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江海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区域协调发展样板区

今年6月,高新区(江海区)金瓯路与金星路交界东南侧的高端商业综合体江海万达广场将完成招商工作、正式开业;不远处,江海明泰广场项目将引进国际知名五星级酒店,公寓、金融、贸易、会展、文化娱乐等多种业态集结,服务区域高端产业、人才,助力高新区(江海区)五邑路以南、会港大道以北的产城人融合发展区强势崛起。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江海区)提出“经营城市”概念,并结合实际,首次提出江海版“三区并进”发展格局,大胆突破行政区划局限,坚持以功能分区,将全区划分为老城区、产城人融合发展区和都市农业生态区,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融合发展思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推动不同功能区各展所长,不断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油湾片区效果图。

如今,江海版“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格局逐渐形成。高新区(江海区)老城区焕发新活力,总投资121亿元的163项城市提质工程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产城人融合发展区“一区一城两廊六基地”建设上新台阶;都市农业生态区绿色优势逐步释放,乡村振兴成效显著,连续两年代表江门市参加“省考”获评粤西片区第一名,连续两年在“市考”中排名第一。

文/李雨溪 梁云峰 梁丽斯 图/郭永乐 李雨溪 彭伟宗 江海区委宣传部

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江门河以南、五邑路以北区域被划入高新区(江海区)的老城区范围,“十三五”以来,儿童公园、江海云道、白水带体育公园、城市阳台等高品质城市基础设施如同一颗颗珍珠,被沿河而建的城央绿廊这条“玉带”串联起来,丰富了市民的娱乐休闲生活。

据介绍,5年来,有63项城市提质工程在老城区完工,城市“黑点”、难点、堵点问题逐一解决,取而代之的是重大民生民心工程。其成绩有目共睹,城央绿廊高标准建成10公里,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省级万里碧道工程的试点项目,高新区(江海区)城市品质提升工作连续两年获全市考核第一。

△体现亲水特色的下沙公园备受市民期待。

“十三五”期间,“城市更新”成为高新区(江海区)推动老城区建设的关键词,也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让老城区保持新活力。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多次在调研中指出,城市更新建设,目标都是让居住在这座城市的群众能感受到城市的品质、温度,提升归属感与幸福感,齐心协力把它建设得更美好。由此,针对老城区的一轮城市更新,高新区(江海区)走出了一条“政府统筹、专家设计、群众参与”的特色之路。

“个体作战”被更具宏观视野的大局设计所替代。从全市最大的儿童公园,到惊艳市民的城央绿廊,再到现代化滨水空间油湾片区,高新区(江海区)都强化规划引领、计划统筹,加强“自上而下”的政府统筹力度,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指引下,推进连片策划和成片规划,灵活采取修复与活化利用、城市有机更新、全面改造等多种方式,分地区、分类别、分时序进行全域更新。

儿童公园设计之初,由区主要领导牵头,针对每一个主题邀请4家设计公司同时进行方案比拼,从众多设计方案中挑选最优质、最有创意的方案,打造出轰动全市的精品工程。城央绿廊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逐一解决沿途建设难题,这才有了气势如虹的不间断、无障碍“四道”贯通。由区、街道、村(社区)三级统筹联动的油湾片区改造项目最终得以克服产权复杂的难题,顺利动工。

该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城市为人民”思路,老城更新得民心。在高新区(江海区),下沙“水上人家”、江门纸厂、油湾等老旧片区的改造都是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是难啃的“硬骨头”。下沙“水上人家”因缺少规划、环境脏乱差,下雨时多被水浸,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江海区排除万难,顺利完成居民搬迁工程,这里将建成具有独特文化印记,又体现亲水特色的下沙公园,规划儿童免疫公共服务中心,获得群众支持,让百姓期待。针对油湾片区升级改造,不一味地推倒重建,而是寻求共赢、共建、共享,通过资源整合和科学规划,让不同部分得到科学合理开发、改善和保育,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多元化需求,片区规划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用最好的地办最优质的教育。

△今年6月,江海万达广场将正式开业。

在高新区(江海区)成片连片更新的项目中,高标准配置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协同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群众需要什么、政府就做什么;高新区(江海区)在城市更新中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优质产业导入,打造总部经济区块、科创金融区块,让老城区也有更强的可持续发展动能。

产城人融合发展区做大做强

城市中央商务区加快形成

以金瓯路城市景观中轴、龙溪绿色生态景观中轴为串联,坐拥龙溪湖公园,更有火炬大厦、高新创智城等科技综合体、金融中心为支撑,高新区(江海区)五邑路以南、会港大道以北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发展基础良好,产城人融合发展区从概念成型到如今蓝图绘就,按下快捷键。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5G通信等产业抢滩,高水平人才集聚,呈现一片“经济蓝海”,一个产城人融合新地标正向我们走来。

