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筑牢农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江门日报见习记者/毕松杰

连日来,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农村防控组各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力做好农村疫情排查防控、动物疫病风险管控和“菜篮子”生产保供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截至2月7日,全市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农产品生产供应充足。我市农村防控工作受到省农业农村厅的肯定,昨日,市农业农村局作为全省唯一地级市代表,受邀参加全省农村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农村疫情防控和“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进展情况。

建立健全五级防控体系

农村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薄弱环节,农村疫情防控工作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市已建立健全市、县、镇、村、自然村五级防控体系,以“三人工作小组”(村居干部、卫健人员、民警或辅警)为主体,实现全市1050个村委会、10900多条自然村全覆盖。同时,制定《江门市新型冠状病毒“网格化”疫情防控操作指引》,细化农村流动人员管控追踪、密切接触者日常管理、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健康教育宣传引导。

“尽量减少外出,不聚集,减少探亲访友,避免聚餐聚会。”近日,记者抵达新会区三江镇临步村,村内传来宣传防控疫情的广播声。据悉,该村利用喇叭等设备,进店入户派发传单,街头巷尾贴满防疫宣传标语,村庄主要通道设置防控点,村内卫生站24小时轮值,防疫工作家喻户晓,便民利民。

目前,我市农村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有序开展,各地利用流动宣传车、大喇叭等宣传工具,并通过一封信、视频彩铃、民谣等形式,倡导全员动起来,实行群防群治,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此外,我市织密“网格化”疫情防控网,建立健全五级“网格化”工作体系,把基层“两委”干部、农村党员、志愿者、退伍军人、热心村民、在家大学生等力量纳入“网格员”队伍,开展重点人员排查、追踪和随访,对隔离人员和农村弱势群体实行“一对一”生活帮助。

实行全覆盖抽样监测

连日来,市农业农村局组建七个工作组分赴各市(区)、乡镇、畜牧生产加工企业、活禽经营市场、农村检查疫情防控工作,重点督导非洲猪瘟、H7N9禽流感等畜禽疫病及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源头防控、屠宰环节检疫监督、活禽交易市场消毒和监测等。

与此同时,市农业农村局打出“三招”:一是全面加强动物防疫监测力度,集中对全市21家种禽场实行5天为一周期、对37家活禽经营市场和12家屠宰场实行7天为一周期、对全市3372家规模场实行一个月为一周期的全覆盖不间断抽样监测。

二是配合抓好活禽交易市“1110”制度的落实,督促指导活禽交易市场强化消毒灭源工作,每日开展1次全面消毒强化。

三是检疫监管,严防病死动物流向市场;建立群众举报制度,严厉打击随意丢弃、私屠滥宰、加工贩卖病死动物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病死动物全部无害化处理。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我市所有村庄都已开展一次爱国卫生远动,农业农村部门组织购置65吨消毒物品下发各村,对农村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处理。

做好复工复产防疫管理

连日来,市农业农村系统积极开展蔬菜生产、畜禽、水产养殖供给摸底和质量安全监管,指导涉农企业做好复产复工防疫管理,并调整加大农业“政银保”支持力度,调剂资金贴息贴保费,实行低利率、零保费、快审批,预计可撬动贷款金额超4.2亿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同时,市农业农村局大力做好农产品销售工作,将全市所有上规模的种植场、养殖场、水产场摸清底数,建立档案,并将所有的大型商场、超市、批发市场统筹起来,建立统一平台,全面建立产销对接关系;发动企业租赁冷库来贮备农产品。

据连续监测统计,目前全市生产环节每日蔬菜产量超3600吨、鸡蛋90吨、水产品近1000吨,疫情防控期间主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充足,价格保持总体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9.7%。

江门在保障本地“菜篮子”的情况下,还把农产品销至大湾区地区。1月23日起,我市累计输往大湾区城市家禽42.5万只、水产品9200吨、蔬菜水果1.2万吨。

(责任编辑:吴惠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