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奔小康,江门结对帮扶广西崇左4个贫困县:这是全面小康的庄严承诺!

“廿年凿石穿山不信我村无出路,百户同心协力敢夸立屯有前途”,这幅镌刻于广西崇左天等县立屯隧道口的对联,讲述的是立屯三代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24年徒手凿通460米长穿山隧道的故事,发扬“宁愿苦干 不愿苦熬”的立屯精神。

“全面小康,一个不少”,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而东西部扶贫协作是践行承诺的重大战略。2017年9月,江门全面推进落实对口扶贫协作崇左“携手奔小康行动”任务。近三年来,双方广泛开展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等。

今年5月11日,天等县脱贫,至此,江门结对帮扶崇左的4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立屯所在的道念村曾是贫困村,江门扶贫干部帮我们引进扶贫车间,激发了大家脱贫增收的决心和信心,发扬了立屯精神”,道念村第一书记农远招说。

△甘牛项目落地让贫困户有了就业增收的新渠道。

据悉,在中央对各地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崇左市连续两年被抽中接受国务院第三方考核检查,并都取得好成绩。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常务副组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党组成员李冠强指出,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上,江门啃了硬骨头,作了大贡献,成绩经得起检查,经得起考验。  

文/图 唐达 毕松杰

对接

组成4个扶贫协作工作组

“十三五”初期,崇左市有贫困村287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8%,农村贫困人口34.18万人。其中,大新、宁明、龙州、天等四个县属于全国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龙州、天等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17年9月,江门全面推进落实对口崇左“携手奔小康行动”任务,把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多次奔赴崇左开展交流、调研活动,共同研究推进两地扶贫协作工作。

截至今年5月,江门结对崇左的4个扶贫协作贫困县已累计落实财政援助资金5.74亿元,231个援助项目落地。近三年来,市县级领导调研对接862人次,召开高层联席会议35次,两地已建立起完善的党政高层定期互访交流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

协作对接机制持续完善的同时,两地人才交流支援也愈发频繁。

2017年9月,江门按照严格甄选、好中选优的原则,从蓬江、江海、新会、鹤山各挑选一名优秀现职处级干部,分别挂任天等、大新、宁明和龙州的县委常委、副县长,并分别组成4个扶贫协作工作组,开展为期3年的对口扶贫协作工作。

“来到宁明后,工作组列出工作清单,率先出台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推动产业协作、人才交流,聚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挂职宁明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新会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捷雄告诉记者:“3年来,我们引进了22家企业,已投产企业10家,有力壮大了宁明县域经济。”

江海区扶贫干部刘洋挂职大新县政府办副主任,负责推进粤桂扶贫协作项目。其实,刘洋接到前往大新县开展扶贫工作的通知时,才刚刚与在外省工作的妻子登记结婚。当晚收拾好行李后,第二天清晨就随队到了广西,一干就是3年。

“平时经常要走访贫困户和了解扶贫项目进展,加上路途遥远,很少回家,主要是晚上与家人视频”,刘洋说,“只要扶贫有成效,付出就值得了。”2018年,刘洋被大新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公务员”。像这样的故事在江门扶贫协作工作组中还有很多。

“江门扶贫干部过来扶贫,要背井离乡、克服困难,面对脱贫任务,他们没有打退堂鼓,而是全力以赴”,崇左市扶贫办总经济师农贵新认为,“他们不仅带来了优质的扶贫项目、创新的扶贫办法,更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了当地党员群众作风转变,激发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和行动力。”

近年来,崇左市也先后向我市选派挂职交流干部26人次,选送专业技术人才到江门学习交流227人次;两地还共同举办党政干部培训班培训600人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1431人次。

人才交流、志智双扶,为扶贫协作下好了“先手棋”。

造血

五大扶贫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大新县有着秀丽的峰林景观,田园如诗的堪圩乡明仕村近年来更是游人如织,旅游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好途径。2018年底,明仕村那乙屯旅游扶贫民宿项目对外营业。“这要感谢粤桂扶贫协作资金项目,减贫带贫效果很好。”堪圩乡人大主席苏艳红说。

