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个人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近期,大批企业复工复产,劳动者也纷纷返回工作岗位

近期,大批企业复工复产,许多劳动者也纷纷走出家门,返回工作岗位。重新上班,感觉有压力,甚至不舒服,或者过度关注疫情不能专注当前工作怎么办?企业和集体应做好哪些心理工作以帮助员工安全、科学地复工复产?为此,记者采访了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少钗。

记者:近期,随着复工复产,市民产生了一种恐慌,感觉外面没有家里安全,担心在交通工具中或工作岗位上被感染,如何解决呢?

吴少钗: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因为目前疫情还没结束,外面的环境存在一些未知的因素。人们复工复产,意味着需要和更多的人接触,与居家相比,被感染的风险相对高一些,所以容易产生恐慌心理。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接受自己恐慌的心理,告诉自己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并且它有助于提高警惕性,促进人们采取安全的保护措施。值得强调的是,关注官方信息,掌握一些防护知识,例如外出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从而缓解恐慌的心理。

记者:重新上班,不少市民感觉有压力,甚至不舒服,或者过度关注疫情不能专注当前工作等,如何调试心理和行为以重新投入工作中?

吴少钗:我们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调整自己的状态,这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本能,因疫情影响,这个春节假期延长了一个月左右,呆在家里相对休闲、舒适,重新回到工作岗位,难免感觉工作量多、压力大,所以刚开始有不适是正常的。返岗第一周,人们可以先熟悉工作环境、工作技能等,情况允许下,先从事一些压力较小、相对轻松的工作。另外,当自己不能专注时,尝试深呼吸,感受一下当前不能专注的情况,告诉自己有些不适应是正常反应,无需过度担心。一般情况下,一两个星期就能调整过来,恢复正常工作节奏。

记者:从疫区返工人员,条件允许下,由企业组织集中隔离14天,隔离期如何进行心理调试?对于来自疫区的人员可能遭到拒绝、歧视等现象,如何看待和调试这种行为?

吴少钗:在隔离期间,因为生活环境、活动范围被限制,又因为刚从疫区回来,所以部分人员会出现害怕、恐惧、紧张、焦虑、敏感多疑、失眠等精神心理反应,甚至有少数人会出现烦躁、愤怒等反应心理。面对这一种情况,第一,正常作息,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第二,调整认知,从积极的一面看待隔离事件;第三,学会自我放松,通过深呼吸、肌肉放松、太极拳、八段锦等方式放松;第四,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第五,通过网络、电话跟亲朋好友联系,减少孤独感;第六,适当断网,关注官方信息,减少一些非正规途径信息的负面影响。

面对遭拒绝、被歧视等行为,可以调整自己的认知,告诉自己人们有这些行为,也是出于对这个疾病的恐惧、害怕,并不是针对自己本人。另外,可以尝试跟对方互换角色,询问自己面对疫区人员会有哪种反应。此外,其他人员应调整心态,隔离不隔爱。

记者:企业和集体应做好哪些心理工作以帮助员工安全、科学地复工复产?

吴少钗:疫情还没完全过去,企业复工复产,员工们最大的担心就是安全问题,所以企业和集体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员工的安全,避免聚集性疫情的传播,例如,我省、我市采取各种措施为返岗员工提供专车、专列、配发口罩等举措,都是在保障员工的安全,这样可以减少员工的恐慌心理。另外,为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让员工及时、准确了解新冠肺炎的知识和防护措施,提高员工内心的安全感。有些员工受疫情的影响,可能暂时出现应激反应,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企业要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关怀,必要时引入专业力量为员工提供心理援助。

记者:近日,不少群众开始走出家门,同时出现了扎堆消费等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根据疫情现况,现阶段建议如何调试这种心理?

吴少钗:这段时间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群众看到疫情逐渐稳定,对疫情防控的信心也逐渐提高,尤其是看到所在地连续多天未有新增时,内心的安全感逐渐加强。随着复工复产,部分商店营业,有些群众会选择走出家门,外出消费。另外,这段时间因为疫情影响,群众居家一个月左右,可能积压了部分情绪,外出活动、消费可以释放情绪,起到调节的作用,但还是要提醒大家,现在疫情还没结束,外出活动、消费还是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措施,外出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不聚餐。

江门日报记者/梁爽 通讯员/麦润萍

封面图来源于图虫创意

(责任编辑:吴惠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