业化”农民。


“‘职业农民’和普通的农民不一样,不只会下田插秧、施肥,我还要懂得与时俱进,懂得利用科技技术、收集大数据、会融资、会开发新产品、会包装宣传打品牌。”谢国良在父辈的手中接过企业,经过多年苦心经营,深耕基层做好企业文化,如今他的企业被江门市政府授予“江门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称号,拥有“恩平市粮食应急定点加工厂”资格。2016年,他的大米品牌“象牙香粘米”获得广东首届“寻找广东好大米”评选活动好大米“十大品牌”称号。


到目前为止,谢国良的工厂年产量达到5000吨,直接关联农户500多户,覆盖关联水稻种植面积3万亩,成功引导农户转种高档水稻品牌,使农户大幅增收。在此促进之下,恩平市沙湖镇也获得“广东好大米特色产区”称号。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发展,电商开始进驻基层,从2015年开始,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正式进驻恩平市,藉此契机,恩平市在主要的村委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村淘宝店、龙头企业等基层单位建立起100个惠农信息社,解决农村地区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并依托信息社平台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传递和监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徐蓓蓓  实习编辑:黄绮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