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街道仁美社区探索小区治理新模式 居民乐用积分换服务

△居民前来兑换奖品。

“协助小区入户宣传积2分、参与小区环境整治积2分、为小区建言献策积2分……有了‘积分存折’,我可以随时查看家庭积分总数,‘积分存折’就像是表扬卡,以后我要多参加小区服务,填满‘积分存折’。”江南街道仁美社区裕安小区居民娟姨开心地分享着她的积分成果。

娟姨所说的积分,是指参与“同心园·积分+”治理项目积累积分。近年来,市民政局创新城乡社区治理,全力推进江海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打造了不少社区治理示范点。其中,江南街道以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创建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三社联动”,在仁美社区裕安小区创新探索“积分+”小区治理模式,激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协同发力破解居民参与难题。

积分管理

居民参与有渠道

今年8月以来,“同心园·积分+”治理项目走进了裕安小区,着力探索“社区+社工+业委会”的院落治理模式。项目以家庭为单位,每一笔积分都被登记在“积分存折”上,居民可凭存折内的积分“购买”社区服务、生活物品。同时,积分排名较高的家庭,可获得社区服务如夏令营、培训班等优先报名权,还将被推荐参与社区好居民、最美家庭等评选。为确保积分累积过程公开透明,采取一日一记录、一周一审核、一月一公示、一季一兑换的积分管理模式。

为使“积分+”充分反应小区居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社区、社工、业委会三方协力开展走访调查,制定积分量化清单,包含治安环境类、公益美德类、社区服务类和获奖表彰类,渗透到居民日常生活中,实行精细化管理。无论是小区居民,还是周边商户,纷纷积极参与到“积分+”活动中来,用积分记录服务,用服务兑换积分。

“裕安小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是一个陌生人社会。该如何打破这片‘宁静’,需要社区、业委会与社工多方合力,搭建邻里互动交流平台。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增强小区归属感。”“积分+”项目执行社工陈姑娘介绍,为精准回应小区居民需求,“同心园·积分+”社区治理项目设置了“绿色环保”“邻里和睦”“文化共享”“志愿义行”四大板块,有效拓宽居民参与小区建设的渠道,激发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动力。并在小区治理中发掘志愿骨干,让居民参与服务的范围从小区延伸到社区,促进社区居民与社区治理的良性互动。

多元共治

居民生活有温度

裕安小区业委会成员珍姨是小区“百事通”,也是“积分+”的忠实粉丝。她不仅与家人一起参与积分活动,还在业主群里发动其他业主参与社区活动。“小区有这么好的服务,就要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参与其中。”珍姨表示。

如今,小区居民自治意识持续“升温”,开始自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志愿服务在小区已经成了新常态。在裕安小区的小公园,等待理发的长者们排成“长龙”,多名社区志愿者正在开展义剪活动。“我腿不好,不能走远,以前头发长了也只能让家人帮忙修剪。现在小区每个季度都有义剪活动,真的大大便利了我们这群老人家。”小区居民李姨高兴地说。

积分在一分一分累积,小区也在一点一滴变化。积分管理在小区落地,让越来越多的党员、居民、商户自觉投身到志愿服务活动中,用实际行动来当“积分+”的宣传员。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用“小积分”树立“风向标”,把“要我参与”转化为“我要参与”,激发社区活力,推进治理创新。

“现在的裕安小区,长者们聚集打牌、打麻将的少了,坐在一起拉家常、学做菜的多了。居民参与小区议事的积极性提高了,互助意识也增强了。周末不少亲子家庭都响应参加空巢长者探访活动,向住在小区的长者们送温暖。‘同心园·积分+’治理项目的实施,着实拉近了小区邻里关系,提升了小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仁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吴日红说。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朱磊磊 通讯员 陆佩莹)

(责任编辑:蔡少颖  二审:陈淑婷  三审:钟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