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夜间经济 促进夜间消费

《新华日报》:夜间经济,顾名思义,从当日18时至次日凌晨所发生的服务业经济活动都可归为夜间经济范畴。2019年12月,夜间经济一词入选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印证了这一经济现象的蓬勃生机。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发展压力空前,在各地“救市”出招中,夜间经济被多次“点名”。提振消费,夜间经济愈发走向拉动消费的前台。

王安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随着社会经济变化,越来越多的居民在下班后走出家门,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中,夜间经济活动已成为城市时尚度和活力系数的风向标。

夜间经济最初的发展更依赖供给来推动,因此,发展夜间经济首先需要挖掘本地的特色景观,为消费者走出家门提供初始动力;其次,发展夜间经济需要提炼本地特色文化,赋予特色景观以内涵和灵魂。

戴斌(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夜间经济既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也成为海内外游客感知当地文化、体验当地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从长期来看,发展夜间经济,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

来有为(美团研究院院长):要引导文化和旅游场所开放夜间旅游线路或延长观光时间,在具备条件的旅游景点、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开发夜间旅游体验项目,带动夜间旅游发展。同时,也要支持发展22时后夜间到家服务经济,在居民聚集的生活区域,发展餐饮外卖等“互联网+生活服务”,在满足市民夜间消费需求的同时,大幅降低扰民噪音和路面拥堵,扩大传统夜间经济的服务范围,把方便快捷的夜间服务直接送到消费者家中。

《2019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大部分夜间游客的游玩时间为1—4小时,79.8%的夜间游客游玩时间超过2小时。夜游者倾向于在夜游地附近选择住宿,而不是在白天游玩的旅游吸引物附近,住宿地6公里范围内是夜游的黄金地带。夜间经济消费品类中,餐饮消费占比超七成;逛公园、逛夜市、逛街是领衔户外夜间休闲活动的主流。但总体上来看,夜间经济供需仍不匹配,文化场景需求是“蓝海”。

谢凌(仲量联行成都董事总经理):未来,想要推动夜间经济的健康成长,除了发展本地经济与提供正确的引导之外,城市政策还需要制定一整套科学有序的方案来予以配合。

于信阳(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讲师):夜间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较大阻力是配套措施不够完善,部分城市夜间警察配备少,存在安全隐患;不少城市公交车、地铁23点前就已经停运,给夜归人带来了交通上的不便;还有的地方店铺早早打烊,让人想消费却无处可去,这一系列的因素都已经不适应夜间经济的发展。

点评:如今,全国多地都在提倡发展夜间经济,为避免同质化现象出现,需要提炼好本地特色,如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夜市,从北京簋街、上海安义夜巷、广州上下九步行街、南京夫子庙夜市、杭州河坊街夜市、开封鼓楼夜市、青岛劈柴院、重庆八一路……

江门想要发展夜间经济远远不止“吃吃喝喝”的内涵,也不仅是商圈的建设和丰富,还包括文化、旅游、影视、会展、体育等方面,需要“布局均衡、结构合理”,如博物馆、旅游景点等开放夜场时间等。近日,广东出台的《广东省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政策措施》提出,发展文化和旅游夜间经济。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增设24小时便利店等夜间消费场所。重点打造“文旅+演艺”模式,探索博物馆夜间开放,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和其他消费热点。完善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措施。

此外,配套服务,如交通服务升级、金融等也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陈倩婷)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钟建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