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文化馆新馆启用 翻开新的篇章

港口路有一座绿瓦白墙的建筑,在本世纪初,老年人喜爱在此阅览报纸;孩子们有的背着吉他,有的穿着舞蹈服,跟着家长来此参加艺术兴趣班;对于要考学的“学生哥”来说,这里有安静的自习室、丰富的藏书,是他们学习的首选圣地,这座建筑便是江门市文化城,江门市文化馆就藏身其中,许多文化艺术人才、作品在此孕育。9月16日,江门市文化馆位于五邑华侨广场的新馆启用,她带着市民沉甸甸的回忆与期待,在这翻开了新的篇章。

△漂亮的多功能厅。

△非遗展馆展出了江门市各级非遗和工艺美术作品。

△文化馆会面向全社会开展成人、未成年人公益培训班。

△非遗展馆展出的精美台山玉。

△看新闻视频 扫描二维码

△市文化馆新馆外景。周华东摄

迁址升级 老馆焕发新活力

江门市文化馆成立于1952年,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担负着辖区内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业余艺术团队及各市区文化馆文艺人才的辅导培训,组织开展送戏下乡进社区、军营,举办各类群众艺术培训和展览活动,搜集整理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及进行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保护等。以前,港口路一带是繁荣的市中心,文化馆坐落于此,见证了江门的发展变迁。“记得我十岁时,每周都得坐着5路车,来到这里上补习班,那会儿很多小孩儿在这打打闹闹地,可热闹了。”小雪是土生土长的江门人,文化城对她来说,就像一位陪伴她成长的伙伴,中高考、考证考级,她都会来这里做准备。“在图书馆学习累了,我就会来到隔壁文化馆,看看展览,放松放松。”但小雪也明显感受到了这里的变化,“自从五邑华侨广场建成后,来这的人是慢慢地少了。”

近年来江门城市中心逐渐北移,文化城也面临着活力削弱的问题。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江门市文化馆新馆改造被列为江门市政府重点工程“四馆整合顶目”之一,藉此提升江门文化的软实力和文化地位,塑造城市新形象。如今,江门市文化馆新馆落成,为江门的文化艺术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新馆实际使用面积1.3万平方米,设有文化剧场、多功能厅、舞蹈室、活动室、培训室等功能区,在延续现有建筑整体风貌的前提下,完美融合江门当地文化元素。“虽然文化馆地址迁移了,情感上不免感到惋惜,但我期待着,在新的地方,她会焕发新的活力和诞生更优秀的作品。”小雪说。

文化馆新馆分为五层,各楼层分别是艺术、非遗展厅、公益剧场和多功能厅,以及培训室和创作室等。江门市文化馆馆长蔡朝阳表示,新馆的落成,有利于扩大文化艺术在江门的影响力,“新馆的设备、环境各方面相比旧馆都有很大的改善提升,如此一来,我们的服务质量就能够得到提高,也能引进更多的文化服务项目。”蔡朝阳告诉记者,近一两年,江门五邑地区的文化馆建设逐渐形成了文化网,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挖掘文化人才,通过重点文化人才,带动群众参与进文化艺术中来,引导群众进行文化创作。

本土名家艺术品汇聚于此

江门这片土地、从来都是艺术的沃土。过去的时代,有诞生于江门的陈白沙、李铁夫、罗工柳、陈抱一等艺术名家,均以各自的艺术成就闪耀中国。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新馆展出的第一批艺术展品以“新时代·侨乡情”为主题,从近年来参加国家级、省级美术书法展览作者中精选出来,其中包括吴锐鸿、寇雁鸣、黄驱胜等本地优秀的、卓有成就的艺术家。

这些身处新时代的本土艺术家以新时代为背景,深入五邑侨乡采风、写生、摄影,积极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精研创作思路,巧思构图布局,用翰墨丹青、艺术摄影,通过画之韵、书之神、影之美,从不同视角、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创造出这些底蕴深厚的艺术之作,汇聚了江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表达了对江门建成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中国侨都的美好期许,传递了江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豪迈气概,展现和诠释了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国际化的开放江门。

