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红色初心 追寻革命足迹!记者带你走红色线路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傅雅蓉 见习记者 皇智尧

西江旁的周郡码头,周恩来总理曾在此驻足,留下了对当地人民真诚的关怀;陈垣故居内,尘封已久的桌椅勾起了历史的记忆;三堡村内一棵古老的大榕树旁,一座矗立的纪念碑上记载着当地浴血奋战的革命故事;一片片稻田旁,著名的红色松岭村曾作为地下联络站架起革命先辈们沟通互助的桥梁……为了更深更实地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唱响红色主旋律,传承红色基因,近日,市委主题教育办、市委党史研究室推出了一组江门红色线路并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不忘红色初心 追寻革命足迹”教育活动。其中,第一条红色线路就是由棠下镇的周郡码头纪念公园、陈垣故居、三堡革命烈士纪念碑和杜阮镇松岭村等4个景点组成。

近日,记者逐一走访第一条红色线路中的4个景点,追寻革命先贤足迹,参观体验这条红色线路,了解背后的红色历史文化和内涵。

周郡码头纪念公园

追寻伟人足迹 重温历史记忆

61年前,周恩来总理一行人乘船来到周郡码头,开始了深入的视察。周总理不辞辛苦,深入田头、农会、学校与干部和群众亲切交谈,了解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周郡码头是周总理1958年视察江门的登岸点和视察点,也是蓬江区的宝贵红色遗址,顺着台阶而下,直映眼帘的是一座名为“来到周郡”的雕塑。

周郡码头纪念公园是为了纪念周总理视察周郡而修建的,公园在当年的码头原址上修建,除了雕塑,还有广场、凉亭、牌坊、栈道、栈桥等建筑,以及展示周总理视察的图片长廊。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图片长廊,能够勾起人们对那段历史的回忆。”周郡村第四村党支部的谢嘉荣在今年7月1日来到这里参加主题党日活动时表示:“通过这样的红色教育,不仅能让老一辈人更加坚定心中的信仰,也能让年轻一辈受到洗礼,时刻谨记不忘初心,经营好现在,开拓更美好的未来。”

周郡码头纪念公园是江门市党员教育基地和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江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各单位党员都来到周郡码头纪念公园和周郡小学周恩来总理纪念陈列室举行“不忘初心、寻找总理足迹、重温入党誓词”等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纪念陈列室内展示着“周总理伟大光辉的一生”“勤劳朴素的周总理”“周总理在周郡”“周总理来到了周郡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周郡”五部分内容。

如今的周郡码头纪念公园已成为党员干部受教育的好场所和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陈垣故居

斑驳照片组成珍贵历史画卷

“师范传承学问,国贤历数春秋。”走进位于棠下镇的陈垣故居,一幅醒目的对联映入眼帘,这正是对陈垣先生一生教育经历最好的注脚。

在蓬江区棠下镇石头村,陈垣故居是这里最著名的古建筑,又被称为陈宁远堂三宅。这里曾见证陈垣的诞生与成长,记录下一个个宝贵的瞬间。如今,这幢建筑已成为我市党员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后人凭吊先贤的旅游胜地。

故居为砖木石结构民居,一厅四房两廊,建筑面积141.8平方米。“每年的6月到年底,都会有不少单位组织人员过来参观学习。”据棠下镇文化站站长蒙胜福介绍,陈垣故居于2002年开放,位于旁侧的陈垣纪念馆在2010年完成建设,2016年陈垣故居被中共江门市委组织部公布为江门市党员教育基地,已有不少党员和游客“踏足”这片生长国学大师的土地。

推开黑色的木栏门,一张毛泽东与陈垣在怀仁堂国宴上的黑白照片伫立纪念馆中央,四周的灰色墙上,钉挂着陈垣生平历史照片和相关文字资料,顺着一张张斑驳的照片,组成了彰显陈垣一生“赤诚报国”“坚守气节”“高龄入党”的珍贵历史画卷。

陈垣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阅读与“共产主义思想”有关的著作,当时他已是70多岁的老人,但他还是克服困难,认真阅读、学习。很快,陈垣接受了这种新思想,并在79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陈老非常博学,是一位让我们敬佩的学者,他专心做学问的精神很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去学习。”今年9月和朋友来参观陈垣故居的黄静感触颇深,让他最有触动的是在那个年代陈垣对精神上的追求。

