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巡视整改阶段性“成绩单”出炉:整改有力重实效,改出群众获得感

在江门高新技术工业园的奔力达电路板集团生产车间里,职工徐毅正在师傅手把手指导下在覆铜板上打出直径不到0.2毫米的小孔。徐毅已经不是刚入职的新员工了,在岗3年的他正在适应公司向5G基站电源电路板转型的新需求,学习操作高精密度钻机,以工代训,与他一起的还有120多名工友。“5G基站电源电路板上的线路孔径更小,要拿下就得苦练。”徐毅说。

和奔力达公司一样,受疫情影响,江海区许多企业在疫情期间组织员工以工代训,为迎接新环境、新挑战做足准备。让大家欣慰的是,面对减产低谷,江海区“雪中送炭”,将以工代训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政策主动送上门。尤其在省委第九巡视组的监督指导下,江海区主动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上门问需、加强指导,补贴政策办理流程明晰了,补贴发放速度提高了。“加上社保费减免,我们一共收到200多万元补贴,公司没有裁掉一名员工,在政府帮助下扛过来了。”奔力达电路板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陈健告诉记者。

据了解,自今年9月以来,江海区对整改意见照单全收,制定《省委第九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方案》及3个专项整改方案,成立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和整改办公室,为全面推动巡视整改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整改中,针对省委巡视组提出的用心用力用情落实“六稳”“六保”工作部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严格执行选人用人纪律,加大巡视、审计等监督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等四方面要求,江海区坚决贯彻落实,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工作效果上以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尺度和标准,重点解决好影响群众、市场主体获得感的突出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整改有力、有实效。

江海区巡视整改阶段性“成绩单”

截至目前,江海区巡视整改总体方案制定的136项整改措施已完成105项,正在有序推进31项。对巡视组转来的15件信访件,已全部逐一核查核实;对巡视组移交的1件问题线索,正开展深入核查。目前,江海区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及疫情补贴803.88万元,惠及企业784家、享受补贴944人;及时拨付上级下达的专项补助资金2804.5万元,申报项目40个,惠及企业超300家/次。

A 强决心 敢担当

坚决扛起整改主体责任

巡视整改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是检验“四个意识”的试金石,巡视整改不落实就是对党不忠诚、对人民不负责。

高新区(江海区)第一时间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研究落实巡视反馈意见,对照“问题清单”研究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剖析问题、明确整改方向和举措……省委巡视反馈后,江海区委坚决扛起巡视整改政治责任,提高站位、凝聚共识,强化思想自觉政治自觉,以实实在在的整改行动体现政治担当。

以“头雁效应”克服责任层层衰减效应,江海区委“一把手”切实履行巡视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多次研究解决整改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牵头多项“硬骨头”整改任务,靠前指挥、一线推进;区其他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落实“一岗双责”,全区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共同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职能部门对照区委制定的巡视整改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子方案”“子措施”,做到“上题下答”“下题上答”“同题共答”。

整改方案作为问题整改的“施工图”,直接关系到整改工作质效。该区精心“制图”,明确时间表,挂图作战,建立整改台账体系,严格实施对账销号,确保在规定时间节点按质按量完成整改任务。

此外,江海区从全区抽调22名优秀干部进行集中办公,成立区委整改落实办公室,严格落实省委对整改工作的规范要求,专责负责巡视整改落实的综合协调、宣传发动、跟进督办和台账管理等工作,并与区纪委监委、组织部、宣传部协调联动,跟进整改全过程,把握重点环节和监督方式,有力有序严督实查,对重点工作和进度缓慢的工作,及时提出要求,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手,整改不到位不罢休。

B 攻难点 疏痛点

不忘初心回应民生关切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最急、最难、最需、最怨问题,是巡视整改的“初心”,也是江海区发力的重点。一个个问题解决,一项项措施落实,以问题为导向,该区发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紧盯当下能解决的问题,靶向发力,通过整改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不让政策“走在路上”

