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铸魂守初心 擎旗奋进担使命——江门党建这五年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民生工程硕果累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在全市人民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始终有一面旗帜指引着方向、鼓舞着士气,那就是飘扬的党旗。

“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强化担当作为,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筑起了一座座坚强的战斗堡垒,树起了一面面飘扬的党旗。

强基铸魂守初心,擎旗奋进担使命。这是江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坚实足迹;这是为江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的坚强组织保证。

文/唐达 图/唐达 李雨溪 黎禹君 江组宣

思想先行 理论武装

“这次专题研讨班举办得十分及时、非常必要,是江门市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经过学习研讨,我们提高了站位,统一了思想,开阔了思路,增强了信心,凝聚了共识。”……

今年12月9日,江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作主题报告时强调,要以强烈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肩负起新发展阶段江门的使命担当。

从市委书记作主题报告,到特邀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再到学员们分组讨论、交流学习,时间不长,却收获满满。首批学员纷纷表示,将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落实的真招实招。

思想领先是最具优势的领先,思想领导是最根本的领导。如今,在江门,这样的学习研讨,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十三五”以来,江门各级党组织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坚持全方位培训轮训,坚持基层学习广覆盖。

这五年里,江门市委率先垂范,及时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全市干部大会进行传达学习;市委常委发挥“头雁”作用,带头学、带头讲,到分管部门和基层联系点组织专题学习。

这五年里,江门对全市干部开展了11轮大规模集中轮训,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5600多期,培训人数超百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式”教学,实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

这五年里,江门在全省首创编印《中国梦·我的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读本》,作为本土学习教材,累计发放71万多册,激活全市73所镇(街)党校和1321个村(社区)分教点,开展基层党员群众轮训。

思想理论上的坚定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

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到从严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江门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和江门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各方面,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019年,在省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会召开前,江门坚持不等不靠思想,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先行一步查找问题和做好整改,市委常委带头开展“八个一”活动,作全市表率。

主题教育期间,江门充分发挥本土红色资源优势,依托“一书一片一剧一阵地一展览一特刊两报告三讲座”为载体增强教育实效,同时还制定出台了8方面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抓好105条问题的整改。

“以前,每天要到1公里外的水井挑水,不敢用水。通自来水后,不再担心水不够用。”开平沙塘镇健丰村村民劳自祥反映的饮水问题,在去年主题教育期间被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进而得以解决。

江门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谋发展、惠民生的具体行动。通过印发《关于集中整治群众普遍关注的十大民生问题的工作方案》,江门持续用力推进专项整治和整改落实,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主题教育成效得到上级和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选人用人 担当作为

全面从严治党,既要补足精神之“钙”,也要扎紧制度之“笼”。

“十三五”期间,江门坚持政治标准选人用人,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要求,以提高班子整体战斗力为目标,聚焦“双区”建设、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扫黑除恶等重点任务加大干部选配调整力度。

在优秀年轻干部的提拔培养上,江门实施了“青苗行动”,将其列为书记工程,完善“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推动年轻干部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此外,江门还实施了百名初级干部交流轮岗和挂职,实施科级干部挂职锻炼“双百工程”,实施百名第一书记驻村工程,建立起全市“一盘棋”的市县镇三级年轻干部交流成长平台。

担当作为是“好干部”的标准。

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江门努力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其中,《关于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若干措施》的制定,提出了28条具体措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同时,江门还建立了干部监督系统,整合各项监督信息“大数据”,实现对干部信息的实时掌控、动态管理、科学运用;优化县区和市直机关绩效考核方案,探索实施单位内部绩效奖差异化分配。

树好实干实绩“风向标”,挥好精准考核“指挥棒”,五年来,江门立足改革发展需要,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锻造出了一支有担当、能打仗、打胜仗的干部队伍。

闻令而动显初心,挺身而出担使命。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模范带动作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吹响疫情防控冲锋号。

疫情当前,市四套班子领导靠前指挥,战斗在防控一线;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全面进入战斗状态;基层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以雷霆手段严格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措施……

“作为呼吸内科的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参与过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的高年资医师,深感责任重大,我特此向医院党委请战。”江门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刘凌云写下“请战书”驰援湖北。

“累是累了点,但这些付出能保护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值得!”蓬江区环市街道丰雅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英海燕和同事们放弃春节假期投入战“疫”一线。

“我把床铺带到了办公室,只为不错过上级的每一条指令、每一个电话、每一条信息。”市商务局口岸管理科科长杨义龙为确保入境旅客接转工作连续性,常常24小时无休坚守防疫岗位。

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

今年10月21日,在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刘凌云、英海燕、杨义龙等一批我市党员干部获省委表彰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在五邑大地,像这样挺身而出、默默奉献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还有很多。

基层党建 三年磨砺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

党的十九大以来,江门把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作为基层党建的重点,深入贯彻省委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部署推进市委基层党建“十大专项行动”,夯基垒台、立柱架梁,重塑江门基层党建版图。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

