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与时俱进,凝聚城市发展合力 星星之火红遍五邑侨乡大地

△1959年3月,双水镇委党校在双水圩第一街的旧公社社址内成立。(资料图片)

△双水镇委党校六易其址,却始终未中断办学。图为双水镇委党校现址。 傅雅蓉 摄

在江门,有这样一所乡镇党校,从1959年成立至今,六易其址,却始终未中断办学。这一所独立办学已60年的乡镇党校,正是坐落于潭江和新会区主干道双水大道交界处的新会双水镇委党校。

60年不忘初心、不懈奋斗,双水镇委党校代表着的是江门对坚持做好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扎实基层党建的执着坚守。如今,江门正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努力构建党组织领导下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同时实施基层党建“十大专项行动”,全力以赴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面提升,为江门城市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见证者说

双水镇委党校第七任校长谭群可:

“不忘初心”的信念支撑党校薪火相传

1958年,全国上下忙着发展生产,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一年,双水镇成立了人民公社,动员全体村民大筑水库,不到3个月,就修起了2个大型水库。正是在这种“苦战四月天,幸福万万年”的氛围中,双水镇委党校于1959年成立了,成为新会最早成立的乡镇党校。

“当时我们基层深刻感受到,如果没有合格的党员干部,没有能起带头作用的人,那上级有再好的政策,都很难贯彻落实下来,所以就要办党校。”双水镇委党校第七任校长谭群可说,这正是他们办党校的“初心”。

1959年3月,双水镇委党校在双水圩第一街的旧公社社址内成立。党校成立初期恰逢“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党校培训时,学员多是步行来、步行走,学习期间还需要交伙食费。党校成立一年后,由于培训的学员人数较多,而公社场地不足,双水镇委党校进行了第一次搬迁,从原址搬到了将军山大圣庙旁边。

“虽然条件艰苦了些,但学员们都为自己能够在党校学习培训深感自豪,从不怕苦喊累。党校培育出来的学员回到生产劳动中,个个都是一把好手,带领大家克服了粮食短缺等诸多困难。”谭群可自豪地说。

此后双水镇委党校经历五次搬迁,如今,位于双水圩振兴公园旁,楼高五层的双水镇委党校已投入使用15年之久了。问起为什么能够坚持办校?谭群可认为,历届党委的重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以及紧跟党员群众日益变化的需求,都是党校能够持续办学的重要原因。

去年10月,双水镇委党校被命名为“江门市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今年,双水镇委党校进一步对校舍、教学区域和展厅进行了升级改造,拓展开发户外现场教学点,同时创新教学模式,开发“菜单式”教学课程,“点餐式”培训模式大大提升了对党员的吸引力。

巨变历程

基层党建不断加强日趋成熟

双水镇委党校60年来独立办学的坚持,正是江门党建从未间断前进的缩影。

1951年,中共江门市委员会成立,自此,发展党员,开展党员教育、宣传、纪律检查、培训等党务活动逐步在全市铺开。1957年,江门开始对党员进行分期分批大轮训;1979年,党员教育日趋正常,江门采取座谈、编印事迹材料、电化教学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教育活动。

1989—1990年,江门建立起了一级抓一级的党建工作责任制,并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创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从1990年开始,全市基层党校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开办起来,并开始对全体党员进行教育培训。1991年,全市镇党校、业余党校共轮训党员14.21万人次,轮训率达96%。

到了1992年,全市农村也开始分批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00年以后,各类党员教育活动逐步形成常态,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也一直伴随着江门每个阶段的发展前进,党员、党支部的达标考核、创先争优制度不断完善进步。

去年,我市出台了《中共江门市委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38条具体措施,对我市推动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进行了整体部署。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大力实施党建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党组织达标创优、先锋模范示范带动等“十大专项行动”,进一步将党建融入市委中心工作。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70年白驹过隙,江门的基层党建工作却犹如繁花盛开,红遍了五邑侨乡大地。

展望未来

“红色+”品牌引领党建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近年来,我市注重从最基层、最基础的工作入手,深度把脉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稳扎稳打,以实现党建工作的久久为功。

比如,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方面,我市全面部署农村党组织书记优化调整配备工作,共调整年龄58岁以上、总体能力偏弱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34名;全市补选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933名;开展“人才回乡计划”,去年累计选聘426名大学生到村(社区)担任书记(主任)助理,并实行“村推镇选县考察”培养选拔制度。

创新党组织设置,构建社区“大党委”和“区域党建联盟”,建立了“鹤山市城区五大党建联盟”等党建联盟27个及社区“大党委”80个。

如今,我市还完成全市73个镇(街)党校建设工作,建立了有成员1800多名的市县镇三级师资库,并依托坚持独立办学60年的双水镇委党校,成立“江门市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完成全市1316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与南方报业集团合作设立了“南方党建智库基层党建研究基地”。

接下来,在学习教育方面,我市将继续把制度建设作为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巩固完善学习贯彻常态化机制,抓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落实,把学习贯彻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在所有主体班次中设置专门教学单元,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开花。

继续推进基层党建“十大专项行动”也是我市未来几年基层党建工作的首要抓手。其中,我市将重点打造新时代过硬“头雁”队伍,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调整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持续强化基层党建基础保障,提升各领域基层党建水平。

此外,我市还将立足侨乡特色和基础,继续以“红色枣工”“红色印记”“红色家园”“红色指数”等4个“红色+”项目为载体,不断丰富内涵,计划在未来3年内打造出具有实践支撑和成效支撑的高质量“红色+”党建品牌。

文/江门日报记者 傅雅蓉

(责任编辑:吴惠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