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江海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奋力托举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彭章瑞到人才公寓探望慰问新教师。罗霈/摄

江门船厂改造留下记忆,装点城市。付师华/摄

城市阳台项目加快推进。郭永乐/摄

江门市中心医院江海分院。李雨溪/摄

众多市民来到釜山人行天桥打卡拍照。李雨溪/摄


数读

近三年来,高新区(江海区)民生优先发展力度不断加大,至2018年民生支出达11.92亿元,比2015年高13.94个百分点。

大手笔投入

教育事业更加全面优质

●全区教育支出从2016年的2.5亿元到今年即将突破4亿元大关;

●全区教师平均工资从2014年的8.3万元大幅提高到2018年的15.7万元,今年教师年均收入将接近19万元,增长近130%;

●投入2亿元率先建成景贤小学、五邑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江海区实验小学、天鹅湾小学4所义务教育“三二一”工程学校,新增6000多个优质公办学位;

●引进“985”“211”和“双一流”院校优秀毕业生;

●引进高层次教师224人,80多套公寓供其免费拎包入住。

高标准建设

城市品质提升让高新(江海)更靓

●年内投资46.29亿元建设71项提质工程,125个绿化美化亮化项目;

●长约20公里、纵深约1公里的城央绿廊现已累计投入6.8亿元,成功入选全省“万里碧道”试点项目;

●参照广深港一流场馆标准建设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162亩全国领先的高品质无动力儿童公园、18个公益性篮球场;

●建设釜山人行天桥、江海云道,贯通“两区四园”(釜山公园、白水带公园、儿童公园及体育公园);

●打造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滨水城市阳台;

●建设占地12万平方米的城央绿廊外滩湿地公园。


今年9月,高新区(江海区)黄金地段府西小区内,占地3万平方米的景贤小学迎来新学期,这是该区近两年新建的4所义务教育“三二一”工程学校之一,智慧化信息化课室、自动录播室等功能课室一应俱全,学校教师来自“985”“211”和“双一流”优秀院校。目前,景贤小学在全市已小有名气,学生数量比前一年翻了一番。

作为“一号书记工程”,高新区(江海区)大手笔投入,在区内最好的地段建设最优质的学校,2年内完成4所优质学校的建设,新增6000多个优质公办学位,还推动辖区中小学与全市优质品牌学校联合办学,让辖区青少年在“家门口”上名校。

补齐优质教育短板,是高新区(江海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群众幸福感的一个缩影。

高新区(江海区)还把20公里碧道修到群众“家门口”。高新区(江海区)城央绿廊项目长约20公里、纵深约1公里,计划用3年时间高标准打造一条集休闲运动、工业遗存、总部经济及观光于一体的绿色经济和城市河滨休闲景观带。作为该区提升城市品质的头号工程,城央绿廊已成功入选全省“万里碧道”试点项目,今年初4公里示范段高标准建成,向市民开放,每天迎客上万人次。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城市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商业配套,增进民生福祉,奋力托举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文/李雨溪


A 经营城市

打造宜业宜居优质软环境

平坦如砥、畅通靓丽的城市道路;流光溢彩、四通八达的城市立交;大气开放、彰显特色的城市出入口;花团锦簇、环境宜人的城市小区;淡妆浓抹、如诗如画的城市公园,还有正在开拓发展的产业新城、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精彩纷呈,美不胜收。

去年以来,高新区(江海区)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民生领域、交通基础设施等“五个对接”,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价值,并按照市委提出的“三区并进”区域协调发展思路,认真谋划江海版“三区并进”发展格局,城市品质提升示范区、产城人融合发展标杆区、都市农业生态发展区并驾齐驱,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宜业宜居优质软环境建设不断提速。

20公里城央绿廊 串联城市品质提升示范区

今年春节前夕,城央绿廊示范段全面完工,一亮相即惊艳全城。

沿着绿廊慢行系统缓步走去,四道(跑步道、骑行道、步行道和绿化道)不间断、无障碍贯通,两岸建筑映衬古韵风情,视线所及皆是美景;改造后的江南路建筑物外立面红黄相间,倒映在清澈的蓬江河中;釜山公园“大变身”,多个亲水平台引市民垂钓,大型观景平台下小瀑布长流不息;体育公园改造提质,18个篮球场免费开放,每日人流如织;一桥飞架南北,釜山人行天桥竣工,市民步行可直达“一河两岸四公园”(釜山公园、白水带公园、儿童公园及体育公园);华灯初上,由胜利桥至江门演艺中心,路灯、建筑轮廓灯依次亮起,水面岸堤熠熠生辉……

