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 侨乡“蝶变”⑧丨志愿之城 爱心之城 文明之城

斑马线前,机动车缓缓停下,礼让行人后再通行;公交车上,年轻人主动起身,给老人、孕妇让座;餐馆内,顾客按需点菜、避免浪费……一朵朵文明之花,时时在侨乡绽放。

市民素质提升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说:“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历史的发展、社会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滋养和引领。”因此,要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建设、诚信社会建设,不断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一个多世纪前,数百万华侨漂洋过海、艰苦创业、心怀桑梓,让江门“进取、勤劳、开放、包容”的侨乡精神闻名天下。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赋予侨乡精神更多新的时代文明内涵,让汇聚东西方文化与文明传承的江门走上文明城市创新发展之路。

△志愿者向市民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宣传。

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起点,当下的江门经济社会迈入了快步发展的新时期。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引领,不断提升的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不仅为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引领着城市新风尚,让发展成果更好地转化、惠及侨乡人民,成为江门这座湾区品质之城的最亮底色。

“齐心协力,为创建文明城市加油,为我们的家乡江门加油!”牛年春节,包括刘德华在内的一众江门籍影视明星、各界名人齐齐为家乡创建文明城市“站台”。众擎易举、众志成城,奋进新时代,侨乡市民的文明素养正向着新的坐标扬帆起航,巨大的精神文明力量将推动城市的品质内涵再上新台阶。

统筹/谢敏 文/图 梁佳欣

志愿之城

绘就文明风景线

一个普通的午后,蓬江区白沙大道车流络绎不绝。白沙祠前,市民郭慧走上斑马线,虽然路口未设红绿灯,但陆续到达斑马线前的车辆纷纷停车礼让。

“在别的地方过马路总是战战兢兢,但江门的司机基本都会给行人让行,让人很有安全感。”今年是郭慧从老家来到江门工作的第六年,每天接送孩子的她对礼让斑马线深有感触。

城市的交通秩序、出行环境是展现城市文明风貌的重要窗口。经过多年的宣传倡导,以及值守路口的交警、志愿者们不遗余力地指挥和引导,“车让人”的文明理念如今在江门深入人心,“斑马线上的感动”成为一道靓丽的文明风景线。

△志愿者到公共区域清理垃圾。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离不开志愿服务。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开展以来,全江门40多万名志愿者发扬“主人翁”精神,身体力行通过常态化的志愿服务行动践行文明理念、传递文明风尚,文明行为在江门蔚然成风。

目前,我市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共102个交通劝导岗每天有超过320名机关和社会志愿者不畏酷暑寒风,协同交警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服务,超过一半的交通路口甚至在周六、日仍有志愿者值守。

除了交通路口,城市各大公共场所、街头巷尾也能见到“红马甲”忙碌的身影。在停车场和路边停车位,志愿者通过挂气球、发放“让行”车贴、移车号码牌等温馨提示的方式,引导车主、驾驶员有序停放、顺向停车,倡导各类文明驾驶行为;在公园、楼宇、主要商业大街,志愿者们清洁路面、绿化带中路人丢弃的碎纸屑、包装袋、烟头等垃圾杂物,清除楼宇外墙的小广告;在各个社区,志愿者们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倡导广大市民不乱抛垃圾,保持周边环境整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城市创建、“我们的节日”、“讲文明、树新风”等内容,举办形式多样的入户宣传和便民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惠及居民,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志愿者引导市民文明过马路。

市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主任、义工联秘书长李昆韶表示,志愿服务行动的常态化开展,离不开扎实的阵地建设。目前,我市已实现城乡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全覆盖,并以“一站点建一队伍”的模式建立社区(村)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1324支,志愿力量依托阵地组织充分、精准地投入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服务特色更加鲜明,满足市民各类服务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我们希望通过志愿者们的行动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助力,更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市民一起参与进来,让我们的城市更文明、更美丽。”李昆韶说。

