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进程加速 寻找构筑休闲湾区的向上力量

■疫后文旅变革启示录

“我们将专门制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工作方案,推出一批市场化程度高、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联合将港珠澳大桥打造成为世界级地标景区景点。”疫情平稳期,在粤港澳三地旅游逐步恢复的节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一洋日前公开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循环,正在有序开启。下月起,香港将安排在内地的香港居民免14天隔离检疫返港;而不久前,澳门旅游恢复开放,粤澳健康码实现“秒转”。

“宜居宜业宜游生活圈”“休闲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规划中的图景距离现实还远吗?

最近,南方日报记者走访珠三角腹地,寻找旅游业复工复产以来,构筑休闲湾区的向上力量。

驱动力▶▷流量担当和逆势上扬的新业态

上周六中午,当我们的车驶入距离广州约100公里的清远古龙峡景区时,来自珠三角的自驾车辆几乎挤满了停车场。景区工作人员说,如果是在前不久的黄金周,午时外来自驾车已经挤不进来了。

这家以漂流起家的老景区一跃成为新网红是在今年的5月份。“五一”假期虽已渐渐拉开旅游重启的序幕,但人们大多仍靠“云旅游”解闷,网络营销迎来窗口期。景区餐厅旁一座新架在瀑布之上的红色铁桥,在流水潺潺、山林森森中,在音乐和诗文的加持下被塑造成“网红仙境”,抖音播放量超2亿次,从此红桥成为网红打卡点,令一旁的餐厅一个月入账至少60万元。

“新业态+网红”营销,成为景区面对疫情冲击的生存法则。事实上,2018年新增玻璃桥项目以来,清远古龙峡在社交媒体的曝光率一路走高。疫情期间,景区抖音流量高达5.9亿。流量的背后是现金流的涌入,自玻璃桥开放运营至今,景区添置了12处网红打卡点,营业收入增长近10倍。

如果说新项目不断为观光旅游增添新鲜感,那么丰富的食宿配套则为休闲旅游创造条件。除了景区酒店,开在古龙峡门口道路两旁的农家乐和民宿比比皆是。

当景区依靠新业态的网络营销打开流量入口时,乡村民宿在熬过了惨淡的春天后逆势上扬。位于深圳较场尾的民宿群“五一”期间热度位居全国第一。途家平台大数据显示,2020国庆中秋假期,乡村民宿的交易占比由2019年的24%增至41%。

广东省旅游协会民宿分会秘书长李超说,价格亲民,环境舒适,自带景观的乡村民宿正在成为当前休闲度假的主流选择,未来也将是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品体系中,无可替代的一部分。

近年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业态创新、产品创新正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业发展的驱动力。以玻璃桥、民宿、房车、游艇、热气球等为代表的新业态在拓宽旅游体验边界的同时,亦在丰富休闲湾区的内涵。

内生力▶▷高端消费人群和青年群体的新需求

“支撑旅游经济运行的市场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内旅游消费存在触底反弹。”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的判断,在粤港澳大湾区不乏例证。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连月来入境澳门的内地旅客逐步增加,旅游签注数量从首周恢复后日均约6000人次,上升至“十一”黄金周日均近2万人次。

澳门本地游同样活跃。6月中旬以来,澳门旅游局推出的本地游项目共促成14万人次4300个团畅游澳门,有望产生超5600万澳门元的经济效益。

这向我们释放出一个信号:在休闲旅游业态和产品创新的背后,巨大消费市场涌动着无穷的内生力量。

作为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和重要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约7000万,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超11万亿元,人均GDP已达16.15万元。今年前三季度,广东的主要指标由负转正,消费需求乘势增长。

除了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快,消费能力强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动因在加速休闲湾区的形成?

