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江门参与大湾区建设新动力新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与江门发展理论研讨会举行

江门日报讯 (肖开刚 黎禹君 周运来) 昨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与江门发展理论研讨会在我市举行。与会省市社科专家放眼粤港澳大湾区,联系江门本地实际,积极探寻江门参与大湾区建设新动力新路径,助力江门发挥自身优势,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成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示范城市提供智力支持。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44篇征文,经评审,评出一等作品4篇,二等作品9篇,三等作品14篇。获奖的征文,在如何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拓展与核心城市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对内对外全面开放新水平;如何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效应”,深化与港澳在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滨海旅游、健康养生等领域合作;如何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综合交通网,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如何探索粤港澳合作模式创新,推进园区共建、“飞地经济”等新型开发模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等方面,提出了较好的对策和建议,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江门分院副院长陈志明到会作了专题报告,来自市委办、市委政研室、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的一等作品作者代表也上台作了分享。

本次研讨会由市委政研室、市委党校、市社科联、市经济学会、五邑大学经管学院、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联合举办。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

借力中心城市建“湾区飞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是核心,在这一背景下,各大湾区城市要结合自身特点,找到高端创新资源合作的路径和突破口,推动自身产业资源的升级。

那江门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新动力和新路径在哪里呢?我认为,新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随着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广州、深圳、香港等中心城市发展会越来越强,江门要乘着深中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的东风,发挥洼地效应,充分借力这些中心城市来推动自身发展。另一方面,新动力来源于华侨华人的交流合作。江门侨资源丰富,要以华侨华人交流合作来搭发展的平台,推动江门建设“湾区飞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新路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文化路径。发挥文化对地区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二是海洋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要以海工装备发展拉动制造业升级,推动服务业发展。三是服务外包。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国家大数据中心不可或缺,江门有电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可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抢占发展先机。

(黎禹君 肖开刚)

省社科院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志明:

打造应用研究创新链

粤港澳大湾区有着独特的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但江门创新系统优势仍需加强,可以发挥应用研究的基础,形成应用研究创新链,承接次前沿技术。

一要构筑装备制造为主体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通道,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具有产业优势,应努力为湾区高科技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各种原材料、中间品及相应的高技术服务,如聚焦全球产业链上游材料、零部件、装备制造等核心技术、高附加价值产品制造方面。

二要主动嵌入广深科技走廊与全球创新网络。强化与香港、深圳在产业转移、人才培养、技术合作、成果产业化、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关联,构建立体化、开放型创新网络;加强与日本、欧洲国家的创新合作。

三要打造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硬科技”创新优势,包括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含基因技术、脑科学等)、光电芯片、信息技术(含量子科学、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八大领域。在“硬科技”细分及交叉领域、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的领域培育创新型企业。 (黎禹君 肖开刚)

(责任编辑:林育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