在艺术作品展厅对面,便是非遗展馆,展出了江门市各级非遗和工艺美术作品,并设置了非遗传承人活态展示区,还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手尖上的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江门五邑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名人辈出,拥有十分丰富的岭南文化和侨乡文化资源。近年来,江门建立了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名录体系,一大批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抢救和保护。目前,江门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项、省级29项、市级58项,项目总数多达148项,处于广东省前列,其中工艺美术类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有35项,占比24%。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葵艺和白沙茅龙笔、荷塘纱龙等特色工艺品已经成为江门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传统家具、台山大江传统家具、恩平茶坑石雕刻技艺、东艺宫灯在继承传统工艺精髓的同时不断寻找新的发展土壤和空间,还有后起之秀台山玉等,让江门的传统工艺产业大放异彩。

文化馆新馆开馆当天,葵艺非遗传承人廖惠林现场在葵扇扇面烙画,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廖惠林告诉记者,该非遗展馆中,集中了多项非遗项目展品,更贴近群众,让他们对我市非遗项目有了更全面详细的了解,“以后很多非遗项目的制作流程都可以在这里展示,拉近文化与普通人的距离,这对非遗项目传承来说是一件好事。”廖惠林说。

把文化艺术带到群众中去

艺术不该束之高阁,江门市文化馆一直致力于把文化艺术带到群众中去,近年来,文化馆定期开展的艺术沙龙、艺术大讲堂、十分钟文化圈等文化品牌活动深得群众欢迎。

7月26日,江门市文化馆又一期公益培训班圆满结束,让许多欢声笑语留在了学员的记忆中。每逢春秋季、暑期,文化馆都会面向全社会,开展成人、未成年人公益培训班,囊括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十余个班别。新馆开馆当天,记者遇上了一个成人美术公益培训班正在上课,讲课老师细心耐心地讲解各种美术工具的用途,学员们也在认真地听着。据蔡朝阳介绍,每回文化馆有文化活动,群众想参加都得靠抢票。除了培训班,文化馆值得一提的活动,还有每周四晚的观摩交响乐团排练的文艺体验,和“十分钟文化圈”演出。“让群众一下子参与进交响乐演奏中显然不现实,但我们可以让他们从旁观摩,让他们近距离感受交响乐的魅力,在演奏间隙乐团成员们还会和群众交流心得,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对高雅艺术的鉴赏能力。”蔡朝阳说。

可能某一天,突然在东湖广场、中山公园,或者长堤河边,遇到一群表演者,二话不说跳起了舞,唱起了歌,不用惊讶,那是你遇上了“十分钟文化圈”,观摩交响乐排练可以培养群众的高雅艺术鉴赏能力,那么“十分钟文化圈”便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服务,真正将文化惠民落到实处。“一个音箱,一群表演者,一个空地,就可以开一场‘说来就来’的表演。”蔡朝阳介绍,这就如同“快闪”活动一样,自今年5月份2019年江门市“十分钟文化圈”文艺演出正式启动以来,江门市文化馆不断深化“十分钟文化圈”建设的内涵和外延,精心策划,认真组织,确保平均每月开展十场以上“快乐文艺小分队”惠民演出,受到社区群众的广泛好评:“散步十分钟,精彩一小时,快乐一整天!”

今年,江门市文化馆还承办了“同饮一江水”2019广东打工者歌唱大赛(江门赛区)、2019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少儿艺术)等大型活动。其中,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少儿艺术)是我省群众文化规格最高、规模最大、门类最全、影响最深远的少儿艺术活动。本届少儿艺术花会分为少儿艺术专场和少儿美术书法展览两项内容,江门市在艺术专场比赛中喜获2金2银5铜,在美术书法展览中勇夺一等奖5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3个。

参观指南

●地址:

导航至五邑华侨广场,场馆位于万达广场正对面。

公交线路:乘坐6、27、52路公交车至汇悦城站下车。

●开放时间:

上午8:30-11:00 下午14:30-17:30 晚上19:00-21:30(舞蹈、创作、培训室等功能室)

策划/叶桃 统筹/王平强 崔怡娟  文/图 凌雪敏 朱磊磊

(责任编辑:梁丽琴  实习生:梁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