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激发江门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

△科恒上世纪90年代的三基色荧光粉生产设备。 翻拍图片

△科恒现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自动化生产设备。

1985年,江门专利申请数为4件;2018年,专利申请数达到19748件。

1994年,江门建立第一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达342家。

2005年,江门仅有1家科技孵化器;如今,孵化器数量突破30家。

2008年,江门高企数量仅27家;目前,高企存量达1240家。

……

从“向科学进军”到迎来“科学的春天”,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江门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不懈努力,使全市科技“磁场”持续增强。尤其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奋力向国家创新型城市不断迈进,加速驱动新兴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统筹 赵可义

文/图 陈敏锐 毕松杰

见证者说

科技创新推动科恒持续发展

1992年,在改革开放及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下,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校涌现了一批下海创业的知识分子,市工商联主席、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国江当时也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当时,国内纺织厂的原材料纺织品辅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我就想能不能自己研发技术,生产足以替代国外进口的纺织品辅料产品。”万国江说。

1994年,万国江与江海区滘头办事处联星村联合办起了江门市联星科恒助剂厂,自主研发和生产KF系列纺织助剂,这就是科恒股份的前身。万国江以技术入股,双方共投资200万元,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创新创业之路。仅一年多,KF系列纺织助剂最高峰时占到行业80%以上的市场。

“市场的机遇转瞬即逝,要把握住市场,必须时刻紧跟时代不断创新。”1997年,联星科恒助剂厂开始涉足稀土发光材料领域,先后成功研制的双峰蓝粉、耐高温红粉、全光谱荧光粉等产品成为国内首创产品。

2003年后,联星科恒的稀土荧光粉产销量在全球名列前茅,成为全国稀土荧光粉行业的领导者。2007年,联星科恒完成业务分离重组后,整体变更为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科恒股份挂牌上市。

2012年,意识到市场瞬息万变的万国江带领科恒股份转型到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2015年,新能源行业的兴起让万国江更加认准了新路。

2016年,万国江继续在锂离子电池装备领域下重注,以5亿元收购浩能科技100%股权,在现有业务基础上,拓展新能源、新材料自动化生产设备领域的业务,优化上市公司的业务结构,形成“设备+材料”的双龙头业务布局,进一步开拓公司的盈利模式。

今年,科恒股份宣布拟以11亿元收购誉辰自动化以及诚捷智能100%股权,进一步拓展锂离子电池设备制造行业的产业链条。

巨变历程

科技事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1956年,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江门的科技事业也迎来了更大进步与发展。这既体现在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上,也体现在侨乡对科技事业的重视与热情。一些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了生产能力;一批具有较高技术要求的轻、化工产品相继问世。

进入上世纪70年代,侨乡的厂企科研机构、市级专业科研机构的数量逐渐增多,科技队伍也进一步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后,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感召下,尤其后来江门贯彻落实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科技发展计划、科研攻关计划等,激发了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市科技事业迎来“春天”。

科恒的诞生与壮大,述说着“春天的故事”。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近年来,江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技事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科技创新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科技水平、科技投入、技术合同交易额、专利申请量增幅明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更是实现新突破。与此同时,政策环境、科技示范引领水平、科技金融融合水平、科技服务能力、科技合作交流水平等方面也实现显著提升。

这一组数据可以体现江门科技事业的发展步伐在加速:目前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排名全省第一,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我市高企数量实现突飞猛进,由2015年的196家增加到2017年的730家,2018年达到1240家,增速连续两年排珠三角第一。

展望未来

科技创新“引擎”助推高质量发展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节点城市,拥有较为完备的制造业基础、“承东启西”的交通区位、大规模连片开发的土地、良好温馨的营商环境等独特优势。展望未来,我市将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点燃科技创新“引擎”,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院士牌”“大科学装置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牌”是江门在未来要着重打好的“三张牌”:支持建设院士工作站、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并导入院士团队的科研成果、项目资源、人才资金等要素;以江门中微子实验站为依托,加强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对接,延伸大科学装置对我市产业发展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服务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主力军作用,强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

科技创新平台是加强前沿基础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基础工程和核心阵地。接下来,我市将以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为出发点,加强我市与省科学院及其下属各大科研机构的对接合作,积极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强化江门企业与省科学院各大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大力支持院企共建省科学院企业工作站,促进省科学院的创新资源向我市转移集聚。

与此同时,我市将着力抓好科技创新重点项目的发展,推动江门人才岛、中科创新广场等科技项目的动工和实施;进一步深化与港澳创新创业合作,加快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集聚区、澳葡青年创业园、粤港澳大湾区海外青年创业基地等双创平台建设;加强人才培育和载体建设,加快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建设,推进博士后“双创园”和江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加强“联络五邑”海外服务工作站建设,探索建设海外院士工作站、海外研究院等国际化创新平台。

(责任编辑:吴惠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