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继续开展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工作 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出炉”

江门日报讯 (唐达 杨小燕) 昨日下午,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市政府对2020年市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进行说明,代表们听取了有关情况报告。据了解,经前期征集遴选,今年市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共有12件。大会期间,将由市人大代表审议票决出十大民生实事正式项目,交市政府实施。

2019年,江门在全市三级人大同步实施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是全省最早探索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工作的地级市。今年江门继续开展这项工作。前期,市政府委托江门日报社通过信函、网络、媒体三大渠道向市民群众广泛征集民生实事项目建议,并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向人大代表征集民生实事项目建议。市政府汇总后征求市人大常委会、各市(区)政府、市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形成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稿,报请市委审议后形成候选项目报告。

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有关情况报告后,候选项目将交由各代表团分组审议,由主席团依法提交大会,由市人大代表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从12件候选项目中差额票选确定今年的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

今年的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主要涉及底线民生、就业创业、学前教育、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精准脱贫、饮水保障、便民服务、养老照护、城市管理、生态保护、美丽乡村等方面。

具体包括: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落实就业创业帮扶政策、促进幼儿学前教育发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大市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着力解决群众饮水难题、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养老照护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提高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能力,以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市政府表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的征集遴选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尊重民意、严格依法办事、突出效果导向的原则。对大会上市人大代表票决出的10件民生实事项目,市政府将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责任分工、强化督查督办,狠抓工作落实,并接受市人大代表监督检查,确保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

一、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

全市低保标准不低于900元/人/月,年内实现低保人均补差水平城镇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75%,农村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50%,且不低于省定标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且不低于当地现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实现孤儿集中供养标准2200元/人/月、分散供养标准1800元/人/月。全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提高至175元/人/月、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高至235元/人/月。统一全市医疗救助待遇标准,城乡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救助比例提高至90%以上。开展城市困难职工调查摸底工作并动态管理,经精准识别后,分类帮扶,精准施策,进行就业帮扶、医疗救助、金秋助学、生活救助、技能培训等系列精准帮扶,年内100%全部实现城市困难职工家庭生活水平超过江门市低保标准,保障困难职工基本生活。

二、落实就业创业帮扶政策。

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开展全民技能提升行动,培训各类劳动者25000人,其中,培训“粤菜师傅”2500人次,培训家政服务从业人员4200人次。开办2020年江门创客素质提升班,组织一批有发展潜力和带头示范作用突出的初创企业经营者参加高层次进修学习。

三、促进幼儿学前教育发展。

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合计达到80%以上。

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020年底前,完善疫苗接种管理体系建设,建设和改造4家疾控机构冷链系统,实现63家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大力推进医疗健康信息便民攻坚行动,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完成25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接市区域卫生健康平台互通、数据共享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实施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完成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各42400例,保障妇女健康。

五、加大市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坚持“四个最严”要求,加强食用农产品种养殖环节的源头治理,100%落实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生产主体监管名录,加快食用农产品溯源系统建设,推广80%以上生产主体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开展农业投入品追溯应用,100%落实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等技术,严厉打击使用高毒禁用药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提升食品监督抽检效能,建设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管理平台,提高监督抽检的针对性和靶向性,严防问题食品流入人民群众的餐桌,全市完成不少于2.737万批次食品抽检任务,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千人6批次。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在全市100家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展以蔬菜类、水产品类和肉类等为主的快速检测,及时公示快检信息,对不合格产品处置率100%,全年快检批次不少于35万批次,全面倒逼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分级100%达到B级以上,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阳光工程全覆盖,让全市师生吃得安全放心。

六、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八有”指标,并100%实现有序退出,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市完成农村公路建设 150 公里,危桥改造 12 座。

七、着力解决群众饮水难题。

推进落实革命老区村集中供水覆盖,完成332条革命老区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受益人口6.4万人。持续推进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解决全市132条自然村集中供水,受益人口1.7万人。

八、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推动实体大厅向网上大厅转变、便企服务向便企便民服务并重转变。推行政务服务事项“零见面”“秒批”办理。实现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四个100%,实现不少于1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城通办,增加不少于1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粤省事”或“粤商通”、100项涉民服务事项进驻“侨都之窗”。全面梳理基层证明事项清单,进一步压减基层证明事项,优化规范证明开具流程、格式,推动不少于30项证明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有效突破开具证明多乱难问题。2020年底前,居住证业务实现全程网上办理,让群众“零跑路”。

九、提升养老照护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食堂项目建设,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2020年建设7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7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新建12家长者食堂。

十、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实施15个老旧社区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水、电、燃气、照明、绿化、道路等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完善适老设施,推进有条件的老旧住宅加装电梯或扶手等适老设施,让老旧小区重新焕发生机活力。要进一步简化规划审批要求,三区试点推行“承诺制+公示”代替公证书方式,有效提高报批可行性和操作性。2020年底前,实现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蓬江区、江海区基本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其余市(区)至少一个街道基本建成示范片区。完善公园公共设施配套。持续开展“城管进社区管到位”行动。

十一、提高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能力。

确保2020年底前市区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六联水库至木朗排灌渠、龙榜排灌渠、丹灶河、龙湾河、礼乐中心河6月底前建立“长制久清”制度;英洲海水道(城区段)8月底前达到“初见成效”阶段目标,12月底前建立“长制久清”制度。

十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加大力度深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2020年底前,纳入乡村振兴规划的1108个行政村(含58个村改居的社区)全部达到省要求的干净整洁村标准,全市6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上述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是根据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尊重民意、严格依法办事、突出效果导向原则进行遴选的,主要涉及底线民生、就业创业、学前教育、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精准脱贫、饮水保障、便民服务、养老照护、城市管理、生态保护、美丽乡村等方面。现提交大会请市人大代表审议。对市人大代表票选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项目,市政府将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责任分工、强化督查督办,狠抓工作落实,并接受市人大代表监督检查,确保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责任编辑: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