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区,高新区(江海区)把规划落实到人的身上。首先用好生态,吸引好人才。产城人融合发展区内不仅有龙溪河、马鬃沙河等河流构成的水网体系,还坐拥绿化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龙溪湖湿地公园,高新区(江海区)做好水文章,在推进“河长制”、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水生态环境的同时,建设绿色水岸生态慢行系统,结合蓝天保卫战,构建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格局,吸引人、留住人。

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也在逐渐变成现实。星级酒店、商务办公、金融服务、创新创业载体平台、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优质学校等高端配套相继建成,城市中央商务区加快形成;产业新城建设初见成效,城市景观中轴、龙溪湖公园、阅读中心、时尚运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建成开放。15分钟城市生活圈更加合理均衡配置高等级文、教、卫、体公共服务资源,优化空间布局。

△产业新城建设初见成效,城市景观中轴、龙溪湖公园、阅读中心等公共设施建成开放。

龙头企业、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产业大项目在“十三五”期间纷纷落户。三大总投资额超30亿元的龙头项目——德昌电机产业城项目、优美科长信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及江门摩尔电子科技产业园项目已在区内扎根。更多区域型、研发型总部落户,产业加速园、信息产业港、智能制造产业港、大健康研究院、江门幼师高专以及一大批高科技创新企业落地建设,引领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的高地呼之欲出。

以高端产业,高端商业、服务、生活配套吸引高层次人才集聚,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是高新区(江海区)大胆谋划的目的,而未来,人才的高层次化、城市现代化,引领产业的高端化也将成为必然。

江海区委九届十次全会提出,接下来产城人融合发展区要推进“一区一城两廊六基地”建设上新台阶,高规格打造中央商务区、产业新城,高水平建设金瓯路城市景观中轴和龙溪绿色生态景观中轴,高质量发展六大产业基地,高规格建设江海门户,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区域协调发展样板区。

这其中,“江海门户”规划令人振奋,该区域的定位是打造通江达海,临江临湖,集休闲、娱乐、商住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区,不仅要引进品牌学校,还推动投资33亿元的高水平三甲医院成功落地,在这一区域里,对标国际一流的建设和服务理念,打造以病人为中心的大湾区西翼医疗服务最人性化医院。

都市农业生态区环境优美

打造江门城市后花园

去年4月,江海区引进一批湘莲,种植在江海区都市农业生态公园核心启动区的荷香生态园内,经过精心打造,游客们不仅能欣赏到连片荷花的壮美景观,还能吃莲子、泛舟荷塘,体验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

△荷香园内荷花飘香。

这都是高新区(江海区)大力推进都市农业生态区建设取得的成效。该区提出,要把此区域留给群众,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全市最大高效农业、休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区,打造江门城市后花园,给市民在此待上一整天的理由。

目前,都市农业生态区两大抓手项目——都市农业生态公园和乡村绿廊即将全面建成。据江海区农业农村水利局负责人介绍,都市农业生态公园的规划建设以“一廊四园”为总体格局,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努力方向,建设农业科普长廊、荷香园、菜香园、果香园、鱼香园,配套共享厨房、浅水湾农庄等多个功能区域,赋予科普教育、赏荷游玩、自助采摘、学农体验、生态养殖垂钓等功能。同时规划建设6.4公里乡村绿廊(北头咀至南口电排站),打造集休闲运动、田园野趣、龙舟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活力绿廊。

无论是都市生态农业项目还是乡村游项目,都基于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

△乡村绿廊效果图。

“十三五”期间,以“三清三拆三整治”“百日治违”“四好农村路建设”“厕所革命”等作为主要“武器”,改善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高新区(江海区)在实现100%自然村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基础上,再发动城乡全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查漏补缺,实现农村面貌根本性改变,城乡保洁覆盖面、垃圾有效处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与此同时,该区还提前完成“厕所革命”,新建、升级改造公厕62座,实现了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个公共厕所,卫生户厕普及率、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均已达到100%。

“绿水青山”重现,更让乡亲们改善生活的梦想变为现实。“十三五”以来,江海区乡村游渐成大气候,生态农业发展正旺,“七彩南堡—荷香生态园—长廊生态园—秾稼生态园达华生态园”等热门乡村游路线路火爆各大社交媒体,吸引网红博主前来打卡,江海区乡村游客流量可观,“生态牌”也打得响亮,巨峰葡萄、桃花、南美白对虾等各类品牌农业产业兴旺,桃花节、葡萄节、生态旅游节等节庆纷至沓来,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无形中进行了“第二次创业”,催生“美丽经济”。

江海区农业农村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现代化、高附加值农业,是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农业转型升级要求的必然之举。未来该区将引入更多新业态精品项目进入都市农业生态区,进一步实现城乡同频的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叶隽毅 二审:钟建基  三审:徐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