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江联动育新机,双区驱动开新局!

今年7月,深圳至江门铁路先行段工程珠江口隧道正式开工建设,人们兴奋地发现,未来深江两地铁路联通最快只需40多分钟了!加上正在建设的深中通道,江门将全面融入深圳“一小时都市圈”。

交通拉近了距离,孕育出新的发展机会。已经在深圳发展30多年的德昌电机,目前正在江门开始“二次创业”——江门新基地作为其转型升级之作被寄予厚望,将为德昌电机打造百年企业提供新的重要支撑。

类似德昌电机这样从深圳来到江门发展的企业,近年来呈持续上升趋势。华为、腾讯、万科等深圳名企纷纷抢滩江门,积极在江门布局发展。两地的科技创新合作也进一步深化,江门中微子试验站作为深圳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的接力之作,有望在中微子研究领域诞生新的更大研究成果。

可以说,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与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深江两地在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发展、科技创新合作、人文民生交往等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新局面正加速形成,将为全省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做出更大的贡献。

△未来,从江门乘车前往深圳,最快只需40多分钟。图为建设中的江门站。 张奕维 殷浩轩 摄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站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看,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未来势必释放出更大的发展活力和发展辐射力。作为大湾区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江门要素优势明显、区位优势绝佳,有望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宠儿”。

深圳先行示范,江门后发争先,深江两地优势互补、携手并进,必将开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辉煌。

撰文/肖开刚

东西枢纽“舞动”大湾区

未来深圳到江门最快只需40多分钟

放眼珠三角,深圳、广州、江门三座城市形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距离都在100公里左右。然而因为西江阻隔,分列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深圳与江门两座城市,以前来往并不方便。这导致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难以接受珠江东岸的深圳、香港等先进城市的发展辐射,成为制约江门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今,除了目前已经建成的虎门大桥、南沙大桥两个通往深圳的通道外,深江铁路、深中通道等一系列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江门与深圳交通不便的局面正彻底改变。

“未来江门对深圳来说,就跟以前的东莞、惠州一样,车程距离都差不多。”广东省交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邓小华十分看好江门未来的交通区位优势,并积极参与了江门多个重要交通项目的建设。

作为全国“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沿海通道重要组成部分的深江铁路,何时开建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事情。今年7月2日,期盼已久的好消息终于传来,深江铁路的先行控制性工程——珠江口隧道正式开工建设。

深江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新建正线总长116.1公里,途经深圳、广州、东莞、中山、江门等5个城市,项目投资估算总额513.1亿元,建设工期五年半。建成后预计深圳至江门的车程最快将缩短至40多分钟,与现在2个小时左右的车程相比大大缩短。更为重要的是,深江铁路的开建,让江门打造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有了最强有力的支撑。

相比深江铁路,另一个备受瞩目的重大交通项目——深中通道的建设进展更加迅速。正在建设的深中通道,将顺接中开高速形成从深圳直通江门的高速通道,届时江门前往深圳机场只需1小时左右的车程。

目前还在谋划中的深珠通道,将有望打通一条我市南部与深圳连接的快速通道。为了抢抓深珠通道建设的重要机遇,我市相关部门也正在抓紧研究对接方案,准备项目、预留线位,时刻做好对接准备。

除了与深圳特区之外,我市与香港、珠海的交通连接也不断升级。今年6月6日,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开工建设,将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的作用,构筑起港澳地区横穿珠海、直达江门、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的主要高速通道。

江门充分发挥自身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加强与深圳等大湾区中心城市交通连接的做法,也获得了上级的认同。近日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提出了在珠西布局以江门为首的“三主四辅”枢纽。

展望未来,珠东的深圳枢纽与珠西的江门枢纽在大湾区“舞动”,将会带来区域发展格局的新变革。

深企向西抢滩江门

产业协作推进珠江两岸融合发展

8月18日,江门市政府与来自深圳的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万科这家国内领先的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将把江门市作为中长期布局以及湾区经济圈深耕的重点区域。

万科看重的是江门的区位和空间优势——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为珠三角及港澳地区与粤西连接的重要交通枢纽,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地级市,发展空间广阔,土地承载力优势明显。

这样的“两情相悦”,在众多向西抢滩江门发展的深企中处处可见。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2015年落户江门鹤山以后,不断加码在江门发展的力度,短短5年间,江门基地成为得润电子在华南重要的生产基地,公司的战略业务均在江门布局,而且部分研发功能也将从深圳转移到江门。

“江门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得润电子选择江门的重要原因。”得润电子董事长邱建民说。

记者从江门市商务局获悉,近年来,深江合作全面推进,两地在互联互通、产业发展、科技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建立良好的合作基础,推动“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制造”的合作模式取得一定成效。华为、腾讯等深圳市领军企业与江门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

据统计,2017年至2020年6月,江门全市洽谈引进深圳投资超1亿元项目66个(不含框架协议企业),投资额503.7亿元,其中投资超10亿元项目13个,投资额324.5亿元;落地项目(指已供地项目)47个,投资额429.3亿元。近年引进投资额较大的落地项目包括:投资50亿元的华侨城古劳水乡项目,投资30亿元的德昌电机产业城、江门摩尔电子科技产业园、台山广海海丝古镇、宏发高新产业城项目一期,投资25亿元的创维集团显示项目,投资20亿元的中集智能物流装备项目等。

