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激活城市综合体?

近年来,我市城市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商业体量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人爱逛城市综合体。

△长堤风貌街是江门最早形成的传统商圈。

△2014年后,江门万达广场等综合体相继开业,进一步丰富蓬江的商业。

周末,市民容小姐带着小孩到江门大融城的金宝贝早教中心上早教课程;上完课后约上三五朋友到茶饮店喝饮料聊天;之后她们发现商场里正举办的“在一起,很酷”跨界IP展,展区主题丰富,色彩缤纷,她们便在这里拍照凹造型;一直玩到晚上,她们吃了晚餐再回家去。

市民容小姐的周末,也是不少江门人的写照,越来越多江门人喜欢逛商场。201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0.43亿元,同比增长8%。江门的商业潜力在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实体商业不断突破创新中,城市格局得到延伸。

商圈迎来焕新与变更的背后,是城市综合体面临消费需求的升级与挑战。如何更好地激活城市综合体,实现错位竞争、特色发展?对此,记者进行采访。

文/江门日报记者 李银换

图/李银换 郭永乐 林哲

现状

蓬江商圈“一路向北”

小时候,90后小文最期待的就是父母带着他到常安路步行街逛街,那里的东西齐全,价格便宜,经常能淘到宝;中学时期,他会约上同学逛五邑城、地王广场,那里是年轻人的聚集地;大学时期,在外地上学的他,放假回到江门,就会到益华百货逛逛,感受最新的时尚潮流;现在,他逛街的选择越来越多了,江门大融城、江门万达广场、江门奥园广场、江海广场、新会美吉特广场、新会万达广场……开着小车,一踩油门,只需十几分钟就能去到附近的购物中心。

梳理江门市区的商业版图变化轨迹,可以看到江门城市空间拓展步伐留下的印记。位于蓬江老城区长堤路段的长堤风貌街,是江门城建之始所在地,也是江门最早形成的传统商圈,以及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江门最为繁华的地方。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蓬江的商圈开始向北拉伸,逐渐形成了以五邑城—地王广场—景腾广场为轴线的商圈。在蓬江大桥西侧,港口路、东华路、江华路、水南路等商业街逐渐发展起来。

2000年后,蓬江的商业中心进一步拉伸到北新区一带,并迅速发展起来。2004年,益华百货开业,作为江门第一家City Mall概念的大型购物商场,益华百货改变了江门人的消费模式和观念,当时这里也成为江门商业最为繁盛的地方。

2014年后,江门大融城、江门万达广场、江门奥园广场相继开业,进一步丰富蓬江的商业。

2017年7月29日,新会区首个大型城市综合体美吉特广场开业;2018年8月31日,新会万达广场开业……这彻底改变了新会的商业格局,两大城市综合体既作为新城区的商业配套,同时也辐射于整个老城区。

2019年9月13日,江海区首个大型城市综合体——江海广场开业,填补了江海区城市综合体的空白。

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志坚表示,以前,城市就是商品交易的场所,城市的发展与商业是密不可分的,商业、商圈是城市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商圈的地理变迁,与城市中心的迁移是相一致的。以蓬江区为例,随着北新区、滨江新区的发展,商圈的发展也逐渐从南往北迁移。

对于江门人来说,以前是逛商业街,现在更多是逛商场了。刘志坚分析称,消费者追求一站式的消费体验,能满足吃喝玩乐购,所以城市综合体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

美吉特集团副总经理吴文兴表示,新崛起的一站式购物中心,提供宽敞明亮的室内购物环境,汇集各类时尚潮流品牌,满足顾客多元消费需求,自然迅速崛起并成为城市商圈的新代表。

问题

城市综合体体量大江门能否承此大爱?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区城市综合体,发现有的城市综合体活动多,人气较旺;部分城市综合体有些冷清,人气不足,有的销售人员站在店铺前,望着往来的客人,神情略显无奈。

2014年以来,我市城市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蓬江、江海、新会的城市综合体商业体量已经不小,资料显示:江门大融城购物中心体量为11万平方米,江门万达广场商业面积达21万平方米,江门奥园广场购物中心体量为11万平方米;江海广场商业面积占6万多平方米;新会美吉特广场约10万平方米;新会万达广场约11万平方米……放眼以后,还有多家新军“参战”——健威广场、新英世贸广场、江门保利国际广场等。未来,江门市区(蓬江、江海、新会)的商业体量有望达到100万平方米。

201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0.43亿元,同比增长8%,与全省增速持平,居全省第六位(并列)。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204.11亿元,同比增长7.4%;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2.65亿元,同比增长4.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0.66亿元,同比增长8.9%。从侧面看出,江门人具有一定的购买力。

“江门市区的城市综合体是否有点多呢?”市民容女士几乎每周都会去城市综合体逛街,看到有些城市综合体人气不旺,她道出了心中的疑问,而这也是近年来业界讨论较多的问题。

在广州锐升总经理莫志华看来,江门的城市综合体发展的步伐“走”得有点快,近5年综合体发展增速已远超本地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水平。根据相关调研,2019年蓬江、江海人口达110万,而人均商业面积已突破国际发达城市1.2平方米的标准,经营类商业供应过量的警钟已敲响。

