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江海区)筑牢农村“防疫墙”打好脱贫攻坚战

江门日报讯(文/图 李雨溪 林奕辉)“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切实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疫情防控期间,高新区(江海区)专门印发通知,提出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动摇,标准要求不降低。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9年高新区(江海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0229元,近五年年均增幅29%,建档立卡的135户455人全部脱贫退出,已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面对疫情,该区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多措并举帮助精准扶贫户、低保户解决农副产品销售受阻、返岗就业难等实际问题,推动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复工复产,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巩固攻坚成果。

△在礼乐街道扶贫工作坊,大家分工作业,有条不紊。

△阿培正在地里打理西红柿。


既“送岗到人”,又“送人到岗”

一大早,江海区礼乐街道威东村的贫困户阿妹(化名)就戴着口罩,经过进门登记、体温检测后,进入街道扶贫工作坊,开始了一整天忙碌的工作。

“受疫情影响,家里人年后都不能正常外出打工,愁着没有挣钱的门路。意外的是,街道的扶贫工作坊倒是2月25日就开工了。”阿妹说,工作坊一开工她就到岗了,工资标准是一天100多元,对于收入不稳定的贫困户来说的确是雪中送炭。

阿妹是礼乐街道的精准扶贫户,有精神障碍,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在家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收入微薄。该街道扶贫干部黄翠芳在探访时发现,阿妹一天赚来的钱甚至还不够解决一餐午饭,便推荐她到街道扶贫工作坊,如果工作努力收入是原来的几倍。

“工作坊是2018年成立的,主要做一些灯饰零配件装配工作,大家每天坐在一起分工作业,像小家庭一样。”工作坊的班长小芳(化名)说,这里的工作氛围也十分轻松,大家有说有笑,工作时间也灵活,没什么压力。

记者看到,即使是阿妹,也可以通过培训和反复练习,很顺畅地完成工作。每分钟,阿妹可以把4个零配件按要求装好,每装好一个,她还会在耳边晃动配件,初步检查是否牢固。

为解决贫困户就业,江海区扶贫办在疫情防控初期就统计了全部贫困户的就业情况,同时对辖区内企业用工需求情况进行摸排,建立岗位信息台账,对年后无法及时复工的贫困户进行跟踪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务对接,截至3月底,高新区(江海区)183名有劳动力贫困人员中,176人已经复工。

“不仅要‘送岗到人’,还要‘送人到岗’。”江海区扶贫办负责人梁小慧说,扶贫办还与区人社局对接,共同对贫困劳动力转移输出精准施策,通过“爱心专车”等方法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就业。

防疫物资送上门,农副产品卖出去

“特殊时期,你们不顾自己安危,多次给我们送口罩,我们也要坚持住,奔向好日子。”礼乐街道贫困户栋叔(化名)对扶贫工作人员说。

疫情防控期间,通过摸排,礼乐街道扶贫工作人员发现大部分贫困户缺乏口罩、消毒酒精等防疫物资,区扶贫办了解到情况后马上协调申请了2300个口罩和135瓶消毒酒精,送到辖区每一个贫困户手上,同时教会他们口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正确的家庭消毒方法,叮嘱贫困群众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

随着春耕时节的到来,礼乐街道产业扶贫基地也忙碌了起来,大家积极备耕复耕,为新的一年做好准备。扶贫干部黄翠芳告诉记者,为了减轻农户们的负担,扶贫基地里每一户的种子、化肥是有补助的,虽是年年如此,但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在疫情防控期间省下这笔费用,也是很有助益。

时间一天天过去,扶贫基地里的蔬果眼看着要成熟了,但受疫情影响,农产品销路却受阻了,批发商很少收菜,农户们也没有销售渠道,只能干着急。“全家老小指望地吃饭。”基地贫困户满叔(化名)告诉记者,眼看着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卷心菜、西红柿就要烂在地里,礼乐街道办食堂采购了贫困户的蔬菜,好心的扶贫干部还联系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到基地购买农产品,解决了贫困户的燃眉之急。

“因地制宜、授人以渔,才能看到最明显的帮扶效果。”黄翠芳告诉记者,礼乐街道的贫困户本就以务农为主,他们擅长耕种,也乐于接受这样的帮扶方式,既有种子化肥补助,又有技术指导,赚得的每一分钱都是通过辛苦耕种得来的。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些收成好的农户,一个月可赚到几千块,能较好地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阿培是基地农户中较为年轻的,十分勤奋,他的菜地里总是满满当当、整整齐齐的,没有杂草,没有空闲的地方,三排西红柿中间还种满生菜。疫情防控期间,在做好防护工作的前提下,他照常到礼乐中心市场销售蔬菜。阿培告诉记者:“有了这块地,每个月都是收获的季节,每次从菜市场回到家,心里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徐蓓蓓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