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不靠 自主研发 江门实现“口罩自由”

“终于不用设闹钟在网上抢购口罩了。”家住蓬江区白沙街道的陈小燕开心地说,现在在我市各大药店基本都能买到口罩。她说,年前自己备了一些口罩,后来家人从网上抢购了一些。复工后,公司也都给员工配备了口罩,“目前完全够用”。

3月29日,在大参林一汇广场店,记者看到店门口张贴了“口罩到货”的标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3月中旬以来口罩供应逐渐充足,目前大参林各药店均已上线口罩。“现在市民购买口罩无需查验身份证,也不再有预约和限购的要求。”他表示,目前店内供应的主要为一次性医用口罩,价格为2元/只。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口罩等防护物资紧缺,困难怎么解决?江门的做法是:不等不靠,自主研发。从“一罩难求”到逐步实现“口罩自由”,短短2个月,江门医用口罩日产量从不到10万只迅速提升到超过200万只,这背后彰显的是江企因“疫”而变的社会担当及政府部门打破常规的主动作为。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敏锐 通讯员 陈日胜 黄婧

生产企业少

多家企业转产口罩

2月29日,江门市宁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多条超高速全自动化口罩生产线实现24小时满负荷高效运转。这家2月18日才正式成立的公司,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已经实现了12条生产线高效运转,口罩最高日产量已突破100万只。

“这个项目在筹建阶段就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鼎力帮助,根本办不下来。各级领导都积极跟进解决项目审批、生产线引进、调试安装、质量把控、生产经营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江门市宁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军说。

3月6日,江门市阪桥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江门市欧溢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机器开始正常生产。10天前,这里还是一个空荡荡的旧厂房。该公司总经理周中涛感慨:“我都不敢相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转产口罩就能实现。2月27日,机器到达公司,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进驻,公司一类医疗器械备案、产品备案凭证当场办结。”

不到一个月,亚洲纸巾巨头——维达斥资800万元,新建无菌车间,增设智能生产线和检验仪器,让口罩生产车间从无到有、从图纸变成了现实;3月初,把一间厂房改造成口罩生产车间的诚辉医疗6条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线建成投产……疫情影响下,多家江企“疫”中求变,积极应对,结合行业新变化,挖掘市场潜力,培育新一轮发展的内生力量。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全勤,见证了我市多家企业转产口罩,从申报信息到投产的全部过程。“从收到企业要转产口罩消息的第一时间,我们就开始介入了。”张全勤说。

“市场监管部门很早就开始帮助我们整理资料,对我们进行培训,还打破常规,派出工作组,现场办公,争分夺秒帮助我们办理应急备案。”陈军感叹道。

以往企业备齐审批备案资料平均要一个多星期。“我们提前开展备案办理现场指引服务,为企业提供所有资料办理模板,帮助企业一小时内形成产品风险分析报告、临床对比资料等10多份纸质备案申请资料,完成生产备案、产品备案资料准备工作。”张全勤说。

同时,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进行全程帮办,专人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申报材料、资料填写录入、材料提交、凭证出具到窗口产品备案、生产备案等“一条龙服务”。

记者了解到,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省药监局根据形势要求,下放审批权限,由各地级市市场监管部门对需生产二类口罩企业的生产设备、检验产品质量、技术力量等进行综合评估后应急备案。

此前,我市仅有一家在产的口罩生产企业,口罩日产能也不到10万只,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在政策下放的1个多月里,市市场监管局实行专班驻点、专人服务、专题协调,成立多个工作专班,整个春节假期无休息,专班每天从早上8时至晚上10时驻守在重点企业,专人跟进、现场指导企业对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规范要求,改进生产检验流程、生产环境条件、原材料质量监控等工作,专题研究解决企业检验人员不足等问题。

特别在政策下放的最后阶段,市市场监管局派出多个工作组,放弃周末休息时间,连续深入全市20多家前期调研确定的口罩生产储备企业,对车间环境、生产设备、技术人员、标准规范等情况再次进行全面考察,结合疫情防控实际和企业生产能力,迅速确定重点应急备案企业对象,并于2月29日深夜11时通过“先办后补”“容缺审批”模式,快速办结12家企业生产医用口罩备案手续,比法定审批时间平均节省近1个月。

