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这个有着独特疍家文化的美丽乡村等你来!

曾经

生活着这样一群人

他们居于舟船,逐水而居

舟楫为家、捕鱼为业、退潮而歌

有着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文化

(网络配图)

时光荏苒

他们仍保留着极具特色的渔家文化

他们被称为“疍家人”

今天

带大家走进石板沙之疍家文化

石板沙岛上只有一个村落,二百多年的人居历史,延续着内河疍家人的生活方式,有薄田可以耕种,有江河可以打渔,岸上有一所房子安置一个家。

(网络配图)

据说,女“疍家人”有专门的短裤,长度只到膝盖上端,配以蓝或灰色的色调,裤子的后面则是往外翘,以免下田或者下海捕鱼把裤子弄湿。结了婚的妇女把长辨在头顶上盘成髻。作业时习惯在头上包一块方格花纹的夹层方布,一角突出前额,一角垂于脑后,疍家俗称猪嘴,方巾的左右两角交结于下颊。疍家的这种装束打扮,利于海上作业和遮蔽风日,便于步滩涉水和渔业劳作。当时到处有人穿疍家服饰出海打渔。

大海,巨大的蓝色宝库,多年的“交流”中,“疍家人”已经掌握了相互共存的秘诀。但目前,石板沙村大部分的“疍家人”已不再全靠打渔为生,已经是“岸上的疍家人”。从上个世纪开始,有上岸从农、从商的,但是还有部分人会出海捕鱼。

据老人说,男女结婚的时候,亲朋以制作疍家衣的布匹为贺礼来赠与新婚人。结婚前,女的将嫁妆制造成红色婚衫和有花边的裙子,男的则是高领空钮扣的上衣,黑色长裤子。以前,疍家服饰用料多为薯莨布,大成蓝、红、黑云纱、十丈乌等等这几种布,男的高领胸口钮扣,女的圆领贴颈,预防走光,衣的底边宽阔透风。

日异月更,渔民们的水上生活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渔家文化。独特的服饰和发饰、古风浓厚的渔家婚礼、现捞现烹的海鲜美食、歌咏生活的咸水歌等,都体现了疍家人对水上生活不一样的感悟。

石板沙联姨唱一小段咸水歌让你醉

咸水歌是疍家的歌曲,又称疍歌、艇歌、蛮歌、咸水叹、白话语歌、后船歌等。疍家生活在海边咸水之中,所唱之歌,被人们称之为“咸水歌”,是疍家文化的代表与精华。

在以前,咸水歌是没有谱的,它的世代传唱,都是通过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也就是“口传心受”,再不断通过斗歌或对歌演唱,咏吟发展而来的。咸水歌源自生活、贴近生活,可以即兴创作,音调婉转、通俗易懂。咸水歌包含着石板沙疍家文化最原始、最独特的韵味。

岁月流逝,多少往事成回忆

疍家文化印记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那些让人回味、令人陶醉的疍家文化风情

也难觅踪迹

幸好

石板沙正对疍家文化挖掘同整理

并建立石板沙“印象疍家文化馆”

对疍家文化的保育初见成果

印象疍家文化馆是由深圳大悦文化旅游发展公司独资建设的,首期是对2间空置民居进行改造,通过对民居进行简单的修复,不作大修大改,保留了原来疍家建筑独有风情,摆设农具约40件,配以石板沙历史木雕刻画,播放疍家咸水歌,让登岛旅客能借此对石板沙疍家文化形成整体印象。

印象疍家一个板块是“历史记忆区”

用版画等形式呈现石板沙一岛一村的历史

印象疍家另一板块是“文创商业区”

旨在打造地域文化IP

实现对疍家文化的创新活化

培育发展自主品牌

开发本土个性的旅游纪念品

推出新会特产手信

让旅游消费真正与本土文化相结合

通过文化整理与文创导入

对石板沙疍家文化做适应时代的传承

既增加了乡民的本土文化自信

又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让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形神兼具

静静地听着咸水歌

感受疍家的故事与存在

让歌声带着我们回到那个水上人家的时代

(责任编辑:梁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