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防疫”志愿者陈卫平:“只要有需要,我一直都在”

江门日报讯(见习记者/彭晓玲通讯员/农雪婷)“我刚从外地回来的,感觉最近体温不太正常,我该怎么办。”

“不要惊慌,先仔细回想一下你之前坐车经过了哪些地方?有没有和确诊患者接触过?......”最近,在江门市新会区疾控中心的值班室里,这一幕幕每天都在上演。

自1月29日以来,一次性揽下了新会区卫健局团委所发布的5场志愿服务活动的陈卫平,已经好些天没有好好休息过了。接听咨询电话、了解最新的疫情动向、学习疫情防控与心理疏导等方面的知识,仿佛已成为了陈卫平生活的全部。

今年63岁的陈卫平,不仅是一名具有超过30年党龄的四星志愿者,更是“抗击新冠病毒肺炎防控”志愿服务活动队伍中较为特殊的一员。从2003年身居一线抗击非典,到17年后再度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抗击肺炎疫情,每到危难时刻,她总是会挺身而出,用不同的方式来贡献个人的智慧与力量。


17年前的“非典”,她义无反顾

2003年,一场突然爆发的非典疫情,席卷全球,而首当其冲的广东,更是危机四伏。

“因为非典最早发生在我们广东地区,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我们很多工作都没法顺利开展,所以我们就决定,事先制定出一些防控指引措施出来。”为此,在全国尚未下发相关工作指引前,时任新会中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的陈卫平接到了院领导交给她的一个任务,那就是负责牵头草拟《医务人员防护工作指引》。

但此时,最让陈卫平他们头疼的是,当时的新会中医院还未设立发热门诊。“当时我就和院里的其他几位专家在一起讨论,该怎样来筹备我们的这个发热门诊。”从草拟设计图纸、考虑物资储备问题,再到为全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防护知识的讲解培训、前往涉感染人员现场工作等等,陈卫平都毅然决然地奋战在了抗击非典第一线。

“那时候,每天都穿着厚重的隔离衣,戴着棉纱布口罩,虽然辛苦,但我没有放弃。”从接到牵头草拟《医务人员防护工作指引》任务那一天起,陈卫平就做好了随时冲锋陷阵的准备,她深知自己与可能随时出现的“非典”病人“零距离”接触会有怎样的危险,但她依旧没有半点犹豫和退缩,依旧全身心投入战斗。

“直到现在,我一直都为自己曾经奋战在非典一线而感到自豪。”回想17年前的战“疫”,陈卫平激动的说。非典疫情过去后,由于在“非典抗疫”过程中表现突出,陈卫平也受到了江门市和新会区的双重表彰,被授予“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

17年后的“新冠肺炎”,她挺身而出

17年过去了,如今,63岁的陈卫平早已从一线退下,但她却用那超过266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数,在社会上继续发光发热。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便来势汹汹,让人措手不及。经历过非典、甲流等,陈卫平在日常工作中所面对的结核病、肝炎患者数不胜数。常态化的训练以及多次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经历,使得她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

在得知新会区卫健局团委正在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早已退居二线的陈卫平却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直接揽下了协助新会区疾控中心接听咨询电话的这一项任务。

“看到志愿者招募的信息后,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因为退休前我一直都从事着医务工作,我掌握的医学护理知识要比普通志愿者多,我也就能更快上手。”陈卫平表示,近期她主要负责接听疫情咨询和疫情举报电话,同时还要为一些市民进行心理疏导。

陈卫平告诉记者,有一天她接到了一位刚从外地回来的市民打来的电话,该市民对自己近期出现的发烧症状,感到十分恐慌,很担心自己是不是感染上了新冠病毒肺炎。“记得我刚一接通电话就听到对方在哭,于是我就详细询问她之前坐车去过哪些地方,是否和确诊人群接触过。然后安慰她,现在是流感高发季节,不必要太过于惊慌,如果确实感觉不适的话,就及时前往医院的发热门诊去看。”经过了陈卫平的一番开导后,这位市民终于感到安心多了,两天后,该市民再次打来电话,十分感激地告诉陈卫平,自己去医院检查后发现一切都好。

而这一幕,还只是陈卫平志愿服务工作中的一个缩影。“我最怕的就是,有些平时没来得及发现的盲点,还没有暴露出来,所以我会非常耐心地把每个电话都听完,然后仔细分析电话内容,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陈卫平说。

△陈卫平在新会区疾控中心值班室接听电话

当有人问起她“你都退休了,还这么拼命到底是为了什么”的时候,她总是笑着回答说,“为了对得起自己曾经的职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而且我也只是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了自己能做的。”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加入战“疫”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志愿者陈卫平则是用她自己的方式和所有人一起努力着、战斗着,也让我们感动着,她虽不在抗“疫”一线,却是一线医务工作者最坚实的后盾。

(责任编辑:曾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