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镇以党建引领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

江门日报讯记者/梁佳欣 通讯员/覃强华)说起荷塘纱龙,许多江门人都非常熟悉,逢年过节举办节庆活动时,总能看到它的身影。

这项传承了500多年的民俗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的背后,是荷塘镇党建工作与当地传统文化的深度碰撞。近年来,该镇深入探索基层党建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赋予当地纱龙文化、祠堂文化新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不仅促进了当地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也为基层党建工作搭建了平台,为传统文化保护创新筑牢了基础。

加强保护

把稳传统文化发展方向

据了解,荷塘纱龙起源于荷塘镇篁湾村,由明代篁湾举人李唐佐在本地草扎“游龙”的基础上,融合四川“彩龙”的特点制作而成,后屡经改进、创新,一直发展传承至今。2008年,荷塘纱龙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专业角度看,荷塘纱龙具有珍贵的工艺价值、舞蹈价值,且蕴含着深厚的人类学、文化学、民俗学价值;在当地人眼中,它是增强乡民凝聚力,联结海外乡亲的重要文化纽带。除了纱龙文化,荷塘当地还有着浓厚的祠堂文化,一间间祠堂承载着当地人的集体记忆,是族群的精神寄托和归属。但与许多传统文化一样,荷塘的纱龙文化、祠堂文化如今都面临着传承的难题,急需保护和弘扬。

如何破题?近年来,荷塘镇一直在探索基层党建工作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通过党建引领,把稳纱龙“龙头”,为纱龙文化、祠堂文化传承发展指明方向。同时,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据介绍,该镇在实施“党建+”工程时,创新把祠堂文化建设纳入村(居)党建工作规划中,明确由村(居)党组织主抓祠堂文化建设的方向。同时,组建由党员牵头负责的管理队伍,对祠堂的活动和日常管理进一步规范,加强对祠堂的保护。

创新发展

打造祠堂文化品牌

既要有保护,也要有创新。根据“一村一特色、一祠一品牌”的思路,荷塘镇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祠堂文化品牌。

例如,荷塘纱龙的发源地篁湾村,就将纱龙文化作为一面旗帜,于去年9月在该村周源祖李公祠成立了荷塘纱龙党支部,团结荷塘纱龙协会会员成为倡导和宣传纱龙文化的中坚力量,牵头举办了“纱龙文化嘉年华”“纱龙夏令营”等公益活动,向广大党员群众讲授纱龙的历史以及扎纱龙、舞纱龙等传统文化知识,舞活党建“龙头”,促进了纱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荷塘镇还通过构建农村基层大党建格局,引领荷塘纱龙党支部与其他党组织结对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搭建纱龙文化平台,夯实基层党建服务阵地,以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党建引领

赋予祠堂文化新内涵

在荷塘镇,祠堂是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在打造祠堂文化品牌的过程中,该镇通过找准党建和文化建设工作的结合点,不断推动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提升。

例如,该镇良村勉斋祠堂升级改造后设置了党建文化长廊和文化室,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红色抗日革命史、历史名人先进事迹的重要平台。塔岗胡氏宗祠、龙田协吾冯公祠通过举办抗战史讲堂、忆峥嵘岁月讲堂等系列大型党建活动,为超过4500人次的党员群众提供“党味大餐”……在这里,各村的祠堂是党建宣传阵地,是有红色文化底蕴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平时,祠堂还是农村文化活动礼堂,由村(居)党组织牵头,引导各级组织在祠堂开展“养生讲堂”、“棋艺讲坛”等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广大党员群众的精神生活。

以祠堂为载体,荷塘镇党建工作平台得到拓展,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为祠堂文化注入新内涵,赋予其新的社会功能。

(责任编辑:徐蓓蓓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