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正式成为“全国小微双创示范城市”

2015年6月,江门获批成为国家第一批15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之一,同年底成为全省唯一的小微双创综合改革试点市,获得了国家6亿元、省3亿元共9亿元财政扶持。也是从那时开始,江门在万众瞩目下踏上了为期三年多的“全国小微双创示范城市”创建之路,小微双创在全市范围内轰轰烈烈铺展开来……

身兼重任,不负众望!创建三年多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小微双创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带领全市上下按照小微双创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基地建设、平台完善和环境优化三大工程,扎实推进小微双创工作,各项工作举措顺利推进结下了硕果。在今年3月财政部开展的第一批小微双创城市示范绩效评价中,我市凭借扎实的工作成效赢得了国家的认可,在15个城市中排第2名,正式获得“全国小微双创示范城市”称号,并获得3000万元奖励。

发展不停顿,创新无止境。今年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当下,江门正举全市之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便成为重要抓手之一。市委书记林应武指出,江门要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江门国际科创城项目落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表示,要积极推动全市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全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正式成为“全国小微双创示范城市”的江门,必将沿着这一路线指引,汇聚来自四面八方的创新活力,并将其转化成为推动江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小微双创高速发展

近三年我市小微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超九成

“江门创新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政府扶持及双创平台的建设,让创新创业的门槛进一步降低。特别是近三年来在小微双创扶持政策刺激下,越来越多有创业意向的人勇于踏出尝试的步伐。”广东科炬高新技术创业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温振超说。

《纲要》提出,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具体如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建设。

自2015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统筹各级财政资金42亿元,全力推进基地建设、平台完善和环境优化三大工程,扎实推进小微双创工作,取得显著工作成效,这也为我市深度参与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3

据统计,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小微双创示范基地2个,省级小微双创示范基地9个,市级小微双创示范基地24个,包括珠西智谷等核心基地3个,重点小微双创示范基地21个,基地总建筑面积超过244万平方米,进驻企业超过1.12万家。拥有国家级孵化器数量2户,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数量3户,省级孵化器数量3户,省级众创空间数量4户,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公告数量7户。

“小微双创平台的建设,为我市创建工作目标完成提供了强大支撑。”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从绩效评价目标结果来看,截至2017年示范期末,我市小微企业营业收入、新增就业人数、小微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和小微企业专利授权数四项主要目标均超额完成3年示范目标任务。

据统计,三年创建期内,我市小微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比例为96.01%,小微企业就业人数增长比例为56.28%,小微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比例为390.00%,小微企业获得授权专利累计增长比例为369.57%。此外,2018年我市小微企业就业人数达到12.58万人,小微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1882.45万元,小微企业拥有授权专利达到4710项。

打造国家级双创平台

江门小微企业将更具活力

《纲要》还提出,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可以说,创新创业空间是承载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近三年来,我市就创建了一批国家级双创平台。例如,我市打造的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成为工信部批复建设的全国第5个国家级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平台。目前,中欧合作区内共有来自14个欧洲国家投资的118个项目,投资金额累计达145亿美元。

此外,我市还打造“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通过搭建“侨之家”综合服务中心、设立6个专门服务于侨胞创业的双创基地、开展港澳推介会等交流对接活动集聚侨胞创新创业资源,已吸引超过100个华侨项目、3个港澳青年项目入驻。

示范期三年以来,我市出台多项支持政策,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资金用于众创空间、孵化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带动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建设面向不同创业群体、涵盖不同阶段、不同产业领域的创新创业空间,已初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双创基地”的完整创业创新链条。

位于高新区火炬园的广东网商时代产业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于互联网应用领域的孵化企业。“我们主要是帮助入孵的小微企业进行产品需求、产品定位、产品定价等大数据分析,有效提高小微企业创业成功率,目前我市已累计孵化超过137家企业。”该公司董事长舒毅说。

据了解,舒毅还担任了江门市科技企业孵化协会会长。“江门的双创氛围越来越浓厚,我们也成立了科技企业孵化协会,相信在小微双创的推动下,未来江门的小微企业将更具活力,迎来更大发展。”舒毅说。

此外,国内知名创业孵化品牌启迪之星(江门),是清华科技园孵化器专业运营管理公司。启迪之星自2015年签约我市以来,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企业参与路演、创业大赛等活动,帮助江门创新创业企业链接全国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已为超过1000家企业进行服务对接,吸引超过50家企业入驻。

“我们希望通过启迪之星‘孵化服务+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开放平台’的成功模式,营造出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助力江门市小微双创工作。”启迪之星(江门)总监张月强说。

形成完整创业创新链条

我市创业创新空间各项能力不断提升

《纲要》提出,支持与香港、澳门建立创新创业交流机制,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共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等。

作为著名侨乡,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港澳同胞众多、华侨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建设面向粤港澳乃至全球华侨华人的创新创业基地。特别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当下越来越多的港澳台(海外)青年将创业之地选在江门,在江门找到了自己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在2017年底,珠西创谷孵化器成为我市首家获省认定的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如今,珠西创谷也成为了港澳台(海外)青年在江门创业的钟情之地。据统计,珠西创谷园内港澳台(海外)青年创立的企业占在孵企业比例高达40%。