上门助企兑福利

“政府派了2名工作人员上门,帮助我们整理了500多名员工的申请资料,反复校对、补充了3次。”近日,江门崇达电路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了疫情期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没想到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涉及这么多员工的资料提交工作也可以在2天内完成,申领过程很顺利。

针对企业未能知晓政策、职能部门未能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等问题,江海区通过平台主动筛查对碰出符合申领相关补贴政策的企业和个人。“我们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利用大数据,向全区2000多人次推送相关补贴政策。”江海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快政策兑现,该区安排人员上门指导企业提交补贴申请,目前反馈意见里提及的企业已全部完成审核和发放补贴,全区新增发放补贴803万元,惠及企业774家,享受补贴881人。

补贴政策多,难以“对号入座”怎么办?江海区组织多个政府部门汇编适用于辖区企业的国家和省、市、区有关投资优惠政策,派发至各市场主体手上。“我们把分散在各级各部门的优惠政策汇总在一起,推动企业积极争取申报,确保政策、资金快速落地见效。”江海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在46份政策文件中选取了扶持力度最大、最有实质性内容的176条扶持举措,其中包括鼓励创新、激励投资、降低成本、吸引人才等各方面,涉及的每一个政府部门都安排能24小时接听电话、熟悉政策的联系人,在政企之间搭建沟通桥梁。

从见习到就业“无缝对接”

小林是江门职业技术学院2020级的应届毕业生,面对身边同学“最难高校毕业生”的自嘲,他感到很幸运,因为2019年他就通过江海区“到岗见习”项目成为小步科技(江门市)有限公司的一名见习生,因表现优异,公司希望在他毕业后就签约,作为业务骨干培养。现在小林已经成功通过见习期考核,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实现了从见习到就业的“无缝对接”。

前几年,江海区就业见习基地数量少、对接机制不完善,职能部门对辖区未就业毕业生、在校生和见习基地所在企业双方的需求不明,未能结合求职需求引导大学生应聘见习岗位。以本次巡视整改为契机,江海区对前期建立的22家见习基地进行回访,鼓励其增加见习岗位,并主动走访江门市宝士制冷电器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推动新增见习基地14家,仅今年四季度以来就新增吸纳见习人员80人。据江海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到岗见习完成率已从全市第六名上升到前三名。

此外,针对见习计划未能达标、部分见习岗位领取不到补贴等问题,江海区全面完善用工平台系统的见习管理数据,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台账、未就业毕业生交流微信群,对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加强实名制服务,逐个联系实施“六个一”精准就业服务,做到岗位精准匹配推送,见习到就业“无缝对接”。

家门口的好工作让“女儿学费有着落”

家住礼乐街道威东村的陈荣参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来到江海区20多年了,因身体不好一直没能找到一份稳定合适的工作。今年女儿非常争气考上大学,陈荣参又喜又急,只能跟丈夫东拼西凑,先交一个学期学费。她知道,这就是女儿改变命运的机会,面对无法承担的学费压力,她又想到找工作,结果却不理想。“疫情来了,找工作比之前要难上十倍,甚至是打零工都没人要。”陈荣参说。

以巡视整改为契机,江海区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再摸查,逐一上门、电话回访,梳理就业需求,对有就业意愿的困难群众逐一推荐就业。考虑到陈荣参的情况,江海区扶贫办和人社部门联系威东村为其安排了村道保洁员这一公益性岗位,在家门口上班,每个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解了陈荣参的燃眉之急。陈荣参说,上班后自己每天负责家门口和隔壁两条街道的保洁工作,做得很卖力,目前已经收到了一个月的工资,总算松了口气。

疫情加剧返贫风险,巡视组调研发现,江海区许多贫困户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有些困难群众的个人职工养老保险出现断档。接到反馈,江海区立刻全面梳理贫困人员购买养老保险情况,为104名困难群众代缴今年的城乡居民保险个人保费,鼓励失业、半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考取资格证书,增强就业本领,提升“造血”能力。

