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前沿阵地的“侦察兵” ——记新会区疾控中心流调人员

在新会区疾控中心,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疫情防控前沿阵地的“侦察兵”,争分夺秒与疫情赛跑,为疫情防控提出策略,他们就是流调人员。

流调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是疫情应对中的一项基本工作。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新会区疾控中心成立约40人的流调人员队伍,深入到社区、乡镇,甚至与患者面对面。“流调人员负责追踪每一个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摸清他们发病前14天内的暴露史、接触人群、生活和行动轨迹等。还要在最短时间内排查各种蛛丝马迹,及时科学研判撰写流调报告,为疫情防控提出策略。说白了,就像警察办案。”新会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李秀莺说。

与患者耐心沟通发现重大线索

2月14日,我市首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小吴治愈出院,因密切接触受到感染,其父亲成为我市另一位确诊病例。这两个病例是新会大鳌人,其中小吴是新会区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然而,这两个病例是如何被及时发现,并成功地从源头上截断了疾病的传播?这要得益于流调人员的深入流调。

新会区疾控中心防疫科科长曾庆生告诉记者,2月3日零时,新会区人民医院报告一例高度可疑的肺炎病例。零时30分,新会区疾控中心主任吴国彪带领防疫科一线流调人员连夜赶赴医院,李秀莺带领病例信息组成员梁健华、黄水宁协同作战,先行了解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等密切接触者基本情况。

当天凌晨1时12分,流调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进入隔离病区,调查初期,患者并不合作,甚至拒绝提供详细信息。流调人员知道,只有精准的流调,才能及时发现疫情线索,迅速阻断疾病的传播,保护更多的人。

“通过与患者2个多小时面对面的耐心沟通,我们终于从患者提供的支付信息、手机APP软件等一系列信息中,深挖出患者在广州‘星梦游轮——世界梦号’游轮上工作这一重大线索。”当晚工作的流调人员张耀光、黄金长告诉记者,“我们同时对患者的行程、密切接触者信息等进行完整记录”。

从源头截断疾病传播

调查完毕,汗水已经浸湿了流调人员身上的防护服,雾气笼罩护目镜,虽然已筋疲力尽,但为了及时为新会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供详尽准确的第一手资料,流调人员顾不上休息,立刻赶回单位撰写调查报告。

2月3日凌晨4时许,流调人员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确认审核。2月4日上午7时许,新会区疾控中心完成调查报告初稿,并结合收集的患者诊疗情况和流调人员提供的详尽信息,整理出该患者活动轨迹和密接人员关系图。

上午8时许,在精准详尽的流调信息支持下,新会区疾控中心密接追踪管理组出发,开始对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调和采样,所有密切接触者得到及时集中隔离观察。患者的父亲因感染发病,也第一时间转送到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并最终被诊断为新会区第2例确诊病例,成功从源头上截断了疾病的传播。

经此一“疫”,转危为安、康复出院后的小吴,按照要求在指定酒店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为了回报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小吴表示隔离期结束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捐献血浆,用作医学研究。

(记者:冯瑶君  责任编辑:王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