△易地搬迁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农金美是家住堪圩乡谨汤村那钦屯的贫困户,“我现在在民宿打工,每月增加近2000元收入。在家门口上班,还能兼顾家庭和农活。”此外,当地还成立了农宿协会党支部,通过“一名党员建农家乐,带动4名贫困户增收”的帮扶模式,强化党员引领作用。

“电商+农业”是产业扶贫的新路子。陆彦鑫是大新绿优鲜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大新有种植水果的传统,刚开始做水果电商,由于没有拳头产品、营销手段单一,每天订单只有20个左右”。

扶贫协作工作组到来后,通过以粤桂扶贫资金作为贫困户入户资金,吸收80户贫困户入股,建设了百香果扶贫示范基地。“以百香果为水果电商龙头产品,在江海区电商服务团队的引导下,迅速打开销往广东市场的渠道,去年发送订单达3万多个。”挂职大新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江海区副区长丑继明介绍。

“去年公司给贫困户分红8万多元,还聘请了20多位贫困户来工作,形成了‘公司+电商+基地+贫困户’的模式”,陆彦鑫说。贫困户庞奉英到这里做客服大半年了,她说:“一个月收入3000元,还可以照顾老人孩子,我很满意。”

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只是缩影。近三年来,江门扶贫协作工作组通过结合当地特色优势,形成“种、养、贸、游、工”五大扶贫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帮扶,强化“造血”功能,逐步形成了扶贫协作“江门经验”。

贫困户阮金铃是广西宁明铭祥防护制品有限公司的缝制工人,她工作的地方就是宁明与新会两地共同打造的宁明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在这里工作,每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收入有了、房子有了,孩子免费上学,我很满意。”阮金玲说。

阮金玲原来的住处是距宁明县城三小时车程的偏远乡村,2018年搬到了城中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宜景小区,一家六口从破旧的泥瓦房,住进了小洋楼。而且,工作的企业距离住处就“隔了一条马路”,中午还能回家带孩子。

目前,该产业园已完成投资23.62亿元,投产企业13家,带动就业800多人,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139人。而在江门对口协作的4个贫困县中,已累计引导30多家粤企到当地投资兴业,带动贫困户5000多人,共建扶贫产业园5个。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如今,越来越多像阮金玲一样的贫困户,告别贫困靠双手拥抱小康。

在天等县龙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当地创建了扶贫车间一条街,13家扶贫效果突出的企业先后进驻,年产值超6500万元,提供了1380个就业岗位。

“之前生活在天等把荷乡那样村,靠种玉米维持,搬出来不仅住上了新房,还可以在扶贫车间工作,收入是之前的好几倍”,黄巧妹说。她是在当地服装厂打工的贫困户之一。

截至目前,江门在对口协作的四个贫困县共创建了就业扶贫车间264家,带动就业超1.2万人,其中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近3000人,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富一方”的扶贫协作新格局。

长效

“志智双扶”体现帮扶温度和深度

“志智双扶”,不仅体现在扶贫干部的交流协作上,更体现在教育、医疗等领域人才支援上。

罗志旺是新会区睦洲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今年5月中旬,他来到宁明县寨安乡支援。刚到没几天,他就抢救了一位危重病人。“病人过敏性休克,要气管插喉,上心监设备”,可是当地医生对粤桂扶贫协作资金支援购置的新设备还不太熟悉。

△我市医生到崇左基层支援。

“当时我一边操作、一边指导他们如何协作,病人得到及时抢救,病情稳定了下来”,罗志旺认为,当地地处山区,溺水、摔伤、被动物袭击等病患较多,除了日常出诊,还能通过支援协作帮助当地医护人员提高技术水平。

蓬江区棠下中学英语老师黄丽燕在去年9月来到天等县民族高中支教。刚来时,黄丽燕发现,“由于这里缺乏专业的英语教师,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即使高中生,对英语音标等也不熟悉,导致学习兴趣减退。”

