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多、病情重——广东医护人员眼中的武汉汉口医院

27日凌晨4点的武汉街头,

广东医疗队暨南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

医护人员在寒风中下班。

按医疗队的排班,

这段路由医疗队的其他成员

陪送他们回住地。

26日11点广东医疗队

中山二院首批医护回到住地交班

你可见过如此冷清的武汉街头?

交班回来的医护人员在手记里写道:

“回来的路上,下着绵绵细雨,

我感觉挺冷的。路上行人很少,

偶有一两辆出租车经过。

我突然想起,

这可是大年初二的武汉街头啊。”

一批医生换下防护服准备交班

在定点医院里面,患病的武汉市民状态如何?医护人员如何开展工作?我们拿到了在汉口医院值守的医护人员写的日记,这当中给出了救治病人的一手信息。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25日上午在金银潭医院隔离病区查看病人,26日上午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隔离区查看病人。他表示,病区里有专门的手机对外联系,手机不带出病区。

病人信任,物资短缺

广东医疗队中山大学

孙逸仙纪念医院李青护士

26/1 武汉,阴雨蒙蒙

我们从9点多出发,开工作前动员交接会,紧接着看病房情况,到15:50分作为第一批援汉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我们的物资是短缺的,甚至我们连防护服的标准鞋套都没有,护目镜用的也是病房消毒使用多次的,时间仓促连基本的护士鞋都没有。快6小时的工作下来,脚都被磨起泡了。

病人们对我们广州来的医护人员十分热情与信任。我们支援的医护人员与病房的病人数相差悬殊,加之对病房环境、物资缺乏熟悉度,且病房无护工、清洁工协助,有的患者按铃接针水补液可能都要等上10-20分钟,可是病人和家属都毫无怨言,特别感谢广东医疗团队千里驰援武汉的义举。一进病房,接二连三的呼叫铃声与护士站络绎不绝的家属询问,让我们迅速进入战斗角色。

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给一位阿姨打留置针,本就一针见血的技术专业活儿,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我想让广州的护士帮我打针,不疼,就是心疼你们。都是父母的宝贝,怎么舍得让你们大老远的在阖家团圆的时候远赴疫区来帮助我们。真的特别感动、特别感谢你们啊!阿姨的话,让我一下湿了眼眶,触动到了我内心的最深处,却也微笑着对她说:好好休息,多喝水,提升免疫力,我们一起加油,就可以早点回家了。

从15:50分入病房到21:20分出病房,连续快6小时滴水未沾,为患者做治疗、甚至心理护理,树立康复的信心,一起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交接完班,褪去沉重的防护服后,肚子的咕噜噜声提醒自己,时间时已然晚上11点。按排班由中山三院两名男同志来陪送我们回住宿地,寒冷的夜竟然也温暖了起来。

途经一家茶城,萧瑟的街道,没有人行的寂静,不爱喝茶的自己,居然也有点想家了。我们向家人和组织承诺:我们必能克服困难,保护自己,零感染的一个都不少的回家见你们,武汉加油,逸仙加油,青姑娘加油!

下图为广东医疗队省第二人民医院

医护人员凌晨3点赴一线值班

\ \ \-

广东医疗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护师梁成、

血液内科护师梁玉婵今天凌晨4:00进入病房

病人多、病情重

广东医疗队南方医院

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肖冠华

我们住到了离汉口医院步行十几分钟路程的酒店。这里离引爆疫情的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直线距离不过三公里。

昨天(26日)下午,南方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曾振华作为第一批值班医生(共三位)匆匆走进了汉口医院三号楼第二层的病区,即原汉口医院呼吸科。完成了近六小时值班任务后,回到酒店的曾振华医生看起来很疲劳。他笑着提醒我,“穿上纸尿裤,夜里的班有八小时呢,真的有需要,不过就是走起路来挺沉的”。

今晚(27日),我就要参加第一个医疗值班了。我今天会再继续演练穿脱防护服。从下班的兄弟姐妹口中得知,病区病人多、病情重,一些防护物资还没跟上,像防护面屏、眼罩还比较紧缺,但愿后面会逐步改善。

两位护士为肖大夫理发。

剪短点,不然感控不到位。  

昨天上午(26日),许多队员随值班人员一起出发,实地考察了汉口医院的环境布局。院方跟我们介绍了疫情防控收治情况和我们即将接收的病区情况。回来的路上,下着绵绵细雨,我感觉挺冷的。路上行人很少,偶有一两辆出租车经过。我突然想起,这可是大年初二的武汉街头啊。“不要怕,不要难过,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不就是这样一次次战胜各种困难和敌人,不断走向强大的吗?会过去的,加油!”——我不自觉的攥紧拳头给自己打气。

对了,这两天许多武汉市民也通过留言和私信给我们医疗队致谢、打气。也有很多南方医科大学的校友们发来慰问祝福,谢谢你们!愿这寒冬能早点过去,愿这云雾能早点散去,阳光暖暖照在我们身上!