△已经在深圳发展30多年的德昌电机,目前正在江门开始“二次创业”。 肖开刚 摄

在产业协作过程中,我市积极与深圳科研机构和创新产业载体合作,进一步提升两地合作层次。比如推动江门中微子实验站与深圳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对接合作,协助全面提升我国粒子物理探测技术,提升我国在中微子研究领域的地位;依托人类重大疾病大动物模型联合创新基地,拓展与深圳在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等。

7月30日,五邑大学与深圳乾延药物研发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创我市与深圳创新资源合作的新篇章。“江门资源丰富,在大健康领域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各种实验室的硬件条件优越,双方合作能更好优势互补,创造更大的价值。”乾延药物总经理助理许超博士说。

深江两地产业协作和科创合作加速齐头并进,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在国家双战略的推动下,深江两地加强深度合作,势必加快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融合发展,创造从珠三角到大湾区、从特区到示范区的发展新辉煌。

专家观点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蔡勇:江门要学习深圳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蔡勇表示,深圳有发展经济特区的40年成功经验,目前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江门要更多学习借鉴深圳经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

蔡勇表示,深圳特区40年的发展,有三方面的经验值得江门学习。一是学习深圳的市场化。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是深圳发展的重要经验。华为、腾讯、大疆等深圳本土企业,就是依靠市场化机制,从小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级企业。政府主要是做好市场的服务和监管,维护好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不要什么都冲在前面。二是学习深圳的法治化。没有法治化作为支撑和保障,市场经济是无法健康运行的,要学习深圳政府的契约精神、法治理念。三是学习深圳的国际化。深圳的发展得益于开放,得益于深度融入了世界产业分工体系,并在整个产业链中逐步迈向更高端。

站在特区建立40周年的历史节点,江门如何抢抓机遇,取得更大的发展呢?蔡勇认为,江门要主攻六个方面。一要深化改革创新。深圳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环境成就于改革创新。目前,江门的“放管服”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只是办企业登记时方便了,在项目审批制度方面还没有很大的进步,要尽快将审批改为告知承诺。

二要锻造产业韧性。今年疫情对江门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这也显示出我市的传统产业占比还比较大,抗风险能力弱。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新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并通过工业互联网+传统产业,让新经济给传统产业赋能,全面提高产业发展的韧性。

三要挖掘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要重点发挥好投资和消费的作用。要加大5G等新基建的投资,并加快建设深江铁路、珠江肇高铁、广佛江珠城轨等江门生命线工程,同时在市内要加快构建由江门大道等快速路构成的江门一环和由高速公路构成的江门二环。在消费新动能方面,一方面要发挥江门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发展文旅产业,做活做大江门“夜经济”。另一方面要加快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园区发展层次,繁荣城市经济,带动消费升级。比如蓬江区的产业转移园区,因为靠近主城区,就无需自己做配套,而是自身打造生态园区,并通过快速路网打通与滨江新区的快捷交通衔接,用中心城区做配套。江门高新区则要考虑扩容,可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或“飞地”模式,将大鳌、睦洲等地纳入发展区域,打开发展的“天花板”。

四要全面扩大开放。要推动要素资源市场、思维观念、户籍人口政策、人才干部队伍等全面开放。目前我市已全面放开了户籍入户门槛,要切实加快落地落实,干部队伍要打破闭环,多从企业、高校、事业单位引进人才。

此外,蔡勇建议的另两个主攻方向是加快绿色发展、优化政治生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江门人的深圳故事

林志成:拿着一把墙纸刀开始在深圳创业

林志成,一位在深圳生活学习创业近40年的江门台山人,目前是深圳五邑商会副会长、深圳市千庭广告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85年,正在读初中的林志成,随家人来到深圳生活学习,成为深圳特区的一员。在深圳读完初中后,1987年,林志成到深圳市行知美术学校就读广告设计专业。1990年毕业那年,他在半年内换了四五份工作,几乎是一个月做一份工作,但也在打工期间找到了自己创业的商机。

“当时去中山出差,看到人家做的雨棚比较漂亮,就想着把它引到深圳改成布灯箱。当时也没有什么设备,可以说就是拿着一把墙纸刀就出来创业了。”相比当时市场上的胶片灯箱,林志成的布灯箱推出后,因为非常耐用,台风都打不烂,广受欢迎,独家占领了深圳布灯箱市场长达六七年之久。

布灯箱的成功并没有让林志成止步,之后他又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拓展业务范围。比如,2000年研发推出国内首台三面翻广告设备,2010年在国内率先引进并成功开发行车记录仪,2017年立项高层建筑火灾逃生背包,获得多项专利……

“深圳有很好的创业条件,改革开放后特区也有很多市场需求,可以说,只要你肯干,就可以闯出一片天地。”回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林志成十分感谢深圳给他带来了这么多的发展机遇。

常年在外工作生活,并没有让林志成忘记家乡。近年来,他响应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发挥自身设计特长,回到家乡台山草坪村建设“草坪里文旅项目”,成功将“草坪里”打造成了一处游人如织的网红打卡点。

“是轮到江门发展的时候了,路网打通后,深圳来江门也就1个小时,而且江门还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林志成对家乡江门的发展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叶隽毅  二审:徐铃静  三审: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