此外,江海区还自加压力,举一反三创出亮点:出台《江海区关于探索建立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机制的意见》,建立“以工代赈”就业机制,目前全区5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吸纳4名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就业。吴伯是礼乐街道向东村的低保户,也是“桃花路”项目的安全施工员、向导员,这份工作让他既开心又骄傲,“修家乡路,解村民忧,挣养老钱,我还很有用呢。”他笑呵呵地说。

C 纠“四风” 转作风

构建良好政治生态

翻阅江海区巡视整改“成绩单”不难发现,该区不仅对巡视反馈的具体问题逐条整改,更把问题整改当作自我完善、堵塞漏洞、提升能力的重要契机,把整改和深化标本兼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让整改成效落到“末梢神经”。

长期以来,老百姓对“四风”问题深恶痛绝。今年纪律教育学习月期间,江海区就以身边案件警示党员干部,组织干部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侥幸之祸》,深入吸取教训,深化“以案促改”,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同时该区还制定《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党委关于进一步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实施意见》,开展整治违规收送红包礼金、加强“一把手”监督等5个专项行动,开展全覆盖的监督检查,重点围绕被巡察党组织坚持党的领导、严明党的纪律规矩以及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等方面开展巡察监督,着力净化和构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

坚持动真碰硬,江海区严格执行选人用人纪律,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制定印发5个专项整治方案,在全区深入开展选人用人规范化、职务职级管理规范化、领导干部违规在企业兼职问题、干部档案管理问题、机关事业单位管理规范化等专项整治行动,排查456名区管干部执行任职交流情况,近2000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情况。其间,江海区委组织部调整理顺了69名区管干部和2名股级干部职务职级,建成干部分析研判和管理信息系统,完成近300名干部的档案信息化,进一步规范完善干部任职试用期、延伸考察、任前公示、全纪实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D 补短板 促发展

让整改成为高质量发展助推器

巡视中,江海区部分“稳外贸”“稳增长”类资金到位慢、未开通小微企业诉求渠道等问题暴露出来。为此,该区刀刃向内、检视剖析、狠抓整改、补齐短板,把巡视整改与强化日常监管、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结合起来,让巡视整改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今年9月以来,江海区全面梳理稳外贸、稳增长资金拨付情况后,严格按照《党组工作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落实资金拨付工作,落实财务人员专责跟进资金拨付进度,并出台《关于加强上级补助资金管理的通知》提高上级补助资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与此同时,江海区加强与上级部门对接,及时组织符合的企业申报,做好跟踪指导服务,提升项目申报的效率和质量。

“在资金拨付的过程中,通过总结经验,我们进一步加快补助资金支出流程,将办理程序压缩到3周内,其中2周内申报材料,拨付则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江海区经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巡视以来,该区“稳外贸”“稳增长”类资金平均拨付时间缩短73.26%。

借力巡视整改,江海区进一步畅通小微企业诉求渠道,在其政务网站上公开了日常联系电话、服务电话、邮箱,实现100%咨询答复。该区还自主搭建了企业服务信息平台,通过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的高效整合,实现政企的高效联动,目前平台已进入测试阶段。“最重要的还是开展暖企行动,建立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对于小微企业一视同仁,在走访中帮其解决实际问题。”江海区经促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该区各级领导已走访调研辖区超1000家小微企业。

巡视整改中,高新区(江海区)继续推动区委中心工作和整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围绕市委提出加快“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格局战略部署,从更高层次、更大格局谋划江海版“三区并进”新格局,巩固经济发展良好势头,解决好教育、医疗短板问题,谋划好产业、城建、民生重大项目,进一步强化招商选资,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抓好重点领域改革、重点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今年1—10月,江海区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于全市前列,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全市第一,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全市排名第一,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全市排名第一,工业投资连续9个月保持双位数增长并排名全市第一,引进2个超20亿元重大工业项目,经济工作全市“一枝独秀”,高质量写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

文/李雨溪 王英华 叶嘉

封面图由彭伟宗拍摄

(责任编辑:叶隽毅  二审:陈淑婷  三审:钟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