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第六条红色教育线路出炉!

□文/傅雅蓉 钟霖湘 图/傅雅蓉 唐达

林基路事迹展览馆内,一幅幅记录林基路革命历程的照片向世人展示着林基路赤诚的革命情怀;横江村一众洋楼外墙上的弹痕,正是村民爱国爱乡、英勇抗日的证明;展示于台山银信博物馆内的一封封银信代表着深植在每位华侨心中的爱国之“魂”。

台山是著名侨乡,也是著名文化之乡,更是一块有着红色基因的热土。第六条红色教育线路就选择了位于台山都斛镇的林基路故居、林基路纪念公园、林基路事迹展览馆,斗山镇的横江村、浮月村,以及端芬镇的滨海松苑、海口埠。 

林基路故居、林基路纪念公园、林基路事迹展览馆:

弘扬革命精神

台山市都斛镇大纲村是“红色村”,革命烈士林基路出生于此。林基路事迹展览馆建于“荣参书室”原址,与林基路纪念公园、林基路故居共同组成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今年6月24日,完成升级改造的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正式开门迎客。

走进林基路事迹展览馆,墙上一幅幅记录林基路革命历程的照片不仅展现历史画面,也彰显了林基路一片赤诚的革命情怀。都斛镇组织办组织员彭芙告诉记者,该展览以时间为序,第一部分介绍林基路年少有志、走向革命的初衷;第二部分展示林基路留学东京、作为先锋参与革命的故事;第三部分以林基路在新疆的工作为主题,介绍了他勤政为民的事迹;第四部分讲述了林基路不幸被捕,在监狱里继续开展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在27岁时惨遭杀害的过程。

位于365省道边的林基路纪念公园是2007年建成的,也是江门市党员教育基地、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之一。“这两年,为了丰富基地内涵,我们着手对林基路曾经就读的‘荣参书室’和他的故居进行升级改造。”都斛镇党委副书记刘俊华说。

近期修复完成的林基路故居现已对外开放。修缮后的故居建筑增设了客厅、卧室、厨房等,结合旧式家具还原当地同年代民居的旧貌与风格。都斛镇党委还致力于挖掘有关林基路的革命故事。“林基路出生在大纲村一个殷实家庭,因父亲是本地有名的律师,所以常常被大家戏称‘公子’。对于这个称呼,他不反对,认为:公子,公子,公众之子,何乐不为!我们认为,林基路对于‘公子’的解读正是他理想信念的写照,那就是忠于人民、献身革命。”刘俊华认为,这才是红色教育基地升级改造中最应该做的事。

横江村、浮月村:

用好用活红色元素

台山市斗山镇横江村是革命老区,也是江门五邑华侨文化的一个缩影,村内建筑众多,风格别致。20多幢洋楼分布在各个角落,风采依旧、矗立乡土。

1941年9月20日,日军800多人进犯三夹海口,国民党广东省保安七团驻守斗山河三夹海口部队在排长苏立辉的率领下英勇抗击日军,毙伤日军30多人,但由于敌众我寡,全排官兵壮烈牺牲。横江村党总支书记黄伟明介绍,当时还有一小部分日军进入了横江村,爱国爱乡的横江村民勇敢抗击敌军,分别以村里的洋楼为掩体与日军交战。如今,在横江村,还有不少洋楼外墙上仍保留有着当时的弹痕。此外,横江村人、版画家黄新波,在抗战时期,用版画积极宣传抗战。

近年来,横江村深挖红色资源,计划打造一批红色教育基地。“现在每周都要接待好几批来自各地的游客,红色资源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珍惜且传承好,将红色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黄伟明说。

台山市斗山镇浮月村内,有一座著名的“中山阁”,是楼主陈国麟为纪念父亲陈栋华与孙中山早年在美国有过一段革命情谊而修建的。据介绍,陈栋华在美创业有成,且在当地华人中颇有声望。当时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时常在国外向华侨宣传革命,陈国麟虽年轻,但也时常跟随父亲会晤孙中山,聆听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思想进步很快,并协助父亲发动亲人捐资支持孙中山进行革命。孙中山也曾到他家餐馆做客,与父子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23年,陈国麟回国后,秉承父志,为纪念孙中山建造了一幢四层的中西结合的庭院式别墅洋楼,并取名“中山阁”。

滨海松苑、海口埠:

秉承华侨赤子情怀

1912年12月17日,台山华侨李务明在从美国写给远在家乡的妻子林氏的银信中写到:“前总统孙中山先生命吾往各埠提倡国民捐。”1912年5月2日,台山华侨袁叶盛在给国内弟弟袁叶丽的信中写到:“适接贤弟来函,为国效力,剿灭满奴,亦本当之责任。” ……这一封封承载着海外华侨赤子情怀的银信,如今都展示在位于端芬镇海口埠的台山银信博物馆内。

海口埠被誉为“广府人出洋第一港”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这里曾经是台山乃至五邑人飘洋出海的出发地。银信是体现江门五邑华侨文化最独特的历史印记和符号。台山银信博物馆生动详细地记载了这段历史。仔细阅读银信博物馆内的众多展品,可以感受昔日海口埠的忙碌,体会当年华侨出洋谋生的艰辛。其中,“复兴之梦”版块的展品资料展示了众多五邑华侨为革命捐款的收据,以及华侨鼓励家人参与抗战的书信。

近代以来,许多五邑海外华侨在国家民族命运危急存亡关头,挺身而出,慷慨解囊,鼎力支持并踊跃参与祖国的革命事业,涌现出司徒美堂、邝炳舜等一大批仗义疏财、支持革命的英雄人物。新中国成立后,许多海外华侨、归侨和侨眷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捐资捐物,投资工商企业,支援国家建设,彰显了浓厚爱国赤子情怀。

端芬镇的另一个红色景点是位于大隆洞革命老区隆文圩的滨海松苑。1944年3月,中山八区抗日游击大队奉命以“泰山大队”为代号,进入新(会)台(山)交界地区。1944年9月,泰山大队即抽调直属队和一个主力中队80多人,对外公开宣布组成为“台山县三区抗日联防大队”,在台山建立游击根据地,1945年2月底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四团。在解放战争时期,这支队伍几经变更番号,不断成长壮大,最后发展成为具有1500多名指战员的革命武装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滨海总队。

滨海总队纪念馆就设在隆文圩的滨海松苑内。滨海松苑是1996年为了纪念滨海总队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斗争而建造的,主要由纪念馆、纪念碑和纪念亭三部分所组成。纪念馆首层是滨海总队武装斗争史展览室,二层是图书室、阅览室。如今,每年都有党员到这里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责任编辑: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