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年期待用影片《飘》讲好台山故事

江门日报讯(文/图 记者/陈方欢)7月28日下午,电影《飘》举行启动仪式。该片获得台山市委统战部、台山市文广旅体局、斗山镇、台山市侨联等部门及海内外乡亲的支持。

“这部电影是我的一个梦,六年一梦。”导演台山人李伟年对自己的作品《飘》如是评价。用影片讲述家乡台山的故事,这是他多年来的梦想,这个梦想源于他的乡愁。“我想讲述一段过去发生的故事,当中的人和事在很多家庭曾出现,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乡愁吧。”他说。

△用影片讲述家乡台山的故事是李伟年多年来的梦想,这个梦想源于他的乡愁。

剧本历经六年打磨力求影片引起共鸣

“《飘》是由台山人编剧、导演,由台山人筹措资金拍摄,聘用台山人担任演员,在台山取景拍摄的一部电影。”李伟年表示,他希望电影的每一个元素都能体现“台山”二字。

据介绍,电影《飘》讲述的是一位老华侨回到故乡寻根的故事,让老一辈台山人重温当年令人感慨万千的漂泊史,也通过海外年轻台山后裔的视角,了解老一辈台山人离乡别井的辛酸。影片计划于今年9月开始拍摄,争取年底杀青,并于明年上映。

“‘飘’,体现了一种独特的侨乡文化。对于海外华侨来说,它不仅指身体的漂泊,更指精神的漂泊,有着血液里乡愁的共鸣,反映的是台山人的精神特质与生命力量。”李伟年说。

早在6年前,李伟年就已经开始着手编写剧本,这些年来不断对剧本进行修改充实,力求影片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他的这份执着,打动了香港台山同乡总会董事局主席陈荣濂,该会为影片拍摄提供了126万元资金支持。“香港台山同乡总会一直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尤其在家乡的医疗、教育发展方面作出许多贡献。这次支持电影《飘》的拍摄,除了被故事打动,更是基于热爱家乡的初衷。”陈荣濂说。

“台山是中国第一侨乡,这里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和人物,拍摄电影《飘》是以一种更为人接受和认知的方式,去传播华侨文化、传承华侨精神,对凝聚海内外台山人的家国情怀具有深刻的意义。这是台山人自己拍摄的电影,通过台山人的团结努力和海内外乡亲的支持,才有电影《飘》的正式启动。”台山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画家到导演  不变的是对家乡的依恋

此前,李伟年已经执导了多部MV及微电影,但他最为外界所熟知的身份,依然是画家。

1995年大学毕业后,李伟年一直在珠海一所职业学校教画画,期间陆续完成了一些报纸插图的约稿,他的生活稳定而富足。不过,这种上发条般的日子,并没有抹去李伟年的不安份。2000年,由于学校画室搬迁,他发动一批草根艺术家建立“九号仓”艺术空间,它曾一度是珠海一张重要的艺术名片。

对于李伟年来说,痴迷台山华侨文化源于他离乡多年后对家乡的思念。从18岁外出读大学后,李伟年就很少有时间回乡。

“小时候,你不觉得台山有什么特别。因为你没有比较,没得比较你就不会往上看,小孩子的视野比较窄,看东西都是在一个范围之内。长大了,你可能在大城市看了很多东西,回来后反而会看到很多具体的东西,慢慢发现以前长大的地方是跟人家不同的。”李伟年说。

家乡的烙印深深刻在李伟年的脑海里。1997-2001年,他以家乡的碉楼、牌坊、破败立柱为题材,开始了对故土迷恋性的绘画。在李伟年的早期作品中,有一幅以正市街一座洋楼的女儿墙为原型,配上一个“M”字母。有文章分析说,这件作品“体现了他当时对文化寻根及归属感的踯躅和彷徨”。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飘》早就在我的脑海里萌芽了。那个时候为了画画,我每天穿梭在台山的各个地方,听到许多关于华侨的故事。当时我觉得很感动,只是没有意识到要把这些故事用影像的形式记录下来。”李伟年表示,经过这些年的沉淀以及多部影视作品的磨练,他有信心把电影《飘》拍好,有信心讲好台山故事。

(责任编辑:徐蓓蓓 实习编辑:邓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