爱心之城

凝聚侨乡精气神

1月9日上午,春寒料峭,江海区北街大桥交通岗发生惊险一幕,一辆摩托车在转弯时车速过快,导致后座的女孩从车上摔下。紧急时刻,在路口值守的志愿者方耀翰、董健霖冲上前去,将女孩搀扶到路边,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周围的市民见状也纷纷过来关心女孩伤势,询问是否需要帮助。爱心交织,在寒冬中书写温情。

故事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江门市于1995年开始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2005年荣获广东省文明城市称号,2011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18年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评检查……多年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实实在在提高了市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质,也让一颗颗深埋江门人心中的“爱心”种子生根发芽,结出硕果,涌现出一大批见义勇为、热心助人、志愿服务的好市民、好团体。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江门这座“爱心之城”的文明之美。

截至2021年2月,江门市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逾460人次。其中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名、“中国好人”18名,广东省道德模范3名、提名奖2名,“广东好人”44名。这些群众心目中“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道德标杆,是我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硕成果的集中展现。他们凝聚着这座城市的精气神,亦更广泛地动员广大群众支持和参与到文明城市建设中。

“这三个官兵叔叔见义勇为,救出了着火校车里的40多名学生,你长大后要向他们学习。”江门城区元宝山体育公园的爱心公园内,市民杨女士跟孩子说起道德模范长廊里爱心人物的先进事迹时这样说。园内爱心之门、爱国爱乡、百爱荟萃、大爱无疆、仁爱敬义、爱心之源、善孝为先等18组主题艺术雕塑作品,以及集中展示江门好人好事的道德模范长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景观,向市民传递着温暖的正能量。

“江门是一座非常有爱的城市。”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雕塑家协会会员、“爱心公园”主创人员廖万春说,“江门市民热情好客,待人随和,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明城市。”

除了建设爱心公园,江门还以“爱心之城”建设为抓手,开展“爱心社区”“爱心单位”“爱心企业”“爱心家庭”评选,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打造“志愿楼长”品牌项目,市民在工作生活之余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明春风。

文明之城

宜居宜业魅力攀升

“车站的环境特别好、服务也贴心周到,展现出我们江门人文明好客的一面,点赞!”春节假期,回家过年的黎先生选择从去年底新开通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出发,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耐心的服务引导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春运期间,江门站累计到发旅客超8万人次,列车穿梭的同时,分布在江门站各节点为旅客提供咨询指引服务的志愿者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天,这里有超过50名志愿者开展秩序维护、咨询引导、交通安全劝导、应急救援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让旅客回家、返岗的路更安心顺遂。

如果说车站是城市的文明窗口,那么公共汽车、出租车就是行走的文明名片。

“现在搭公交车,每次上车都会有年轻人主动让座,非常文明。”68岁的市民刘大爷是6路公交的常客。他说,有老年人或者孕妇、孩子的人上车时,总有热心市民主动起身让座,“您好”“请坐”“谢谢”等文明用语在车厢里不绝于耳,温馨和谐。

文明展现在车厢里,也出现在饭桌上。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使用公筷公勺、拒绝滥食野味、深化“光盘行动”,安全用餐、文明用餐已然成为“新食尚”。记者走访发现,无论是高档酒楼,还是大排档、小餐馆,处处可见“光盘行动”“节约粮食”等宣传海报和文明标语,服务人员也会主动提醒食客按需点菜、避免浪费。

一座城市的吸引力,除了取决于繁荣的经济和完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外,人文素养的软实力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当文明志愿服务行动成为常态,当文明出行、文明用餐、文明旅游、诚信经营成为习惯,江门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指数正悄然攀升,无论是前来投资创业、旅游度假、求学就业的外地人,还是长期在此居住生活的本地人,都不约而同地认同和参与到这座文明之城的建设中。

——文明的江门,是外地游客心里的温暖侨乡。

“这里的环境卫生特别好,人的素质也高,文明友善的市民和热心的志愿者,让我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心里暖暖的。”春节期间,从深圳来到江门访友的岑先生表达了对这座城市的由衷喜爱,“每次来到江门,总感觉城市环境又美了,朋友所在的社区邻里相处氛围融洽,让我很羡慕。”

