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华侨聚居地 今朝旧貌换新颜

江门日报讯(文/图 胡晴晴 李伟杰)100多年前,白沙街水南六里还是一片水乡,居住环境优越,加之新宁铁路途经此地,交通便利,诸多优势叠加,吸引了众多华侨前来此处买地置业,昔日的水乡逐渐成为繁华的华侨聚居地;

100多年后,随着华侨的搬离、城市中心的转移,过去的繁华盛景已经消退,被高楼大厦环绕的水南六里出现公共设施滞后等隐患,成为名副其实的城中村。为彻底解决该问题,自2009年起,水南村便开始谋划“三旧”改造项目。

去年8月,借江门市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之契机,水南六里“三旧”改造项目得以极大提速。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初见成效。

不久前,区委书记伍培进在调研中强调,“水南六里‘三旧’改造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片区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一定要下大决心一抓到底!”



△水南六里“三旧”改造项目建设现场。

曾经的华侨聚居地亟需改造提升

据了解,水南六里由光德里、东升里、龙环里、凤翔里、江尧里、启华里等六个村组成,俗称六里,位于港口一路之东,江华二路以西,南起东华一路,北至炮台南路。

据史料记载,1901年,旅居美加等地的开平、新会、台山等五邑华侨回到家乡,看到这里优美的环境,组成合成堂、东成堂等置业公司来买地建房,之后随着新宁铁路从这里经过,便利的交通让华侨越聚越多,他们组成合源堂置业公司等房地产开发公司,先后发展了凤翔里、光尧里、光德里等六里。

史料显示,经过华侨几十年来的投资建设,到上世纪60年代,这里已经聚集了98户侨户,占总户数220户的近一半,成为江门当年重要的侨属聚居点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因为建筑老化,每逢暴雨便水浸严重,不少侨房的主人纷纷搬离。这片上世纪的豪宅或一直空置,或租给了外来打工者。

据白沙街道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的水南六里建筑布局零乱无序,道路狭窄曲折,消防车难以通行;水浸现象极为严重,公共服务设施较为缺乏;市政设施严重滞后。这些“脏乱差”问题,给居民生活及治安带来很大的隐患,亟需改造与提升。

旧貌换新颜,将建23栋高层住宅

去年,江门市推进“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江门市推进“三旧”改造工作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深入推进“三旧”改造工作实施意见〉贯彻意见的通知》。

在新政策的指导下,白沙街水南六里“三旧”改造项目得以提速:去年8月,水南六里“三旧”改造项目启动。由于水南六里改造地块属于村民住宅和村集体建设用地,此次“三旧”改造以水南经联社为改造主体,实行自主改造,并由水南经联社注册六里旧村房地产开发项目公司负责具体实施。

该项目暂定名为“泷汇豪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84170.5平方米,改造后地上新建总建筑面积为310765.4平方米,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227258.7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209710.1平方米,公共设施建筑面积7653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9895.6平方米。

项目规划包括23栋高层住宅,规划总户数达到2214户,还有公共服务设施(含幼儿园、肉菜市场等)、配套停车场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生态人居、主题商业、金融商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社区,融传统与现代、人文与生态于一体的文化生态型居住商贸综合社区。

据介绍,水南六里项目分三期进行。目前一期已动工,预计投资5亿元,目前已投入5000万元,其中3层半的肉菜市场已封顶,正在贴外墙砖,而1—5号住宅楼正在建设中,预计8月30日开放样板房,10月25日1号楼建设达到预售标准。

狠抓“三旧”改造、盘活闲置土地

记者获悉,蓬江区“三旧”改造工作已有多个成功的案例。例如白石旧村改造、里村旧村改造等,通过“三旧”改造,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各镇(街)经济工作抓什么,就是要抓‘三旧’改造,重点是抓老城区和村级工业园的改造。”伍培进在一季度经济分析会上指出,各镇(街)要把“三旧”改造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全面盘活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空置物业等。同时,要积极拓展工作思路,探索运用国资平台收购村级物业、与优质企业合作开发、广泛发动乡贤参与等方式推进“三旧”改造。

(责任编辑:徐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