“陈垣故居和陈垣纪念馆是我们镇最重要的红色资源之一。”蒙胜福告诉记者,接下来,棠下镇将与相关部门合作挖掘陈垣的入党经历以及陈垣晚年思想上发生的变化,“这对党员甚至群众来说都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此外,陈垣故居红色资源建设的下一步提升计划也正在规划中,将打造与陈垣相关的配套展馆,丰富红色教育资源。

三堡革命烈士纪念碑

依托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三堡村位于蓬江区棠下镇西面,抗战时期,中共组织曾在三堡村开辟和建立交通联络站,并在三堡大井头组织成立了新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第三中队,掩护中区纵队进入棠下和鹤山,开辟游击区。

在三堡村这片红土地上,革命前辈和革命先烈不畏牺牲、攻坚克难,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个精神高地,树立了一座座红色丰碑。为了纪念这些可敬可爱的革命先烈,三堡革命烈士纪念碑应运而生。

顺着金黄落叶的轨迹,抬头望去,一座威严高耸的纪念碑矗立眼前,碑文上记载着三堡儿女英勇抗敌的革命事迹,梁礼康、梁桥丁、梁惠容、梁健文、梁海棠5位三堡村烈士的名字也被永远地刻在碑上,印在所有村民心里。

“每个月都会有许多单位组织党员来这里缅怀先烈,随后在门口的大榕树下聆听老党员讲述三堡村的红色历史。”棠下镇组织人事办工作人员陈淑玲向记者介绍,三堡烈士纪念碑于1977年修建,2006年为纪念三堡村光荣牺牲的5位烈士,蓬江区政府和棠下镇三堡村民委员会又重修烈士纪念碑,并修建起了革命烈士陵园。

今年9月,前来三堡村参加党建活动的滨江社区党员陈剑华表示,在三堡村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听党课很有感触。“5位烈士都很年轻,他们为国家英勇献身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去学习、领悟。在大榕树下,我们听着三堡村老党员讲述红色革命历史故事的时候,大家都无不为之动容,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如今,为了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棠下镇政府对烈士陵园周边的围墙增加了手绘画,对纪念碑场地布局及绿化进行了完善升级,并增添抗日浮雕。现在的三堡村烈士陵园已经成为蓬江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寻找一些健在的有革命斗争经历的老党员,让老人们为党员们讲讲红色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陈淑玲说。

松岭村

红色土壤里开出党建之花

松岭村是杜阮镇的革命老区,有着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民风纯朴。1939年至1949年期间,当时中共地下党工作者以松岭村祠堂为革命联络站,领导群众开展抗日运动,也为解放粤中地区作出很大的贡献。

“1939年,中共组织委派地下党员来到松岭开展地下工作。一边开办‘妇女识字班’、夜校,宣传抗日救亡;一边建设红色交通站,为党和部队输送物资情报。”退休后的村干部黄煜棠,最近正忙着梳理松岭村的红色历史资料,讲述红色历史可谓“信手拈来”。

作为有着深厚革命历史积淀的红色村,松岭的革命故事一直在家家户户中流传,恰恰是这些不厌其烦的故事讲述,滋养了代代松岭人的精神土壤,让党建之花在润土中盛放。

2018年,为响应“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松岭村创新推出“红色+四好农村路”,将松岭村“抗战交通”和“民生交通”的意蕴相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党建品牌,实现以党建引领建好农村道路。

今年,松岭村继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推出“老党员讲党史”活动,将红色文化与基层党建深度结合。除此以外,复原“识字班”也是今年一项重要工作,其场地将用来做语言培训班、文艺基地以及基层党校,承载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如今,每隔一段时间,松岭村的历史展览室总会有讲述声响起,或是欢声笑语或是激昂陈词,故事的传播推动着文化发展进程,基层党建在历史传承中更加稳固。“我们希望通过不断讲述红色历史故事,影响新一代的村民,信任党、支持党,向党靠拢,提升大家的凝聚力。”蓬江区杜阮镇松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东宁说。

扫描二维码 看新闻视频

(责任编辑: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