“经过多角度分析对比,我们发现目前江门市商用物业整体供求已进入阶段性偏饱和状况。”莫志华说,由于潜在综合体商业供应量巨大,但城市人口短期内欠缺增长极,人均消费支撑力不足,若不加以规划控制,未来风险高企。

刘志坚表示,城市综合体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中心城区的首位度不高,尤其是作为中心城区的核心城区——蓬江区,城市综合体对五邑乡镇的辐射能力不够。照理说,中心城区的城市综合体,应该服务本地460多万名居民,甚至还可辐射到周边城市,如中山、顺德等;另外,城市综合体这类实体商业,面临着电商的巨大冲击。

发展

体验业态成城市综合体“必杀技”

“不好意思,现在没有空桌子了,需要排队等候一下。”服务员对着前来就餐的食客如是说道。餐厅内,飘着食物鲜香的味道,传来欢声笑语,其乐融融;餐厅外,等位的食客也不闲着,喝着商家提供的茶水,吃着零食,好不热闹。

记者走访市区几大城市综合体发现,到了吃饭时间,餐饮楼层的人气一下子聚集起来,不少餐饮店都需要排队候餐。如今来城市综合体“逛”的人多,而“买”的人并不多,人气稍旺的主要是餐饮、娱乐部分,而服饰业态等则较为冷清。

以往,购物中心的购物、餐饮、娱乐按5:2:3布局,如今这种业态经营“黄金比例”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购物、餐饮、休闲1:1:1联袂主演的消费模式。

在江海广场商管总经理喻益和看来,这种业态模式充分说明商业综合体的特点是以体验为主的,也是顺应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商业革新。

刘志坚认为,城市综合体是多功能、多业态的集聚,电商对实体商业的冲击特别大,城市综合体的业态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结构优化。另外,还可以把文化消费,如教育培训、小型图书馆、小型文化演艺活动融进去。“城市综合体的发展空间很大,不应只停留在传统的购物中心层面,关键是经营要符合市场规律,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丰富业态,实现特色发展。”刘志坚说。

江门大融城致力于给消费者更好的消费体验,在暑期档,《在一起,很酷》跨界主题展正式亮相,链接艺术、音乐、环保、健身、网红、二次元等九大社群文化,解锁精细化社群运维新玩法。

有业内人士表示,依靠餐饮和娱乐业态拉动人气,再用这人气促进销售,才能最终实现传统商业的转型。这正是越来越多商业企业愿意把面积留给餐饮、娱乐商户的原因,虽然表面上租金“损失”了点,但却给整体盈利创造了更多的潜力。

突围

错位竞争 特色发展

江门大融城以“年轻、时尚、潮流”的“DNA”标签,持续引进城市首店/新概念店/国际名店为导向,构建品牌的差异化战略。

江海广场围绕“社区性消费”丰富居民生活,致力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安心、舒心、放心享受一站式购物、休闲、娱乐……可以看到,城市综合体努力实现差异化发展。

那么,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我市众多城市综合体如何找准定位,突围而出?

刘志坚表示,作为经营者来说,一定要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错位竞争、特色发展,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思路上,这非常关键。如江门大融城以餐饮体验为特色;益华百货以商务为特色;江门万达广场建筑面积大,可以把五邑老街发展起来,建成特色饮食街、江门特色商品展销交易街等,集聚人气。

刘志坚认为,城市综合体的建设与发展不只是经营者的事,还涉及政府相关部门。政府层面要对城市综合体的建设作出相关规划,避免出现同一商圈城市综合体数量过多、竞争过于激烈的情况。

江门大融城项目管理人员表示,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环境中,江门大融城保持高度的市场敏锐度,及时捕捉市场热门、风口、网红、高质品牌,通过专业的品牌的整合能力,持续推进引领市场的标杆品牌商户入驻江门大融城,致力于为江门市民打造独一无二的综合体验中心。

喻益和认为,虽然江门商业综合体发展较多,总体量较大,但每一个商业综合体都别具特色,并且拥有不同的消费群体。

莫志华表示,江门的商业潜力并没有挖尽,在精准定位的前提下,江门商业仍具竞争力。他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城市综合体应精准定位——做好项目的主题性商业规划,从拿地开始就进行精准的前期市场定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商业体,谨慎盲从开发市中心热点板块;二是拓宽经营——注重商业项目的定位,主题性区隔化,注重招商、经营、管理和监管,降低运营风险;三是品牌稀缺性——整合并打造对外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品牌商家具有稀缺性,引入品牌有利于抢占市场先机,形成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四是商业档次——升级商业形象与业态,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及进入机会。考虑将具备5公里范围的辐射力业态引入商业体,如生鲜、休闲、文化、娱乐、大型超市等的商业业态,吸引更远的消费客群,作为大流量的补充消费者。

江门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如今,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按下“加速键”,开通在即。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具潜力的发展区域之一,属于“潜力股”,未来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对于城市综合体的未来发展,受访者都充满了期待。

“湾区融合发展、枢纽站的开通,可以进一步推动江门的城镇化进程,使湾区城市之间的人员流动越来越方便。”刘志坚说,这可以带动经济不断发展,使人们的收入提高,消费需求提高,对商业有需求的扩大,总体来说,江门城市综合体还是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的。

裕隆基地产总经理杨东卉表示,大湾区可能会为江门带来“人口红利”,这对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而城市综合体则要在运营上下功夫。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王雪晴  三审:徐铃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