在城央绿廊旁工作的中沙社区党总支书记林小燕说:“城央绿廊的启用极受辖区居民欢迎,真正满足居民们的休闲娱乐需求,有些老人家早晚都要到绿廊走一走,高新区(江海区)的人气更旺了。”在市民们的热切期盼下,长约7公里的城央绿廊(二期)工程于今年6月全面启动,包括儿童公园、“四道”贯通、江海云道、水上人家公园、城市阳台和西江外滩项目在内的3段13个重要节点工程同时推进,将于明年春节前与全市人民见面。

全市性儿童公园占地162亩,选址在白水带公园周边,分A、B两区同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免费向市民开放,填补江门在大型主题儿童公园的空白,为城市居民提供文化体育运动和亲近大自然的游憩场所。

在目前已建成的跨江釜山人行天桥基础上,高新区(江海区)将新建釜山人行天桥二期工程,跨江海路,落地体育公园篮球场,再沿体育公园,架设空中走廊,延伸至儿童公园B区。据悉,该项目将于明年春节前和儿童公园一并投入使用。项目从釜山人行天桥蓬江区那端开始,跨江门河,沿儿童公园A区,绕体育公园,达儿童公园B区,全长约2公里,连接“一河两岸四公园”,将进一步推进高新区(江海区)20公里城央绿廊纵深覆盖。

沿城央绿廊示范段往东延伸到江门大桥底,全长约1.5公里的演艺中心至天骄半岛段“四道贯通”工程正在推进,届时一条双向四车道的城市主干道随之贯通,困扰市民多年的城市“断头路”将打通。此外,该工程还将打造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滨水城市阳台,为老百姓创造更多优质公共空间和亲水景观平台,最大程度亲近山水。据江海区住建局透露,国庆前该路段将实现主线通车,年底前全部工程将投入使用。

同样将于国庆前亮相的还有城央绿廊外滩湿地公园项目,该项目从外运码头延伸至港澳码头,全长2.8公里,占地12万平方米,首期将启动长约1公里的外运码头至外海大桥段工程,完善堤岸附近配套设施,增植补种改造滩涂湿地,营造生态湿地植物园。目前,湿地公园已基本完工,五彩斑斓的堤岸、巨型沙池、“四季花海”生态景观带及其优美的自然滨江风光让其未开先火,每到傍晚大批市民及野生白鹭就来此“抢先体验”。

此外,在高新区(江海区)的城市品质提升示范区规划中,麻园特色小镇规划吸引眼球。据江海区规划部门透露,麻园特色小镇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拟打造以白水带公园为核心的“一心两带四板块”(一心:行政、文化、医养等公共服务中心,两带:麻园路活力带、环山路休闲带,四板块:公园休闲板块、时尚商业板块、创新居住板块、山前生活板块),近期将重点打通该区域内的骨干路网,建设白水带南边的环山步道、登山栈道、主题公园、花海世界和特色美食街,改造提升沿街建筑立面。


产城人融合发展

江海CBD崛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到高新区(江海区)置业,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看到了该区在多方面的发力、蜕变。经济方面,多项主要指标增幅排名全市前列,产业项目更优质,区域活力逐步显现;商业氛围方面,以城轨江门东站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逐步崛起,13万平方米大型商业综合体江海广场于近期开门迎客,与中环广场形成互动,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

本着“经营城市”的理念,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按照“开发一片、成熟一片、成型一片”的思路,有序地推进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打造从五邑路以南到会港大道以北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标杆区,中央商务区、江门高新产业新城是其两大抓手。

其中,中央商务区约4平方公里,将以城轨江门东站为中心,重点布局星级酒店、金融、商贸、文教、餐饮等城市配套,加快促进总部经济、高端商业、楼宇经济和智慧产业集聚发展,倾力打造江海的CBD。目前,中央商务区备受市场热捧,各大商业集团纷纷落户,多个高品质商住小区已建成或即将建成,商品房销售火爆。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区(江海区)将对标国内外一流水平,以空中走廊的形式,把江门东站周边多个商业体有机连接、贯通起来,打造特色商业连廊。在高新创智城的1号楼,一座现代化金融大厦即将建成,将引入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泛金融企业,满足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建设需要。

另一大抓手产业新城中,国机鑫辉、利和兴等投资1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纷纷落户,今年还将建设电子信息产业港和景观轴。此外,路网、公园、学校、商住区等逐步完善,产业新城深受市民喜爱,特别是龙溪湖公园,已成为了市民休闲打卡的网红点。

