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有“新路” 创业有“保障”

□文/江门日报记者 傅雅蓉

吴艳琼是江门市傻大姐家政公司的一名高级月嫂,入行近2年的她,最近又回到江门市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的中家职业培训学校参加高级回炉课程的培训。“这次学习的主要是小儿推拿、早教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学会这些课程,我的技能又多了几项,收入也会增加不少。”吴艳琼兴奋地告诉记者。

事实上,类似的高级课程价格不菲,吴艳琼之所以愿意继续“深造”,主要是因为政府给予补贴。“我只需要支付几百元的学费,剩下的都由政府替我们出,超值!”吴艳琼说。

高级课程有自费部分,初级入门课程则是完全免费的。参加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甚至可以获得补贴。家住蓬江区的市民余淑华就是受惠者之一,今年2月,她参加了市人社局组织的育婴员职业技能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7月份就领到了1600元的技能培训补贴。

就业惠民生、创业促发展。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团市委等多个部门单位推出多项举措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包括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就业培训机制、鼓励就业人员提升学历等。

降费惠企

前10月全市社保费降费逾7亿元

今年上半年,我市启动对受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影响的企业开展认定工作,经认定后的企业可申请享受相关政策支持和专项服务,包括失业保险费的返还、特别培训补助等。“认定要求是不是很严格?”“返还的失业保险费能够及时到账吗?”“会不会有一系列繁琐的程序?”接到通知后,许多企业都曾有过这样的担忧和疑问,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林焕柳就是其中之一。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林焕柳匆匆准备了材料进行提交申请。“令人惊喜的是,今年6月,我们就被认定为受影响企业,之后没过多久,我们就收到了约800万元的失业保险费返还,这足够给我们所有企业员工交上4个月的社保费用了,这对企业来说真是‘雪中送炭’。”林焕柳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我市减税降费“红包”一个接一个,直击当前市场主体的痛点和难点。

除了对受影响企业进行失业保险费返还,我市还在继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维持失业保险费率1%。同时,阶段性调整失业保险浮动费率实施办法,从2019年10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底,用人单位每年所执行的费率调整为0.32%、0.48%、0.8%三个档次。

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方面,严格执行省规定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用人单位缴费比例保持为13%。

工伤保险方面,执行阶段性下调工伤保险费率,2019年1月至4月,在执行工伤保险八类行业基准费率和浮动费率政策的基础上,各参保单位工伤保险费率统一阶段性下调20%。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我市各参保单位工伤保险费率在行业基准费率和浮动费率政策的基础上,统一阶段性下调50%。

经统计,2019年1—10月,累计为全市企业和职工减少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合计76636.89万元。

此外,我市还印发了《转发关于调整完善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政策规范失业人员申领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发放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截至目前,已为符合条件的151名职工发放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19.38万元。

技能扶贫

基层职工参加培训提升技能可获补贴

陈仕华是土生土长的江门人,多年来一直做些家纺类的小生意。“这几年市场不好做,尤其是个体户,不知名的产品很少有客户选择。”陈仕华告诉记者,去年,他关掉经营了十几年的店铺,对于接下来要做什么,心里很没底。

就在陈仕华愁眉不展之际,偶然间他了解到江门正在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不仅能学会一技之长,还能拿到补贴。下定决心后,陈仕华立刻报名,参加了一期广式点心制作专项职业班。“每周上2天课,连续上了3周,学习了近10种面点制作方法,还拿到了800元技能提升补贴。”对陈仕华来说,虽然只有短短几天的学习经历,却为他今后的就业创业之路打下了基础。“我最近看中了小区门口的一个门面,打算租下来开个早餐店,我想,生意应该不错。”谈起未来的计划,陈仕华满心憧憬。

以“小切口”做好“大文章”。市人社局把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作为主题教育抓落实的重大惠民利民工程持续纵深推进,不仅设有创业资助和租金补贴,还实施了就业创业“彩虹计划”,对“五邑菜系”美食项目创办餐馆最高给予10万元的创业扶持补贴。在组织精准扶贫对象、贫困户、低保户等有就业意愿的城乡劳动力参加短期“粤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我市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为广西崇左市、四川甘孜州开展“粤菜师傅”免费培训360多人次。2019年1—11月,全市培训“粤菜师傅”4888人次,其中培训贫困人员609人次(含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对象34人次)。

不仅仅是“粤菜师傅”工程,今年我市还通过实施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兑现城乡全体劳动者技能培训补贴,鼓励一线基层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技能晋升培训。2019年1—11月,全市参加职业技能鉴定26501人,获证17229人,发放补贴1467.78万元。

此外,我市还以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为平台,打造了“工匠讲堂”技能提升培训品牌。统筹整合全市优质教学和实训资源,不断完善名师名工匠库和“培训菜单”项目库,开设“工匠劳模进企业”等课程体系培训服务项目56个,为1383家次企业、院校提供“菜单式”优质、高效、精准的技能培训服务3711人次。

教育“圆梦”

助4000余名产业工人上大学

“通过‘圆梦计划’3年的学习,让我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成为了我人生的转折点。”原本只有高中学历的张学明2003年入职开平海鸿电气有限公司时只是一名普通的生产线工人。2015年报读“圆梦计划”项目并取得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学历后,张学明凭借自己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加上在学校学习的过硬理论知识,被公司破格提升为培训老师。

这几年,张学明更是结合公司的试制研发方案,改良生产设备,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编写出了一套标准化工艺文件,并积极参与研发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设备,为公司赢得了更广泛的市场。“‘圆梦计划’真的为我圆了梦,看到如今取得的成果,让我更加相信,只要用心钻研,最终都将有所成就。”张学明诚恳地说。

江门市“圆梦计划”全称是江门市新生代产业工人骨干培养发展计划,目的是服务江门新生代产业工人成长发展,打通新生代产业工人成长发展向上通道,夯实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探索创新共青团参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

我市“圆梦计划”项目自2010年开始实施,先后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进行合作,累计吸引超过1.2万名在江务工一线新生代产业工人报名参加,择优资助其中4291名新生代产业工人圆了“大学梦”。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人们只需缴纳1000元学费就能入读网络远程教育本、专科专业,其余4000元学费,省财政负担2000元、市财政负担1000元,剩余1000元由团市委统筹解决。

今年,我市“圆梦计划”将再资助超过500名新生代产业工人读大学。为此,团市委多次与高校进行沟通,协调引导高校开设标准化工程、社会工作、物流管理、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青年产业工人需求强烈的专业,让“圆梦计划”项目更接地气、更符合江门实际。

据统计,2019年“圆梦计划”项目共吸引了全市500多家厂企1700多名新生代产业工人报名参加,人数创历年新高。团市委与合作高校从中择优资助了530名新生代产业工人上了大学。

(责任编辑: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