其间,全市共有16家企业通过审批备案,推动形成潜在新增产能200万个的规模。

技术力量不足

 “请进来”“线上学”“走出去”

大年初二,市药检所微生物室负责人陈立豪早早来到实验室,加班加点紧急对生产的口罩进行无菌检验。

舒而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口罩生产企业,去年由于专业质检人员不足等问题被省药监局督促停产整改。大年三十,刚刚回到台山老家的陈立豪在接到上级紧急布置的任务后,毫不犹豫连夜从家中赶回,大年初一,陈立豪和同事赶赴舒而美。

技术力量是企业能否通过审批备案、投产经营的法定条件。我市部分口罩复产转产企业也遇到舒而美公司同样的难题。

部分企业应急转产后,由于产品检验技术、质检力量不足等原因,无法对产品进行质量合格检验,造成产品不能上市供应。

“急企业所急。我们除将产品送市药检所检测外,还多次沟通请示省医疗器械检测所,促成该所为我市30批次非无菌医用口罩等产品开通快速检测通道,并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全性能检验检测报告,比正常检测时限缩短95%,保障了相关批次口罩产品共80多万只快速上市供应。”张全勤说。

为有效解决多家企业质检人员和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市市场监管局通过“请进来”“线上学”“走出去”等方式,为企业进行专业培训1000多人次:迅速安排企业人员到市药检所进行“一对一”免费脱产培训,派出专业人员到企业开展医疗器械产品生产操作等课程培训10多期,举办两期网络培训,短期内迅速提升企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支撑。从硬件设施、生产流程、产品质量进行全流程管控。

发改、工信等部门也积极协调,从排查防控物资生产企业、主动协调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各个环节、想方设法借用大型企业技术人员支援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设备运作,促使相关口罩生产企业以最快速度实现复产转产,让我市最紧缺且需求量最大的应急防疫物资——医用口罩“松了一口气”。

在口罩生产的背后,还能看到众多志愿者的身影。“这段时间我都在厂区帮忙。”台山市青年志愿者李宝玲是一名大学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回校上课的她,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工作。

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有效应对医疗系统物资紧张局面,疫情期间,市团委、市义工联等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协助生产医用口罩”志愿服务活动,招募并组织青年志愿者前往一线生产基地协助生产、包装医用口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江门这座“爱心之城”散发光芒。

研发人才紧缺

高校、“科研小分队”紧急支援

资质符合了,原料到位了,但由于全国各地转产、复产的企业陆续增多、需求增大,口罩机成为了“拦路虎”。

这种情况一直牵动着广东南大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志强的心。2月初,周志强决定发挥技术优势,在分析已有装备和原自动化生产线技术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在提高产能上下功夫,突击研发新型全自动口罩生产线。

据了解,“全自动平面耳带式口罩生产线”研发主要包括自动卷放料、折叠压合裁剪、耳带超声压接、耳带折回整形、成品计数及输出等工艺,涉及上万个电气控制及机械自动化零部件,单个生产线的组配调试工作就需要5天,研发人才需求量大、专业化程度高。

在企业急缺研发人才、口罩生产企业急需生产线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不少研发人员的生产压力和心理压力剧增;再加上企业还得将原本就紧缺的研发人员分派一部分去蹲守超声波焊机,以保障生产线的抢时出库,这一切都给企业的转产带来了不少困扰。

“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积极组织技术精湛的老师前去帮忙,协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常务副院长龚自康表示,该校共派出了3名老师协助企业进行机器装配、接电等工作。

市科技局也立即选派了一支由“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引聘人才组成的“科研小分队”,深入战“疫”一线担任“兼职工程师”,协助企业开展医用口罩自动化生产线电气控制模块、电机控制单元等零部件的组装及调试等工作。

面对口罩生产线上的关键零部件“超声波焊机”一机难求的困境,市科技局主动联系省科学院等有关科研院所,通过产学研合作对接,及时帮助企业解决了研制过程中的关键难题。

“‘科研小分队’具有专业水平,技术功底扎实,在生产研发过程中跟我们工程师一起进行工艺改进,在技术层面给予我们帮助,也到生产一线进行装配。”周志强说。

2月10日开始转产研发全自动口罩生产线,2月27日向客户交付第一台全自动口罩生产线使用,3月底成功交付逾50条全自动口罩生产线……17天完成转产,随即实现产能跃升,这就是全力抗击疫情的“江门速度”。