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还不断构建大交通格局,拉伸城市框架。通过规划和行动计划,我们可以看到高新区(江海区)未来美丽的交通图景:内部,五邑路、会港大道、南山路、连海路等城市路网建设有序推进,“十纵十横”路网进一步完善;外部,未来随着深茂铁路东段,中江高速、中开高速、深中通道以及广佛江珠城轨等逐步开通,位于这些联通四面八方主干线重要节点和桥头堡位置的高新区(江海区),有望实现两小时内畅达珠三角任何一个城市(包括港澳地区)。可以预见,未来,高新区(江海区)产城人融合之路将走得更加从容、有力。


高标准打造文体新地标

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

上个月,江海区博物馆正式启用,成为了打造保护传承本土文化的新载体。江海区博物馆是高新区(江海区)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年”的成果之一。根据计划,年内,高新区(江海区)还将大手笔规划、高标准推进体育公园、儿童公园及“两馆一中心”(图书馆、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并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

根据辖区青少年的需求,高新区(江海区)不断开辟儿童活动场地,完善青少年活动设施,满足青少年更高品位的文化需求。在“两馆一中心”规划建设中,高新区(江海区)参照广深港一流场馆的标准,在中央商务区拿出黄金地块,力争打造集青少年阅读、科普、文体活动、免费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公益性综合体。

其中,图书馆将按照一级标准建设,为市民打造全天候免费开放的新型阅读空间。场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90%以上的面积设置为阅览区、儿童区、馆藏区、24小时图书馆等,规划超过300个阅览座位,营造家一样温馨的城市书房,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读者不受时间限制,实现图书便捷阅览和借还。

科学馆将设儿童天地、创新空间、实验与发现、绿色家园等4个主题展馆和1个特色展区。展馆将特别注重互动性、趣味性,让观众动手参与体验各种有趣的经典物理现象,通过简单的操作使参与者亲身体验和学习理解有关科学原理。

青少年活动中心致力于打造成为高新区(江海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公益性青少年校外教育场馆,将建设舞蹈空间、音乐空间、青少年美术基地、文化拓展空间、运动健身馆和开放式表演交流中心。“两馆一中心”项目负责人杨惠藩表示,目前,“两馆一中心”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主体工程将于年内完工。

今年春节前,高新区(江海区)在白水带体育公园建设的18个标准篮球场正式投入使用,因场地、配套设施一流,全天免费开放,迅速赢得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球场周边配套公厕可热水淋浴,更被广大网友称为“最贴心”球场。今年,该区将在此基础上,对体育公园的网球场、足球场、停车场、服务中心大楼和周边的绿化进行全面改造提升。

此外,以推进城央绿廊建设为契机,高新区(江海区)还对接社会资本,规划在升级改造船厂遗址单体的基础上,引入文创类商业元素,力争在船厂遗址上打造出受市民喜欢的江海“文化地标”。


B 温暖民心

实现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高新区(江海区)百姓的获得感从何而来?近三年来,高新区(江海区)民生优先发展力度不断加大,至2018年民生支出达11.92亿元,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62.95%,比2015年高13.94个百分点,“十项民生实事”有效落实,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进一步成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发展优质教育 打造“学在江海”金名片

全市第一个智慧化信息化课室,全市第一个无人自助借阅书吧,全区第一个自动录播室、电子书包班……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教育投入大幅增长,教育亮点工作频现。

从教育支出上来看,高新区(江海区)教育支出从2014年的2.5亿元到今年即将突破4亿元大关,增长率远远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和支出的增长率。其中,该区投入2亿元在最好的地段率先建成景贤小学、五邑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江海区实验小学、天鹅湾小学等4所义务教育“三二一”工程学校,新增6000多个优质公办学位,并配置了一批全市一流水平的设备设施。高新区(江海区)对全区90%的学校进行了改造或扩建,新建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让学生们在家门口上好学、读好书。

根据区教育部门统计,高新区(江海区)教师平均工资已从2014年的8.3万元大幅提高到2018年的15.7万元,将近翻了一番。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在全区教育大会上表示,今年,在职教师的人均收入将再提高3万多元,年均收入接近19万元,更加有效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还直面优质教育短板,通过“名校带新校”的模式,打造示范性、标杆性优质品牌学校。借助五邑大学、江门幼专、江门一中、景贤学校等优质教育品牌,合作共建中小学6所、幼儿园3家,打造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链条优质教育体系,全区品牌学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发展阶段。其中,景贤小学已成为全市一流的学校,五邑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第一附属小学正式挂牌成立,江海教育品牌在全市初步打响,获得市民认可,周边许多市民为了把孩子送到高新区(江海区)读书,选择在这里置业。