三年来,江门常抓不懈,2018年重点抓“规范”,2019年重点抓“提升”,为2020年实现“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年来,江门积极作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规模日益壮大,“头雁”培育精准有力,党员教育取得新突破,基层党建成效明显。

党的全面领导向基层延伸、在基层落实。

数年前的新会睦洲镇南安村,人居环境“脏乱差”、村民收入单一、集体经济停滞不前、村党组织软弱涣散,被老百姓戴上了“难安村”的帽子。如今,这里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我们实现党务、村务阳光公开,探索堡垒型、服务型、制度型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成功化解了一批矛盾隐患。”南安村党总支书记梁瑞文认为,“只有党员干部得力,乡亲百姓才会力挺。”

2016年以来,江门精准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251个;深入实施“头雁”培育工程,农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下降了6岁,大专以上学历的增加了8%,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一系列举措有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

从选优配强到制度建设,江门还建立了农村各类组织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实施了基层党支部“每月组织生活清单”制度。

胡日强是江海区礼乐街道英南村党支部书记。全面落实报告制度后,英南村近10个基层组织迅速通过年度报告的形式,将上年工作内容、困难和计划一一汇报,并将在今后持续通过即时报告的形式进行汇报。

基层组织是党和群众的沟通“桥梁”。胡日强认为,“基层组织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并不是为了方便党组织管着他们,而是让党组织更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基层组织解决实际困难,形成工作合力。”

不仅如此,江门还按照“阵地+体系”的工作思路,形成有实践和成效支撑的系列侨乡党建品牌。

擦亮“红色枣工”党建宣传名片,推出“枣工”动漫作品160多期,两度获得中组部奖项,在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初显;

擦亮“红色印记”党员教育名片,拍摄《共产党人的楷模——林基路》等20多部党员教育片,升级改造22个市级以上党员(党史)教育基地,打造7条“江门红色线路”,接待党员群众超50万人次;

擦亮“红色家园”党群服务名片,打造市级党群服务中心,推进县镇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形成市县镇村组五级党群服务中心体系;

设立党组织和党员“红色指数”评价体系,围绕各领域党组织作用发挥和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进行考核,创建7个领域党支部考评标准,细化设置26项党员评估标准,使每个组织和党员有“尺”可量、有“据”可评……

红色品牌,示范带动。

2020年以来,江门大力开展“三个三”党建品牌示范工程,即3个示范市(区)、30个示范镇(街)、300个示范村(社区),创建并确定了一批富有侨乡特色的基层党建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党管人才 引才育才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江门积极落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工作部署,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9年,江门市人才工作局成立,作为市委工作机关统筹推进人才工作。

从政策层面,江门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集聚新时代人才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及配套政策,扩大市(区)级人才政策兑现管理权限,采用互联网+大数据方式加快人才政策兑现。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江门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实施“五邑人才工程”“侨都英才计划”,着力打造“十支人才队伍”,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现靶向引育人才。

江门还深入实施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2017年以来,引育博士34人、硕士26人,博士人才比例超过50%,引进人才全部毕业于“双一流”高校或国外知名大学。

此外,江门还大力搭建聚才平台,投入30亿元支持五邑大学建设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腹地高水平理工人才培养摇篮和产业重新发展重要引擎。

同时,江门巩固省、市共建的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打造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各市(区)分中心+园区、孵化器的“1+7+N”一核多点的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持续加大江门人才岛建设投入等。

五邑党旗红,奋进不止步。

接下来,江门将以高质量教育培训提升学习实效、以高质量选人用人引领干事创业导向、以高质量基层党建优化基层治理、以高质量政绩考核推动改革发展,继续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为江门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先进典型

鹤山市:全方位强化城市基层党建

被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县级市

城市规模快速扩大,城市治理难度加大;县级市行政单位高度集聚在同一个街道,资源统筹协调受到掣肘;住宅小区蓬勃发展,社区党组织与小区居民之间形成“真空地带”……2018年6月,江门鹤山被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县级市,面对新情况,鹤山市把握县域经济和城市发展阶段性特征,研究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实施意见》。

目前,鹤山已将该市27个社区、5个工业园区、30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组合划分成18个党建共同体,以“街道大工委”推动共同体建设,覆盖全市600个基层党组织、10740名党员,全方位强化城市基层党建。

鹤山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党建共同体实现“双报到、双服务”常态化开展,以“单位包片、党员包楼、组团入户”的形式服务群众,形成党员教育联管、社区服务联动的党建工作新机制。

党组织作为社区治理体系的核心,也必须及时跟进,把党组织建在小区上、党建工作深入小区中,绝不能让小区成为城市党员管理的盲区,不能让党员的先进性局限在上班的8小时里。

鹤山沙坪丽城花园小区曾出现业主与物业公司矛盾频发的状况。随着业主委员会和小区党支部的成立,居民小区走向居民自治。“党员是基层治理的桥梁和润滑剂。”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陈自力说。

