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线日志】第一次密切接触重症患者、第一次进方舱医院、被患者围着追问……

见习记者/杨嘉蔚

第一次密切接触新冠病毒肺炎重症病人

2月14日晚上8时—2月15日凌晨2时夜班,是我来武汉方舱医院的第二个夜班,也是江门驰援武汉医生团队的第一次全队作战的夜班。我们团队一共有5名医生,除了领队钟景良医生和我,其他3位医生都是第一次入舱工作。

接送医疗队往返酒店与医院的应急班车发车非常准时,为了有充分时间穿戴防护装备入舱及接班,医生们必须提前1小时准时坐车出发上班。今晚夜班,我们江门医疗队加上一位梅州的薛医生,共6人负责A舱,约600多名病人。接班时才获知,原来A舱是三个舱中病人最多的,分ABCD四个区。根据病人数及舱区布局,领队马上做好分工。我负责C区158名患者。

刚刚坐到办公区电脑前,我已经被焦急的患者们包围成里三层外三层。她们有些追问核算检测结果,有些询问何时安排检测核酸或胸部CT,有些需要医生开药处理,有些询问自己的病情及诊治,有些想医生给自己解读检验结果和胸部CT片……从晚上8时到10时30分,一共150分钟,我的嘴巴根本没有暂停过。

病人们都很焦急。方舱医院由大型展厅改造过来使用,刚好今晚又刮风下雨,医院的天花板会传来洪亮的风声雨声,还有雨滴敲打金属板的爵士鼓曲。全程戴着N95口罩的我必须要使上全劲,才能与病人顺利沟通交流。当处理完最后一名病人,我的前胸有疼痛的感觉,这疼痛感伴随着气流从气管一进一出,愈发明显。医护人员在高强度的临床工作中会有亢奋状态,呼吸心率都会伴随着工作节奏而加快,但看到病人们那一张又一张焦急的脸孔,我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是持续戴着N95口罩讲话和工作的,所以胸痛症状在上班不到3个小时就出现了。我狠狠地怪责自己,以后在方舱医院工作,在N95口罩保护下必须要控制好语速与呼吸,保持战斗力,绝不能提前退出战线 。

刚刚处理完轻症病人,这时候,A区护士忽然过来汇报:几分钟前我们查看过的那位老奶奶,病情突然变坏,她的脉搏只有47次/分钟。听到这病情汇报,我顾不上胸痛症状了,一边让黄景培医生留守医生办公区大本营,一边和负责A区的吴靖升医生赶紧过去病房查看病人。领队钟景良医生则负责统筹与支援调度,充分发挥团队作战精神。当我们跑来到老奶奶病床前,只见原来在吃晚餐的老奶奶成昏睡状态,气促,但呼吸浅,面色发绀,马上予监测血氧饱和度和检查脉搏,并让老奶奶睡好体位。原来老奶奶的脉搏还好,代偿增快到112次/分钟,但血氧饱和度只有68%。老奶奶缺氧明显,而且病情急剧变化。我们马上送老奶奶到急救室吸氧,并让领队安排好转院衔接工作(转诊到对面的金银潭医院)。经过大家的努力,老奶奶的病情终于好转些,在吸氧下血氧饱和度也达88%啦,人也清醒过来。等到她上了转诊的救护车,队员们终于放下心来……

这个夜班,新收病人、转诊病人、轻症病人、重症病人都给我们遇上了。经过细致地交班,我们走出方舱医院,冒着冷风雨,坐上了回宿舍的大巴。足足戴了8个小时N95口罩的我已经不愿说话啦,默默的看着车窗外的雨水,还有武汉宁静的霓虹灯夜景……天气预报说几个小时候后武汉就会下雪啦,我相信武汉的雪会格外的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