高新区(江海区)坚持“人才强区”“人才兴教”战略,突出培、引结合。培育方面,实施强师工程,每年组织教师3000人次参加各类培训。引进方面,从2017年开始,共引进“985”“211”“双一流”院校优秀毕业生及副高以上职称等高层次教师224人,其中研究生60人,全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为了让优秀教师们有更好的待遇、更高的荣誉、更大的发展空间,高新区(江海区)还设立教育基金,重奖在教学上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并安排80多套公寓给新入职的优秀教师免费入住,现在已经有120多位老师入住了高新区人才公寓,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此外,高新区(江海区)校园管理更人性化,新建的学校配套有学生食堂、宿舍,解决学生午休和接送问题。学生家长也参与到学校教育及后勤管理中,每个班每个星期都会随机选出一名家长代表进课室、进饭堂、进寝室、进操场,开展监督、建言献策和满意度测评。

接下来,高新区(江海区)将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打造“学在江海”金名片,让高新区(江海区)成为全市英才向往之地。彭章瑞表示,要通过“两借”实现目标:一是借船出海,补齐优质教育短板,创建品牌学校,让辖区青少年在“家门口”上名校;二是借势破题,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创新激励机制,让名师在身边。

未来,高新区(江海区)将继续深化与江门幼专全面合作,打造以五邑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第一附属小学和景贤小学等学校为龙头的教育第一梯队,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教育强区;进一步化解优质学位供需矛盾,争取2020年省一级幼儿园达到4所,加快建成江门一中附中、附小和景贤初中等优质学校,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大“985”“211”“双一流”院校优秀毕业生的招引力度;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养“领雁工程”;创新留住人才举措和教师激励机制,让教师有尊严、有地位、有待遇。


社会保障“兜底”

民生幸福“有底”

随着政策的利好发展,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做好加减法,每年上调企业职工养老金,同时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执行降低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全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落实有力,累计31条村4.5万人纳入全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范围,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

高新区(江海区)还通过政府购买助残服务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成功创建全国第二批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今年,依托社会力量,高新区(江海区)开设“心灵餐厅”,为残疾人提供培训,帮助其走上工作岗位,餐厅也成为全市首家帮助残疾人实现从社区康园服务中心走向社会就业岗位的辅助就业中心。

精准扶贫方面,高新区(江海区)159户共544名贫困户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保障户11户31人已全部实施低保兜底政策,100%完成三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粤桂扶贫协作成效扎实显著,助力大新县脱贫摘帽。对口恩平市“三级结对挂钩扶贫”有序推进。

接下来,高新区(江海区)将继续大力推进医保城乡一体化改革,提高低保户、孤儿、残疾人补助标准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落实各类惠民保障及助残政策措施,提升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水平。持续推进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改革试点各项工作,深入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巩固大新县“脱贫摘帽”成果。


提升医疗服务

建设健康江海

围绕建设健康江海的目标,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进一步深化改革,持续加大投入,大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

为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使群众就近享有优质医疗卫生服务,高新区(江海区)根据自身定位和医疗资源分布特点,分别与江门市中心医院、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正式签订全面合作建设江海区人民医院、江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协议。由区级和市直医院组建紧密型医联体,构建覆盖市区街村(社区)四级的“1+1+N+N”的具有高新区(江海区)特色的医联体模式。

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进过程中,高新区(江海区)致力做到“全托管”“六统一”,两家市三甲医院发挥医联体内大型公立医院“龙头”作用,将优质人力、技术资源下沉到高新区(江海区),该区两家医院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进一步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积极带动高新区(江海区)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更好地为群众提供连续性、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据悉,在坚持“全托管”“六统一”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高新区(江海区)还专项安排了1500万元的资金支持区人民医院健康中心业务用房改建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服务环境修缮,大力推进专科共建,有效打通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区内两家分院共与市里两家总院建立了14个专科联盟,其中,区人民医院成为市中心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的首家联网医院。同时,医联体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已经建立,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逐步构建。

下一步,高新区(江海区)将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基础建设,充分利用市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促进医联体在管理上、服务能力建设上进一步融合,共同推进高新区(江海区)医疗卫生事业跨跃式发展。

(作者:李雨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