如今,鹤山已在一批社区建立起居民小区党支部,统筹引领小区业委会等各类组织规范协调运行,强化居民小区党员教育管理。鹤山已逐步构建起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今年,鹤山还印发实施了《“三呼三应”城市基层党建专项行动》,探索形成未呼先应、有呼必应、一呼百应的“三呼三应”常态化工作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介绍,“未呼先应”突出的是“主动研判谋划强化轴心”;“有呼必应”聚焦“积极畅通解决诉求渠道”;“一呼百应”任务是实现“县域联动共建共治共享”。由此,进一步强化城市基层党建对城市基层治理的引领作用,加快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基层倾斜,让党组织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把工作落实到网格。

双水镇委党校:创新培训体系 扛起责任担当

江门最早成立的镇级党校,无间断办学逾六十载

钨丝灯、木桌椅、大黑板,还有那些年的课本、笔记、剪报,它们静卧在陈列柜中,讲述着光辉岁月……成立于1959年的新会区双水镇委党校,是江门最早成立的镇级党校,无间断办学逾六十载。

“60多年来,党校历经6次迁址,但党校的初心和使命从未改变。”双水镇委书记、党校校长刘国培说。2018年10月,双水镇委党校被命名为“江门市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

2018年以来,双水镇委党校对校舍、教学区域和展厅再次进行了升级改造,拓展开发户外现场教学点,建起了酒店公寓。同时,创新培训体系,“菜单式”课程,“点餐式”培训,整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大大提升了对党员干部的吸引力。

张社深是双水镇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他认为,除了党政领导干部、教授学者,党校还把“土专家”“田秀才”纳入师资库,开发了泥土气息浓郁的课程,“培训课实实在在、开阔眼界。”

2019年以来,双水镇委党校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超1.1万人次。江门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认为:“双水镇委党校定位‘精准化’、阵地‘亲民化’、师资‘乡土化’、课程‘特色化’,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目前,双水镇委党校已形成了“互联网+党建”、农村特色课程、5G情景教学、实战式学习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经验。“我们将打造全省乃至华南地区有影响力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刘国培说。

双水镇委党校的坚持与奋进,是江门狠抓党员教育管理不放松的生动注脚。

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的“细胞”,是党联系农村群众的重要纽带,加强对农村党员意识形态和素质能力的教育,对提升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实现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为江门市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双水镇委党校利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及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教学内容,增强了农村党员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他们的党性修养和为民服务能力。去年10月,我市有关工作获评为广东基层党建最佳创新案例。

不仅如此,自2018年江门镇(街)党校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全市所有73所镇(街)党校已全部开班运作。1321个村(社区)分教点也均已挂牌运作。

包括双水镇委党校在内的全市73所镇(街)党校和1321个村(社区)分教点,坚持每月办班不少于2期,江门已实现农村普通党员每年到党校学习全覆盖。

江海区礼乐街道乌纱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小铮:“空降兵”让村子活起来

入选广东省百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

去年,礼乐街道微电影《蝶变》凭借讲述村民与驻村书记在“三清三拆三整治”过程中“斗智斗勇”的故事,一路过关斩将,突出重围获得“金杜鹃”全国微电影大赛优秀影片奖。片中,带领乌纱村党员干部引导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的驻村书记的原型正是江海区礼乐街道乌纱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小铮。

自2018年7月被任命为乌纱村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张小铮多管齐下,接连从加强组织建设、规范制度建设、推进民生项目建设、解决村民关注难点问题等方面狠下功夫,以党建引领,全面推动村各项工作,不仅摘掉了村软弱涣散的“帽子”,村内面貌也焕然一新,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去年,张小铮入选广东省百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

破茧成蝶,乌纱村从“后进村”一步步变成“后劲村”,这背后离不开张小铮的日夜耕耘。

曾淑芬是乌纱村的一名普通党员,在她的印象里,前几年,村党组织极少开展活动或者组织学习,相互间甚至几个月也见不着一面,干部们怕麻烦,党员群众也不积极,村里死气沉沉的。张小铮到任后,把选优配强班子队伍作为整顿的重中之重,通过群众推荐、党员评议、组织考察,把创业致富带头人补选为村委会副主任,把优秀大学生村官补选为党总支副书记,充实了村“两委”班子。

工作之余,张小铮更是四处邀请区、街道领导及驻村律师等到访乌纱村,讲授扫黑除恶等专题党课、组织党员干部旁听庭审现场接受廉政警示教育、开展体验式教学、组织开展党员义工活动等,激发全体党员参与学习和组织活动的热情。

短短一年时间,张小铮就帮助乌纱村完善了村“两委”联席会议、村委会重大事项向党总支请示与报告等制度,以及三资管理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如今乌纱村村务财务更加公开透明,村民对村“两委”干部也更加信任。

自从班子队伍搭建起来,组织团结起来,村里的各项民生工作“如有神助”。文化公园和篮球场升级改造、村路巷道硬底化、新建村民休闲公园、旧巷道壁画绘制等17项工程接连落实,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提升了村民对“两委”干部工作的满意度。

“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敢于担当,‘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是我秉持的人生信条。”张小铮表示,在乌纱村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热情和眷恋,“只要我在这里一天,就要带着乌纱村变得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叶隽毅  二审:徐铃静  三审: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