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点赞”背后:“江海制造”勇当抗疫“尖兵”

江门日报讯文/图 记者/李雨溪 通讯员/冯家斌 林坤丽 署名除外)3月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发出感谢信,其中对江海区经济促进局和铁金刚机械有限公司、业伟成机械厂给予了高度“点赞”。

这背后,是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树立一盘棋思想,国家所需,江海所能,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发挥江海制造业优势,运用社会资源、市场资源,为服务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大局作出江海贡献;是江海企业纷纷发挥自身专长优势,主动作为,提前复工、全力投入生产,用产能“硬指标”向疫情开战,体现了江海企业的政治自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在江门铁金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员工们在加紧生产。罗霈摄

A 迅速动员部署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新年伊始,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席卷了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

此时,高新区(江海区)凭借着制药、医疗器械和装备领域上的良好产业基础,一批制药、医疗器械及装备、消杀用品及相关医护用品原材料生产企业从大年二十九起,就在区政府的调度下在全市率先复工复产,加快应急物资生产,全力保障防疫物资供应。

高新区(江海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市有关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尤其是接到国务院有关保障防疫物资调配任务的指令后,高新区(江海区)树立一盘棋思想,应全国防控大局所需,把医疗防护物资供应保障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发挥江海制造优势,用好“社会资源、市场资源,形成最大合力”关键一招,为相关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千方百计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同时,该区全面摸清辖区范围内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主动对接,开辟绿色通道,全力配合企业做好对外联系、原材料调配、生产设备引进等工作,支持企业进行车间改造和生产设备购置,帮助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全力确保疫情防控物资供应。

期间,区主要领导带队到一线调研督导相关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保障供应等工作。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调研指导企业疫情防控物资生产时强调,要全面落实扶持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复产、扩产、转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用工、资金、场地、报批等困难和问题。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江海区区长劳茂昌多次到企业实地调研指导企业转产工作,现场办公解决企业难题,确保企业生产条件配备充足、产能充分释放。区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到挂钩企业加强督导,第一时间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尽快实现复工复产并进一步提高产能。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之际,江海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物资保障组要负责从全产业链助企业打通原材料、生产设备等环节制约,推动防控物资产能提升、供应调配,是物资保障执行“铁军”。

在战役中,排查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协调材料供应商供货、调配技术工人返岗……千头万绪接踵而至,“十万火急”“务必马上”等字眼,频繁出现在工作群、挂在每个人嘴边。对关乎物资产能提升的紧急事项,应急物资保障组力争特事特办、加急办理、绝不耽搁,以一系列非常规措施,迅速调集各方资源,为物资保障需求做服务支撑。

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问题,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江海区委常委、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保障组组长李国和带领物资保障组的党员干部们到企业蹲点,做好24小时企业复工转产协调服务工作。

作为物资保障组的牵头单位,区经济促进局发挥统筹协调职能,依托辖区产业优势,组织企业对接设备、原材料,协调上下游企业复工,全力支持应急物资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扩产;区人社局、团区委积极发动工人和义工招聘,解决企业用工困难;区市场监管局加强对企业的业务指导,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支持企业较快获得应急医疗器械备案;区发改局、区统战部、区工商联等部门积极筹集口罩、体温枪等物资,支持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区卫健局组织专业队伍到企业指导疫情防控,区城管局指引企业开展厂区消杀清洁,保障企业生产环境卫生;区公安分局抽调警力做好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安保工作,区应急管理局上门对企业进行安全消防指导,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区财政局协调银行机构为企业生产提供金融支持;各街道、区有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做好企业服务,支持企业科学、有序生产。

上下一心共同发力,工作群频频传来捷报:辖区铁金刚机械公司200台防护服压条机成功运送至一线;迈德公司日产800公斤无纺布,可供应约120万只口罩用料;宏健医疗器械公司终于拿到了全市唯一生产防护服的许可,5天内实现零的突破!然而,还没来得及分享胜利的喜悦,他们又投入到协调企业技术改造、原材料供应等诸多战役中。

为了攻克重重难关,应急物资保障组每日重复着早8晚10甚至12的工作节奏,近1个月,无周末、无假期,不分白天黑夜……办公室几乎彻夜灯火通明。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中,应急物资保障组没有半点退缩,没有丝毫懈怠,每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一次考验。面对大大小小的考验,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的担当,千方百计筑牢了抗“疫”物资保障生命线。

