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邛:从礼宾生到酒店管理人

▲陈邛参加酒店活动与妻子、女儿在酒店门口合影。

我叫陈邛,今年53岁,是台山颐和温泉大酒店总经理,今年是我从事酒店行业的第35个年头。一路走来,看着中国酒店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经营模式从国营到合资,服务对象从对内到对外开放,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为经济带来的推动力量。我也乘着这股东风,兢兢业业,从一名小小的礼宾生,做到了酒店管理人的职位,努力奋斗让我与家人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

童年生活

辗转奔波,母亲赚钱养家

我在四川出生,那时父母亲是四川地质勘察队的工作人员,从小我跟着他们在大山中生活。记得我5岁就上一年级了,但是由于当时山里的环境十分艰苦,缺乏教师,很多学校都没办法维持下去,在读小学的第一年,我就换读了5所学校。

后来,父亲不幸去世,我跟哥哥年龄尚小,母亲需要一边照顾我们,一边工作,我们在大山里的生活变得很难过,时常吃不饱、穿不暖。1975年,在我10岁的时候,母亲毅然带着我和哥哥回到家乡广州,一个人背负起整个家庭的开支,不管多艰苦,她都努力工作,赚钱供我们兄弟俩读书学习。

初入社会

进入酒店行业收入稳定

1982年,在母亲的支持下,我顺利拿到高中毕业证书。那时是改革开放初期,各行各业招工需求很大,为了赚钱,我一天做好几份工,早上到羽绒服厂处理鸡毛,晚上到单车厂打磨单车轴,并自费去读政府办的技术培训班,自我提升以便寻求更好的就业岗位。机缘巧合之下,1983年,我在培训班上被中国旅行社看中,被录取为正式职工,被派到国营酒店广州华侨大厦当礼宾生。

“这份工作让我感到幸福!”这是我从事礼宾生的第一反应,礼宾生的工资待遇比我打几份散工的收入翻了几倍。发工资的第一个月,我便带着母亲与哥哥去白天鹅酒店饮茶,第一次尝试粤式饮茶的他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在酒店行业立足,打拼出一番事业。

那时国内的酒店主要是接待各地的参观团、港澳同胞、一些出差公干的客人,并不对外开放,工作很轻松。西装革履的我,比任何人都干得起劲,更能吃苦,凭借着出色的表现,一年内被升为客房部主管。那时,我和哥哥都有了稳定收入,母亲已不需要劳累辛苦。

抓住机遇

20岁成为酒店经理

后来,我获得推荐进修的机会,被单位选中在职就读中国旅游函授大学酒店管理系,成为该校的第一批学生。也因为这个学历,我在2000多人中脱颖而出,最终通过考核,1985年,20岁的我成为广州梅花村酒店客房部经理。

不过当时稳定、“铁饭碗”般的工作性质,导致许多员工的积极性有限,安稳的工作使我不安分的心重新燃烧了起来。于是,同年我转到燕嶺酒店工作,因为当时燕嶺酒店尝试实行运营模式改革,通过对酒店员工的录用、考核、管理及其工资、奖金的发放等进行调整,各部门负责人要自负盈亏。

作为客房部经理,我用奖励制度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打破了过去的“铁饭碗”模式,这让我在团队合作中收获了许多做事认真的伙伴,甚至还让我遇到人生中可靠的另一半。1992年,我与交往了3年的同事何钰清结婚,次年我们的女儿出生了。乘着时代发展的东风,我顺利在广州成家就业了。

传承文化

夫妻俩收集民间旧物展示华侨文化

后来,我加入了颐和集团,2015年,我被颐和集团派到台山担任颐和温泉大酒店总经理。同年,台山颐和温泉大酒店正式开业,不到一年,酒店成功摘取广东温泉行业业绩第一名的桂冠。

酒店的运营渐渐步入正规,如何更进一步将酒店打造成有台山特色的酒店服务,打响台山温泉的知名度?在这方面,家人与集团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与支持。

由于我妻子是台山端芬人,自结婚以来,每年我们都会回台山一次,所以我对台山感到特别亲切,久而久之也对台山的华侨文化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多年来在民间收藏了许多旧物,如民国的木门、华侨银信、民国的台山报纸、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作工具等,慢慢地这些旧物铺满了我的办公室。

“这些旧物仿如珍宝,它们就像有生命力一般,能让现代人回到过去、了解过去,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展现给大众观赏。”妻子的一番话,让我产生了一个既能提升酒店底蕴,又能宣传侨乡文化的主意,就是在酒店内建设一个小型博物馆,为客人提供一个了解台山过去以及华侨文化的平台,此项目已经获得了集团的支持。

我与妻子一起翻阅了许多银信,将其整理成文,加以说明,用画框将书信、报纸裱起来,还请专业人士把关整理。各式各样的旧物在热心人士的相继赠送下,有纪念价值的旧物数量逐渐增加。目前,这个小型博物馆的场馆已动工建设,预计今年底就能对外开放。

时代巨变,作为一个酒店人,我不仅是亲历者、见证者,如今,我还将成为一名传播者,通过民间旧物传递自强不息的华侨文化,凭借这专业贴心的酒店服务,必定能让客人感受到时代发展的丰硕成果,也能为台山温泉酒店行业乃至旅游事业提升档次。

文/图 李嘉敏

(责任编辑: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