“只好从头补起”,黄丽燕一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每周评比、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向身边的当地教师传授教学心得。“对于贫困学生,我会通过分享正能量的案例,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从支医到支教,体现了社会帮扶的温度和深度。“蓬江区累计选派16名优秀教师到天等县支教,天等县也选派了15名教师到蓬江区跟岗学习,当地教育局还组织了300名中小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到蓬江区接受短期培训。”挂职天等县委常委、副县长的蓬江区副区长李达成说。

目前,江门向崇左市选派专业技术人才182人次;举办含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培训1431人次;17个企业结对帮扶崇左市33个行政村,7个社会组织结对帮扶9个行政村,11个东部学校结对帮扶8个学校,5个东部医院结对帮扶5个西部医院。

记者从市扶贫办获悉,接下来,江门将抓好加强组织领导,实现稳定脱贫;突出产业合作,打造资产运营管理长效机制;着力劳务协作,促进就业创业致富脱贫;加大人才支援交流,强化智力支持;加强舆论宣传,讲好扶贫协作故事这五方面工作,全力完成好中央和省交给江门的任务,助力崇左市打赢打好脱贫摘帽攻坚战,确保崇左市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建社会。

案例

“牛”起来 富起来

“以前一心扎在田里,每天日晒雨淋,一年下来赚不了多少钱。甘牛集团来了咱们县后,低价供给好牛种,免费传授好技术,还主动上门回收,加上田里的甘蔗、玉米都是现有的饲料,这么好的致富机会摆在眼前,贷款去做也值得。”凌志刚是崇左市龙州县下冻镇驮江村声江屯贫困户,今年他利用扶贫小额信贷贷得5万元,把旧房子的后院改造成生态牛栏,从广西龙州甘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购来带孕母牛当起“牛老板”。他算了笔账,预计今年仅卖牛犊就能增收约2万元。

糖业是崇左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其中龙州县的糖蔗种植面积高达50多万亩,当地农户大多靠种植甘蔗为生。然而从鹤山来到龙州的扶贫协作工作组发现,甘蔗种植增收效果不理想,数量巨大的甘蔗尾叶被废弃,成为“甜蜜烦恼”。

能不能利用甘蔗尾叶打造特色产业?

“2018年我们引入鹤山企业投资建设甘牛集团,以甘蔗尾叶为饲料原材料,打造覆盖养牛、智能屠宰、牛肉生态深加工、绿色冷链物流、无害化处理的产业扶贫项目。”挂职龙州县委常委、副县长的鹤山市副市长杨海泉说。

当年12月,甘牛生态养殖那渠园作为产业链建设的启动项目奠基,次年1月进牛,4月首批育肥肉牛发往粤港澳大湾区。2019年出栏肉牛已超6000头,存栏1500头。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带动全县养牛10万头,受益贫困村47个、贫困人口超5万人。

“能到龙州投资办场,离不开两地党委政府支持和扶贫组牵线搭桥”,甘牛集团董事长温兆轩说。杨海泉认为:“龙州有资源,广东企业有资金和技术,促成两地合作、优势互补,才能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关链接

我市对四川甘孜和黑龙江七台河开展支援和合作

江门对口崇左开展扶贫协作的同时,也对四川甘孜州和黑龙江七台河市开展了支援和合作。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地级行政区。自2015年,江门市对口支援甘孜州康定市、泸定县以来,成效显著,助力康定市实现59个贫困村2917户11217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04%;助力泸定县44个贫困村2961户10239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零。

黑龙江七台河市是一座因煤而生、缘煤而兴的新兴工业城市。七台河土地肥沃,盛产蓝靛果、红松仁、红小豆、白瓜子等特色农林产品。自2018年,江门市与七台河市建立了对口合作机制,两地重点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合作平台载体等4个方面共15项重点任务对口合作。两地对口合作基础夯实,对口合作成效显现。

(责任编辑:叶隽毅 二审:徐铃静 三审: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