从城市双创环境评价结果来看,我市创业创新空间集聚能力、孵化培育能力、质量正在不断提升。据统计,截至2018年,我市创业创新空间入驻小微企业户数达到1360户,全市小微企业数量为75053户;示范期三年内科技企业孵化器毕业企业数量为158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116户,2018年创业创新空间在孵小微企业总数量为912户。

位于新会区的崖门电镀小微企业创业创基地,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公共平台服务水平,为电镀行业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创业创新服务平台。

江门市新会区兴泰电镀有限公司是该基地创业企业中的典型案例。例如,该企业在基地的帮助下,成功向银行融资250万元,为增资扩产奠定了良好的资金基础;同时在基地技术团队的帮助下(包括电镀线设计建议、生产技术指导等服务),企业产能和业绩不断的提高,年工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600万元提高至2016年的1900万元。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崖门基地入驻企业92家,比2014年增长35%;规模以上企业达16家,比2014年增长167%。“基地从成立伊始便根据入驻企业的特点陆续推出基本服务、环保服务和增值服务,让入驻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该基地负责人余国威说。

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小微双创平台成企业成长“温室”

近三年来,我市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清单管理制度,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依托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同时,我市小微企业入驻创业创新空间的成本也不断降低。据统计,示范期三年内各类创业创新空间使用费减免和补贴总额为39221.26万元,小微企业入驻创业创新空间成本为16.17万元/户。仅在过去的2018年,我市各类创业创新空间使用费减免和补贴总额为3960.08万元,创业创新空间累计入驻小微企业总数量已经达到3090户。

伴随门槛降低和创业创新空间服务能力的提升,我市小微双创平台逐步成为培育小微企业成长的“温室”。

由广东科炬高新技术创业园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的江门市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是我市极具代表性的双创平台之一。该园区获得了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众创空间等多个国家级资质。

“火炬园通过开展有特色、具有创新性的服务工作,目前已有入驻企业139家,中介服务机构超过10家。累计毕业企业为79家,经由基地孵化后挂牌上市企业5家,科技成果转化累计超过300项,申请各类专利累计超过150项,解决近2000人的就业问题。”温振超说。

位于新会区的陈皮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是我市小微双创基地中极具特色的一个。据了解,陈皮村通过大胆开拓,以创业创新为目标、以新会陈皮为抓手,通过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汇聚陈皮种植、深加工、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等行业于一体,形成了以陈皮文化为核心的一二三次产业高度融合的发展模式。

“我们在陈皮村内推出了流动创业小车,以及‘陈皮银行’服务,大大降低了创业者入驻门槛。”陈皮村行政经理叶国贞说。据统计,陈皮村目前共有入驻商家200余家,每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

创新体制机制

成功探索提供“江门经验”

《纲要》提出,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深化区域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近年来,我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出了一批具有江门城市“双创”特色的举措及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江门经验”。我市多次在国务院和省相关会议作典型和经验发言,李克强总理及多位省领导多次对江门的经验做法点赞。

比如,我市推出的“多证合一”改革多次领跑全国,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我市还大力推行“三制”改革,在全省率先试点承诺制,得到国家发改委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在全省率先启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系统,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定为全国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试点市,原省工商局要求全省系统学习借鉴江门经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在全省首创小微企业服务补贴券和“政银保”融资模式,得到工信部高度认可,这两项经验在全省推广实施。其中,创新实施小微企业服务补贴券,以普惠为原则,通过“抢红包”的方式,为全市小微企业发放服务补贴券,企业凭券到认定的签约服务机构自主选购服务,降低企业服务成本。

“江门在全省首创小微企业服务补贴券的做法,对小微企业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帮助。服务券给到小微企业购买所需服务,就是真真正正地为小微企业减负。”江门市恒生会计税务所所长梁健帮说。

据统计,在示范期末三年内享受到创新创业服务券或其他创新服务方式的小微企业累计金额达到2.88亿元。

此外,我市还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制定小微“两创”指数评价体系(SMEII指数),填补了小微“两创”指标统计空白。在全国率先建立并启用地级市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和科技型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制定科技型小微企业认定标准,为小微企业享受扶持政策提供“身份证”,这一做法由科技部在此基础上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标准,在全国推广实施。

通过三年多以来开展的“全国小微双创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我市有效降低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经营成本,吸纳周边地区小微企业在江门集聚和集群发展,吸引国内外创新成果在江门率先落地,促进新型营销模式在江门率先推广,成为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国家地级城市创业创新的典范。去年,江门高新区成为国家第一批双创升级载体,继续承载着江门深化小微双创、持续推进双创升级的重任,江门在创业创新探索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随着我市创建成功‘全国小微双创示范城市’,标志着我市小微双创工作跨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接下来我市仍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巩固和扩大双创成果,推进小微双创工作向纵深发展,打响双创品牌,进一步提升城市活力。在成功创建国家小微双创示范城市的基础上,再接再厉,打造具备全国示范意义的双创升级载体。”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文/图 谌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