多一个人值班,

就能帮多一个人

广东医疗队暨南大学附属

第一医院帮扶工作记录

1月26日

1月26日晚8点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有4名医生进入病房开始轮值工作!首批进入病房的是ICU汪志刚副主任医生、感染科李敏然副主任医生呼吸内科陈丽主治医生。年过半百、作为二线的呼吸科吴义副主任医生义无反顾的主动加入到一线值班中,只为更多的帮到患者。他说:现在疫情严峻,多一个人值班就多一份力量,就能帮多一个人。

晚上7点我们提前到达医院,穿好隔离服,按照规范要求做好二级预防,为进入病区做好防护。8点进入病区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中。整个病区有近80名患者,其中有不少危重患者。每当患者有不舒服,“医生XX床血氧低了”、“医生XX体温39摄氏度”…吴义副主任医生和汪志刚副主任医师总是冲在最前面去看望患者、询问病情,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同时还不时叮嘱大家要注意个人防护安全。

凌晨3点半,与下班医疗组交班后,吴义副主任医师、汪志刚副主任医师、和陈丽主治医师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医院。

结束了一段时间工作的医护人员

是什么样的状态?

由于长时间戴着口罩,

有的医护人员出现了压疮和压痕。

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脸上的压痕:

早上八点下班,开始排队脱防护服。真正换洗结束就快12点了,正好早饭午饭一起吃。基本上四个小时下来,大家脸上。耳朵上的嘞痕都很深,都表示耳朵特别痛。

除了防护服、口罩等必备装备,

医护人员还有一项秘密武器:

成人纸尿片。

这是广东医疗队的后勤保障成员在武汉采购的。

广东医疗队南方医院老年科护师邹艳平讲述:人生中,第一次穿上了成人纸尿裤!三点组队出发,十一点下夜班回到酒店,洗漱完毕已经是中午十二时。十一个小时后,我终于喝上了今天的第一口水!

两位医护人员下班回到住地,同事们用自备的含氯毛巾,对他们的鞋底进行基础消毒,还备了酒精与免洗消毒液,给他们擦拭外衣和进行双手的消毒杀菌。在室外寒风下喷洗酒精与消毒液,队员们瑟瑟发抖,但依然坚持擦拭干净身上每一个部位,力求不将污染源带回住宿地,力求将交叉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

今天推送的最后,

请读者们记住这个

手提胶袋进站的最美背影! 

在气温只有3摄氏度的武汉,从小生活在广东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ICU主管护师陈林叶还并不十分适应当地的气候。加上水土不服和高强度的连续工作,陈林叶在进武汉的第二天晚上开始胃痛拉肚子。她打开战友临时帮她购买的崭新的行李箱,拿出战友帮忙买的暖宝宝,顿时觉得身体和心里都舒服了很多。趁着短暂休息空隙,她打开微信,看到弟弟发的微信朋友圈“送我姐这个白衣天使赴武汉一线支援,真的真的真的真的一定要平安回家啊”,陈林叶忍不住掉下眼泪。

除夕那天陈林叶向医院报名赴武汉支援,其实家里人只有爸爸同意。好不容易休假回家团圆,哪有说走就走,而且还是去疫区!?陈林叶的妈妈哭着不愿意她去,藏起了她的行李箱。弟弟妹妹一开始由于担心不同意她出发,后面无奈尊重陈林叶的选择。她家在揭阳惠来县,当时县城没大巴回广州,只能高铁前往,5点多,她坐上了弟弟的车前往高铁站。9点多到广州,直奔机场与队伍汇合。由于在家里没有拿到行李箱,匆忙下,她拿了一个红色的塑料袋,随手装了洗漱用品和一件大外套便出门,一路上请一同去武汉的战友帮忙购买行李箱和厚衣服。

“老妈哭着不给我行李箱,可是我是护士,我应该要去!”义无反顾来了武汉,陈林叶一直忙着安顿队伍、参加培训等等。“我妈妈已经理解我了,发了很多微信过来,让我好好照顾自己,我是医二代,我爸是揭阳县城的医生,他在县城也在忙着防治疫情工作,我不能选择在家当逃兵!”昨天开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团队陆续上一线病房了,今晚轮到陈林叶,她抓紧时做好培训,向战友请教一线病房情况,为了今晚拿出最好的看护,为了守护这座城,守护千万个家。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学部蔡永强药师的手绘作品

武汉加油!

记者:方妍

图片:粤卫信、广东省医疗队

排版:方妍

(责任编辑 陈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