我们发现两类人群的需求值得关注。

省内自驾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会发现,每逢周日,清远清新区的北江沿岸不乏垂钓者,他们多半不会失望而归。广州人老李尤爱这片小天地,上周日下午,他收获一条约2斤重的鳊鱼还不满足,打算等再钓几条后到河边的民宿里蒸来和家人一起品鲜。钓鱼、登山、吃农家菜、住民宿,这样的度假方式在老李的圈子里很流行。老李说,他在广州吃不到清甜的菜心,看不到满山跑的走地鸡,眼前的绿水青山才能治愈他的“都市病”。

老李的朋友圈,只是大湾区高端消费人群的缩影。全域旅游的实践在这里找到了温润的土壤,美景不再囿于景区之内,绿道、游径、古驿道等公共休闲设施的配套,让人们在城郊很容易找到安放身心的落脚点。

除此之外,大湾区内青少年的游学交流需求也将成为一股潜在动力。去年,在官方组织下,近1000名香港青年走进广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江门,通过游学方式走读大湾区城市经济和文化脉络。尽管受疫情影响,入出境游暂未恢复,但开放交流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需求在,但供给跟上了吗?

要治愈老李的“都市病”,除了现有的农家乐和民宿,是否还有其他满足精神需求的服务呢?

又比如大有可为的青年游学和研学市场,除了官方组织,还有没有更多市场化的运作呢?

“旅游+康养”“旅游+文化”“旅游+教育”等方面的融合,其实还有更广阔的空间。

协同力▶▷向国际化水平靠近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是构筑休闲湾区的具体目标。我们需要怎样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追溯至2018年底,信德集团行政主席何超琼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就提到,旅游业有望成为粤港澳三地突破体制机制创新的最佳切入口。旅游业关联性强,其发展能够推动文化、资源、规则等方面的对接,从而进一步加快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

这一预判已得到了印证。“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渐行渐近。13个总里程约775公里的城际铁路项目、5个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达4741亿元……前不久,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加密沟通往来,居民之间频繁交流、探亲和旅游的图景。

何超琼也提到,“一国两制”的背景下,粤港澳三地在规则、机制上存在差异,但旅游业的合作阻力最小。毕竟,旅游目的地很难依靠单一的景点作为吸引物,真正优质的旅游体验应该是丰富的,由多个供应商服务叠加而成、环环紧扣。

这种复合式环环紧扣的旅游生态圈正在粤港澳三地逐步形成。在澳门的高端酒店里享受一站式休闲娱乐度假,再前往珠海体验海洋王国的乐趣,接着一路向西奔往江门,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或向东赶赴潮州望一眼千年古城,吃地道的牛肉火锅,抑或向北造访韶关见识未来国家公园的模样……而后抵达广州感受城市换新的魔幻,再坐上广深港高铁打卡香港的时尚之地,最终完成湾区旅行的闭环。

疫情之下,这样的设想不见得能轻易实现,但供给在,需求在,市场就在。

“疫情加速了国内旅游国际化发展的进程。”岭南控股总裁陈白羽深谙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同时她亦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次加快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除了“市场之手”在推动升级变革,“有形之手”也在提效。针对近年来民宿“野蛮生长”所滋生的问题,近期广东旅游民宿管理系统上线,这套数字化系统能够摸清广东民宿家底,利于政府引导民宿合法化规范化经营。

数字化、智能化,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不可逆的趋势。疫情期间,先预约再游览的规则,不仅提升了旅游体验,更加速推动旅游目的地的数字化转型。“让门票预约逐步成为景区开放管理的刚性要求。”今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司长刘克智在端午假期前向公众表示,要推进旅游预约常态化。而预约常态化,同样是与国际接轨的一种做法。

“提前谋划入境游。”戴斌提醒业界,尽管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明确暂不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但这个市场终究会随着人类战胜疫情而回归。

岭南控股广之旅入境游负责人方方最近忙于境外同业的培训,他认为入境游或许会比出境游恢复得早些。系统培训不是一蹴而就的,方方需要了解境外游客的喜好,将国内、省内旅游产品进行梳理和筛选,再向境外同行输出有效信息。境外服务商需通过“云旅游”的方式,先向游客“安利”中国,才能更好地为未来引客入华做准备。

澳门和香港的从业者同样在为旅游复苏蓄力储能。香港与新加坡建立的“航空旅游气泡”有望在11月内实行。

“航空旅游气泡”是指两个目的地政府和相关机构建立一定的工作机制,互认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允许检测呈阴性的旅客乘坐专门的航班不受隔离检疫限制来往两地。

疫情防控仍在继续,但积极信号加速释放。

如何更好地防疫,提供更令人安心的环境,更好地服务于民,还景于民,期待“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共同作答。

●南方日报记者 周人果

(责任编辑:宁园  二审:陈淑婷 三审:钟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