——文明的江门,是投资创业者钟爱的开放之城。

“这座城市包容开放,非常欢迎和支持创业者的到来,市民自然流露出的高素质和亲和力,让我们倍感温暖。”来江门创业5年,广东南大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周志强对在江门发展充满信心:“全方位的扶持政策、良好的市民素质、文明风尚、人文氛围,一定会吸引更多人才和产业在江门集聚。”

成风化人,明德至善。

文明城市建设带来的变化和成效,与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要求“同频共振”,也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蔚然成风。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指出,要始终把“创建靠民、创建为民、创建惠民”贯穿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之中,让文明创建成果惠及广大群众,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创建文明城市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向往个个“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如今的江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融入市民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指南。在这里,文明故事发生在街头巷尾,文明理念根植于每个人心底、展现在日常之间,赋予侨乡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为城市塑形铸魂,为书写更加美好的时代答卷添墨添彩。

典型事例

“中国好人”、志愿者何佐行:“社会帮助了我, 我也要回馈社会”

参与文明交通劝导,协助社区整治环境卫生……在江门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行动中,一个熟悉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他就是曾获得“中国好人”“广东好人”等荣誉称号的何佐行。

以榜样的力量,凝聚全民力量参与志愿服务,是江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生动注脚。

原本只是一名普通工人的何佐行,因21年不间断无偿献血为人所熟知。谈及献血的初衷,他表示是为了回馈社会。“我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遇到困难时,身边的朋友、孩子学校的老师、社区居民都曾向我伸出援手,是这座文明的城市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他说。

成为一名志愿者后,只要有时间,何佐行都会参与到市义工联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并以身作则带动更多身边人为文明城市助力,多年来风雨无阻。如今,他已成为江门市直属义工服务总队技能加油站服务队队长,在文明城市创建品质提升行动中带领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到“文明交通劝导”“洁城·绿生活”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

“社会帮助了我,我也要回馈社会,并把这种理念传递出去。”何佐行表示,服务队中有不少亲子义工,志愿服务行动不仅能为城市增光添彩,也能在孩子心中播下文明的种子,很有意义。

△饭后打包、不浪费食物成为市民文明用餐新风尚。

“为自己的城市贡献力量,是每一位志愿者应该做的。看到江门城市越来越文明,我很自豪。”何佐行说。

专家声音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民俗专家宋旭民:文明重在践行与坚持

曾经有个朋友去了东南亚某国家后感叹:这个国家真文明,虽然没有红绿灯,但四个方向的车辆都懂得如何依着次序轮流通过,而国内的司机则没有这个素质。其实,这不是素质,只是训练。因为当地没有这些硬件设施,只能在考证时要求司机学会轮流通行的技能。而国内各处路口都有红绿灯,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做,只要依着红灯停绿灯行的规矩做即可。

由此,我们看到一个问题,就是文明也需要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践行,二是坚持。所谓践行,就是让广大市民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教育别人的过程也教育自己,逐渐形成文明的观念与习惯;也要通过各种细致的引导、提示,在整个社会形成践行文明光荣的风气氛围。所谓坚持,就是要在一段时间内持之以恒地开展教育与宣传,使这种好的习惯由被动变主动、主动变自觉,这样才能使种下的文明之花结出果实,长久地留在城市之中。文明城市创建正因如此,被摆上城市发展的日程,并日益成为重要工作。

经过多年创建,江门的市民素质已有了大幅提升,司机在斑马线上主动礼让行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往,司机没有这个意识,不遵守也不会受到惩罚;现在,通过大力宣传与引导,大家认识到这种行为实践起来并不难,实际效果也很好,促使司机养成习惯,自动自觉地为斑马线前的行人让出一片安全的空间。又如节约粮食,原来江门人也有打包的习惯,但那只是农业社会的习惯使然,而光盘行动的大力宣传,真正使人们做到吃多少、点多少,点了就要吃完,吃不完打包带走,促进了用餐文明。

相信在深入推进文明创建的过程中,必将使这座城市更美、更文明,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志愿之城、爱心之城、文明之城!

(责任编辑:叶隽毅  二审:钟建基  三审:徐铃静)