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鳌镇红卫村,体验小岛风情

扫描二维码 看相关视频

△岛上自然生态环境优美。

△体验渔民的捕鱼生活。

△“五邑最美古木棉”是不容错过的风景。

新会区大鳌镇原先四面环水,如今大鳌特大桥一桥飞架,早已天堑变通途,出入大鳌变得非常便捷,然而,大鳌还有一个小岛叫红卫村,也是四面环水,至今还需要渡船才能进出,可能是这个原因,岛上还保存着自然生态环境,如一幅珠三角田园风光画卷。

轻轻摇荡的渔船,人来人往的码头,简朴宁静的乡村,笑容可掬的老人,乐观勤劳的村民,还有悠然抽着水烟的女人……近日,记者走进红卫村,感受这里的独特风情。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谭国基

A 老夫妻靠捕鱼过日子

从江门市区开车约40分钟便到了大鳌镇红卫村码头,码头熙熙攘攘,大多是骑着摩托车上岛或离岛的村民。要到红卫村,就要从这里乘渡船才能上岛,记者把车停在码头只身上船,船费是一人一元,也很是划算。

上岛后走出了码头,不远处一对老夫妻正扛着两把船桨准备出海打鱼,征得他们同意,记者踏上摇摇晃晃的小渔船,体验渔民的捕鱼生活。

这对老夫妻一直生活在岛上,男的叫梁呀,女的叫霍六妹,两人今年都72岁了。路上,梁呀告诉记者,夫妻两人一直以捕鱼为生,两个女儿结婚后都离开小岛出外工作,留在岛内的儿子也成家立业分开住,如今只剩下两位老人,但两位老人仍坚持每天出海捕鱼。他们见证了红卫村的变迁,从贫穷中走过来,对于目前的生活现状感到知足。

“西江河水急,每天涨潮海水倒流和河水形成平流时是最佳捕鱼时间,每天平流就只有一个小时左右。”梁呀说。鱼船驶出江面,梁呀负责撒网,霍六妹负责划船。“我们平时捕鱼虾过日子,不算很辛苦。”梁呀说。

记者发现,他们是一对非常合拍的夫妻,在捕鱼过程中配合默契,两人都性格开朗,喜欢开玩笑,因此他们的渔船总是载满欢乐。

B 每户人家的后花园都是一道风景线

在水上漂泊了大半天,捕获的鱼虾卖了近500元,梁呀对今天的收获很满意。回到家里,梁呀最大的享受就是抽几口水烟,霍六妹本来也抽水烟的,因为几年前得了一场大病就把烟戒了。女人抽水烟曾经是红卫村的一种普遍现象。以前,岛上大部分的女人都抽水烟,如今,年轻妇女几乎没人抽水烟了,还在抽水烟的都是老年妇女。

红卫村不大,只有百多户人口,大部分的土地已经让村民改建成鱼塘,鱼塘上覆盖的塑料薄膜连成一片,薄膜下就是养虾或养蟹。记者漫步红卫村,这里的老屋已经很旧了,旧到老树的藤蔓攀爬上了斑驳的墙,旧到房屋已经忘了自己最初的颜色。

但是,红卫村环境非常优美和干净,岛上村民的生活很是悠闲。每户人家的后花园,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种着不同种类的花卉和蔬果,一派水乡田园气象。沿着村道往前走,看到一棵花开正艳的勒杜鹃,据说已经有30年了,它整整盘踞了半间屋子,而且已经成为网红,不少游人都来这儿拍摄它。

再往前走,前面就是村里唯一的学校——红卫小学,不过,学生都迁到镇上读书,朗朗读书声不再,令人感到唏嘘和惆怅。村干部梁敏娟对记者说,红卫村过去即使学生最多时,也都是隔年招生,整所学校只有三个年级三个班。

C “五邑最美古木棉”受摄影发烧友追捧

红卫村那一株“五邑最美古木棉”是不容错过的风景。一路走走停停,10分钟的路程硬是被记者花了半个小时,才到达古木棉坐落的地方。这棵古木棉长势独特,探身江边,临江一侧的枝条自然垂直,末端的树枝稍稍上翘,构成一个立体的画面,据说就是这个天生造型吸引了一班摄影发烧友追捧了几十年,为它的光影而倾倒。

据梁敏娟介绍,近年来,这棵木棉树每逢开花时节,都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观赏和拍摄,最高峰日登岛过万人次。在木棉垂枝的位置,摄影发烧友或聘请渔夫摇船抛网,或晨昏慢门光影,总之追求极致意境。

岛上吸引人的还有古朴优美的自然风光,大鳌镇唯一的小山丘就在此木棉树旁,这座小山丘名叫“石山”,石山下的寺庙是村民祈福的地方,逢年过节,村民就到这里祈求风调雨顺。拾级而上登龙山亭,可观三江汇流,独览水天一色。

岛上因古木棉应运而生的有红棉渔村、宝之岛农庄、源哥美食三家专门出品西江河鲜的农家乐,点几道当季河鲜,如黄沙蚬、河虾、黄鱼等等,再来一道时蔬,就够三五好友美美吃一顿,聊聊天,吹吹风,望望来来去去的船舶,一天也可以这样过得休闲自在。

离开红卫村,伫立在渡船的船舷,静静地想这片纯朴肥沃的土地,既有古木棉的故事,又有桑基良田,还有梁呀、霍六妹、梁敏娟等热情好客的村民,倘若有远景规划和长远发展眼光,红卫村今后将会带来无限的旅游商机。

美丽的红卫村,待来年木棉花开时,定会再次踏上这片纯朴的土地。

(责任编辑:吴惠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