宏健医疗器械公司拿到了我市唯一生产防护服的许可,5天内实现零的突破。

B 江海企业争分夺秒驰援抗疫一线

安装零配件、检查机器电路、测试成品运行状况……3月2日,江门铁金刚机械有限公司内,一片忙碌。自大年初三正式复工以来,大家加足马力赶制防护服贴条机,没有休息过一天。原料不够,就通过与国企合作等方式多方筹集;产能不够高,全体员工加班加点工作……这家规模不大的企业,硬是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运送了260多台防护服贴条机到疫区,约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成为我市最早驰援一线的“硬核”企业,为全市其他企业作出榜样。

在医用防护服的生产过程中,贴条机是关键配套设备,可以提高防护服的密封性,防止细菌、液体从针孔中渗透。作为专业生产贴条机的企业,铁金刚公司的员工们毫无怨言、全力以赴,还未复工就已把全部库存发往湖北,正式复工后,企业暂停生产其他机器,把全部产能用于生产防护服贴条机。

“近段时间,大家每天加班加点,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是常态。”铁金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廖来辉告诉记者,江海区政府也主动协调帮助企业用工等问题,员工从春节期间的30多人,到50多人,再到全面返岗。

订单多,工作量大,铁金刚公司索性连周六周日都用来生产。运送之前,每台设备都要经过72小时的持续自动测试过程,既保质又保量。而一台防护服贴条机每天可以为250—300套防护服无缝缝纫,能大大缓解一线防护服紧缺的问题。尽管设备原材料价格上涨,用人成本也提高了,但铁金刚公司生产的设备售价并无较大改变。目前,企业仍然把全部产能投放在防护服贴条机生产上,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江海区业伟成机械厂是一家专业生产热风缝口密封机和多系列防水服装机械的企业,其相关负责人张德业是一名退役军人,早在大年初三时,张德业就向有关部门申请复工复产,希望能为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同样面临材料、人力等资源的短缺,业伟成机械厂在区工作专班的协调及一批退役军人义工的帮助下成功解决难题。“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张德业表示,为了加快速度生产机器,平时主要从事管理的他也亲自上阵参与生产,而员工们也主动延长工作时间。“每生产一台机器都是在救命。”张德业说,“这种特殊时刻,员工都知道这种机器的重要性,大家加班加点,忙到就像打仗一样,但都毫无怨言,就为了多生产一台机器。”2月15日,业伟成机械就送出10台压条机至一线,2月25日第二批压条机20台继续“踏上”驰援抗疫一线的路途。

C 抗击疫情尽显“江海制造”本色

江海区两家获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点名表扬的企业,只是众多江海企业的缩影。

本次,接到国务院紧急任务的江海企业有10余家,江门多快好省机械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据该企业副厂长黎锋介绍,按照原生产计划,复工后,企业将投入到生产户外运动服装复合胶带的任务中。春节期间,该公司收到国家工信部的消息,前线地区医疗防护服需求量增大,中间环节所需热封胶条十分短缺,希望该公司能紧急转产热封胶条,并尽快交付。接下来的时间里,该公司迅速调整转产,驰援抗疫一线。

接到任务后,多快好省机械有限公司立即成立了任务突击组,全力保障生产平稳、顺利、高速进行。由于该公司以户外产品热封胶带为主,再加上时间紧、任务重、资源紧缺,任务突击组就采用了边技改、边采购、边培训的方法来保障。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突击组多渠道联系原材料生产商,并通过区经促局等部门协调其恢复生产,成功解决原料供应。多快好省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少明表示,为全力支援抗“疫”工作,公司已经把全部力量调至热封胶条生产线。目前,区内生产企业已累计向湖北武汉、仙桃等地供应近200万米防护胶带。

在建造火神山医院过程中同样有“江海制造”的身影:由江门市奔力达电路有限公司提供线路板生产的MAXHUB(高效会议平台)为火神山医院运营提供支持,推进远程专家会诊、多学科联合会诊等,为疫情中的远程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奔力达调集在江门本地过春节的员工,第一时间投入到产品生产中,而MAXHUB产品的线路板孔数较多,耗时较长,奔力达也克服困难,向钻孔环节倾斜人力资源。

抗击疫情尽显“江海制造”本色,凭的是高新区(江海区)良好的制造业基础,除了拥有一批制药、医疗器械和装备领域上底蕴深厚的制造企业,更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正是辖区内完整的产业链、政府部门优质的服务给予了企业信心。“生产设备、防护服专业用布、压条机、胶条在区域内就能找到,为我们快速转产提供了重要支撑。”企业负责人李东说。

在疫情面前,“江海制造”率先出发、全力冲锋。近一个多月以来,包括上市公司、民企国企、科技企业等数十家企业积极响应,为疫情防控提供了资金、产品、技术的支撑,11家企业获得全市防疫应急保障物资生产提前复工奖励,“江海制造”继续奔忙在路上。

(责任编辑:徐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