“目前,口罩产量已大幅提升,市民无需囤积口罩。我们倡导普通群众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节约使用口罩,让每一只口罩发挥最大效用。”张全勤说。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但国外疫情形势仍然比较严峻。根据相关规定,医用口罩等防护物资出口到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必须通过产品测试、文件评审并取得FDA认证、CE认证等。为此,我市正积极推动企业对标国际标准,改进生产工艺流程,调整操作规范,促使产品符合出口要求,能尽快转供国外。

企业案例

群策群力助舒而美 复工复产提升产能

“1月20日,我们公司正式放假。1月23日,相关部门希望我们能够复工,缓解当时口罩供不应求的情况。”江门市舒而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舒而美”)总经理汤振荣说,该公司当天就组织部分工人复工生产。目前,该公司口罩日产能已提升到60万只。

“我们能够顺利复工复产,产能得到快速提升,有赖政府及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和热心支持。”汤振荣感慨说。

1月25日,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新会区市场监管局、市药品检验所赴舒而美,现场查看该企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人员配备等材料及生产硬件配备情况,指导和帮扶企业提升医用口罩的质量把控,确保有序生产。市市场监管局还启动临时措施,生产企业因包材限制,可使用简易包装。

为了推动舒而美尽快达产,我市主动协助企业解决各种难题,在原材料来源问题上,迅速指导全市工信部门尽快摸查符合该公司所用原材料的生产企业,积极发动江海区迈德非织造公司复产复工,优先保障舒而美口罩生产原材料供应。同时,我市还向该企业发放提前复工奖励20万元,助力企业全面发展。为了解决企业技术人员力量薄弱难题,政府部门主动协调维达纸业等企业给予技术支援,组织技术骨干协助舒而美抢修和维护设备。

刚开始复工的时候,最难的还是人手问题。“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有六个人回来加班,到年初二省内的员工已经全部到位。”汤振荣说。与此同时,团市委、市义工联、团新会区委、新会区义工联联合我市有关部门单位开展“协助生产医用口罩”志愿服务活动,招募并组织青年志愿者前往舒而美协助生产、包装医用口罩,得到了社会各界热心青年志愿者的积极响应。

相关链接

双向发力 保障口罩供应稳定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网上预约、立案查处双向发力,积极保障口罩供应稳定。2月11日,江门市“网上预约购买口罩服务平台”启动试运行。通过“江门健康服务”小程序、“江门易办事”App、电话预约(限65岁以上老年人)3个渠道提供预约口罩服务,满足不同市民的需求。“口罩预约”成为“爆款应用”。

团市委、市义工联与江门国大药房更是联合开展“关爱长者·预约无忧”电话预约口罩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加盟”接听电话预约专线,让长者预约购买口罩更加便捷、高效。随着众多志愿者的加入,大大增加了65岁以上长者预约口罩的成功率。

自4月1日起,我市关停“江门健康服务”小程序、“江门易办事”App网上口罩预约购买服务和65岁以上老年人电话预约服务。其间,累计向市民供应平价防疫口罩350万只。此举既助力口罩市场有序稳定供应,又避免人流聚集交叉感染的风险,得到广大市民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与此同时,12315、12345成为一条有“温度”的热线。针对市民关于疫情防控方面的重要、突发、紧急诉求事项,特别是涉及口罩流通环节,12315、12345热线平台与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动响应,按照投诉举报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实行“一站式”办理、“闭环式”处置。

市市场监管局畅通电话、网上等多种投诉举报渠道,强化投诉举报处置和应急值守,加强涉及疫情的投诉举报处理,落实专人受理、全程跟踪督办,做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反馈。立案查处江海某药店涉嫌哄抬物价销售过有效期口罩等违法行为36宗,查扣涉案口罩一批,保障口罩供应秩序。

(责任编辑:叶隽毅 二审:徐铃静  三审: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