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伟荣:几十年来守护家乡七瓮井的生态环境

△温伟荣(打V字手势者)和他的家人。 采访对象供图

我叫温伟荣,从小就在鹤山市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七瓮井边玩耍。如今,依托七瓮井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在这里开了一间农家乐,开创事业,开启幸福生活。

整理/江门日报记者 程建华

在家人爱护下成长

七瓮井地处我的家乡——鹤山市鹤城镇城西村,原指山间7个因溪水冲刷而形成的深如水井的山坑。

六七岁的时候,我就听长辈们说,过去一到下大雨时,由溪水汇集成的溪流会在山洪的助力下,从山上倾泻而下,冲击巨石,发出嗡嗡的响声,四五公里外都能听见。在上世纪50年代,为了满足当地人民的用电需求,政府在山顶建起了发电厂,溪水被截流,原来气势磅礴的七瓮井,变成了涓涓细流。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吹拂岭南大地,村里的年轻人离开家乡,到广州、深圳等地的工厂务工,我的姐姐们也在其中。我排行老五,上面有4个姐姐,最大的姐姐比我大十多岁,在母亲和姐姐们的爱护下,我茁壮成长。

姐姐们为我分担压力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和村里的伙伴们已成长为一群大小伙儿。我们进过工厂,做过小生意。一有空,我们会坐在草坪上聊聊各自的经历和想法,有时候望着星空,我们会觉得浑身充满力量。那段起早贪黑的岁月,既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也磨砺了自己的顽强意志。更重要的是,从那时起,我开始默默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开始创业,在镇上开了一间小餐馆。为了自给自足,我在菜地种上了瓜菜,农场里养了些鸡鸭,由于食材好,餐馆生意还不错。生意旺季,几个姐姐都会回来给我帮手,扫地、洗碗……分担了我的压力。可是几年后,为打造旅游城镇,鹤城镇府对辖区进行了重新规划,我餐馆所在的区域不允许再从事餐饮业。为了支持家乡的旅游事业,我毅然关停了餐馆。

荒地上建起农家乐

2004年,我又有了开农家乐的想法。那一年,我在山里租下一块丢荒地,开辟了几块菜地,种植了一些树木,打造了一批观光设施,注册成立了“龙溪山庄”。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农家乐的一侧还有一条小溪,蜿蜒盘旋,像一条龙的形态。

刚开始时,游人们在玩水后,会留下许多食物包装袋和饮料瓶。有空时,我会和员工们溯溪而上,沿途清理,碰到不文明行为也会温馨提示和劝说。久而久之,一些当地的群众和常来的外地游客们也意识到了这点,小溪周边的卫生状况大大改善。

因为有了之前开餐馆的经验,在农家乐经营上,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我从外地引进鸭嘴鱼,并将市场上的优质大头鱼用山泉水养起来,顾客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也可以挑选品尝。从最初的人均饮食消费10元,利润微薄、接待量有限,到如今日均接待量200人,人均消费50元,我用了整整14年时间。这期间,政府修了进村水泥路、装上了路灯,取缔了畜禽养殖场,净化了河流水质,村里的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如今,我的两个儿子逐渐长大,大的已经25岁,可以帮我打理农家乐了。我经常会跟他们讲我母亲常说的一句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知道,因为优美的山水环境,我的农家乐生意才会越来越好。所以,家人们十分重视日常垃圾的收集、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村民们的生活好了

这几年,村民们的收入高了,生活好了,当村里需要搞建设的时候,大家都慷慨解囊。村里修了休闲广场、文化室、篮球场,重修了旧祠堂,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有时,会有周边城市的一些“驴友”慕名前来,他们寻求天然的生态环境和绿色、健康的食物。他们也喜欢听我讲小时候翻越四五座大山去采摘大山茶的经历,以及关于七瓮井的故事。

其实,鹤城人与餐饮服务业有一种缘分。据我所知,在国外特别是在智利,从事这个行业的鹤城人估计过万,我们村也有好几十人。近几年,由于家乡生态环境和配套设施越来越好,有些在智利的乡亲特别是老人也开始回故土养老了。其实,家乡的山水、生态环境才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责任编辑: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